民间故事:寡妇收留乞丐在家里避雨,她却因此躲过了劫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7:21 1

摘要:唐朝天宝年间,关中地区有个叫杨柳村的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名叫周婉娘的寡妇。年方二十五的她,三年前丈夫进山采药不幸坠崖身亡,留下她独自一人艰难生活。

唐朝天宝年间,关中地区有个叫杨柳村的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名叫周婉娘的寡妇。年方二十五的她,三年前丈夫进山采药不幸坠崖身亡,留下她独自一人艰难生活。

婉娘生得眉清目秀,性情温和善良。丈夫去世后,不少媒人上门说亲,她都婉言谢绝,一心守着与丈夫共同生活过的小院,靠织布绣花维持生计。村里人都说她傻,年轻轻守什么寡,但她总是笑笑不语,心中自有坚持。

这年七月初,连日暴雨,村旁河水暴涨,村民们都不敢出门,唯恐遭遇不测。这日黄昏,雨势稍歇,乌云却仍厚重地压在天边,预示着一场更大的暴雨即将来临。

婉娘刚收拾完厨房,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她心下疑惑,这般天气,谁会来访?开门一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倚在门框上,浑身湿透,瑟瑟发抖。

“好心人,能否让老朽避一避雨?雨太大了,实在无处可去。”老乞丐声音嘶哑,面色苍白。

婉娘见他可怜,心生怜悯,连忙侧身让道:“老人家快请进,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您先进来歇歇脚。”

老乞丐连声道谢,蹒跚着迈进院子。婉娘注意到他左脚有些跛,行走不便,便上前搀扶。老乞丐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但她并未表露丝毫嫌弃。

进屋后,婉娘端来热茶和几个馒头:“老人家先吃点东西暖暖身子,我这就去烧水,您好洗个热水澡。

老乞丐接过食物,眼中闪过一丝异样光芒,但很快又恢复了浑浊状态,只是低头狼吞虎咽。婉娘看他吃得急,轻声道:“慢些吃,不够还有。”

饭后,婉娘为老乞丐准备了浴桶和热水,还找出一套丈夫生前穿过的旧衣服放在一旁。老乞丐沐浴更衣后,整个人精神了许多,虽然仍旧瘦骨嶙峋,但眼神清明了不少。

“多谢娘子收留,老朽已经三个月没洗过热水澡了。”老乞丐拱手道。

婉娘笑笑:“举手之劳,何足挂齿。看这天色,今晚雨不会停,您就在厢房歇下吧。”

老乞丐再次道谢,忽然问道:“娘子独自一人居住?家中可还有他人?”

婉娘神色黯然:“夫君三年前已故去,如今就我一人。”

老乞丐点点头,不再多问,在婉娘的指引下往厢房走去。路过堂屋时,他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山水画问道:“这幅画可是娘子所作?”

婉娘有些惊讶:“正是拙作,老人家如何得知?”

老乞丐眯着眼睛端详片刻:“笔法细腻,构图却大气磅礴,女子少有这般笔力。不过...”他顿了顿,“画中山势险峻,水势湍急,阴阳失衡,恐招致家中不安。”

婉娘心中一震。这幅画是她按照丈夫遇难的那座山所绘,心中一直难以释怀,没想到被老乞丐一眼看破。但她转念一想,或许只是巧合,便道:“老人家说笑了,一幅画而已,哪能影响家中安宁。”

老乞丐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径直走向厢房。

夜半时分,暴雨倾盆而下,雷声轰鸣。婉娘被雷声惊醒,再难入睡,便起身点灯,拿出绣活来做。忽然,她听见厢房传来一阵咳嗽声,想起老乞丐年事已高,恐受风寒,便煮了碗姜汤端去。

敲开厢房门,老乞丐见她端来姜汤,眼中闪过感动之色:“娘子心善,必有好报。”

婉娘笑笑:“区区姜汤,不足挂齿。您趁热喝下,驱驱寒。”

老乞丐接过姜汤,忽然道:“娘子,老朽略通风水相术,观你家宅院布局,阴气偏重,近日恐有灾厄。你若信得过老朽,明日可按我所说布置一番,或可避过一劫。”

婉娘心中疑惑,但见老乞丐神色严肃,不似玩笑,便点头应允:“愿闻其详。”

“第一,明日清晨,取三枚铜钱埋于大门槛下;第二,将东墙下那棵枯树移走,改种绿竹;第三,”老乞丐从怀中掏出一枚古铜镜,“将这面镜子挂在堂屋正梁上。”

婉娘接过铜镜,只见镜面朦胧,照人不清,背面刻着八卦图案,看似年代久远。她心中虽疑,但仍答应照做。

第二天清晨,雨势渐小。婉娘依照老乞丐所言,先埋铜钱于门槛下,然后费力移走东墙枯树。正当她准备种植新竹时,邻居王婶路过,见状好奇询问。

婉娘如实相告,王婶顿时皱眉:“婉娘啊,你怎可轻信一个来路不明的乞丐?说不定他另有所图呢!这年头骗子多,你一个寡妇,更要小心才是。”

婉娘笑道:“多谢王婶关心,但我看他不是坏人。再说,这些小事做了也无妨。”

王婶摇头叹息:“你这孩子就是太善良。对了,今晚村东李员外家办寿宴,邀请全村人去吃酒,你也一起来吧?”

婉娘本想推辞,但拗不过王婶热情相邀,只得答应。回屋后,她将铜镜挂在堂屋梁上,正好对着大门。

午时过后,老乞丐起身告辞。婉娘挽留不住,便包了些干粮送他。临别时,老乞丐再次叮嘱:“娘子切记,今晚无论发生何事,切莫早早入睡,堂屋铜镜务必保持清洁明亮。”

婉娘虽不明所以,但仍点头应允。送走老乞丐后,她心中莫名升起一丝不安。

傍晚时分,婉娘稍作打扮,便前往李员外家赴宴。宴席热闹非凡,村民们饮酒作乐,直至深夜。婉娘因惦记老乞丐的叮嘱,便提前告辞回家。

回到家中,她点亮油灯,坐在堂屋做绣活。夜渐深,窗外忽然风声大作,吹得门窗砰砰作响。婉娘心中害怕,想起老乞丐的话,便强打精神,不敢入睡。

子时将至,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婉娘心中一紧,这么晚了,会是谁?

“谁呀?”她怯声问道。

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婉娘,是我,赵老三。刚才宴席上你遗落了簪子,我特地给你送回来。”

赵老三是村里的光棍汉,平日游手好闲,曾多次托媒人向婉娘提亲都被拒绝。婉娘心下生疑,宴席上她根本没戴簪子,这分明是借口。

“多谢赵大哥,夜已深,不便开门,明日再来吧。”婉娘回道。

赵老三却不死心:“婉娘开门啊,我还有些事情想与你商量。你看你一个人生活多艰难,不如嫁给我,也有个照应。”

婉娘坚决拒绝:“赵大哥请回吧,我暂无再嫁之意。”

突然,门外传来几个男人的低语声,接着敲门声变得粗暴起来:“周婉娘,识相的就快开门!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婉娘大惊失色,这才明白赵老三不是一个人来的。她急忙抵住门闩,心中恐慌万分。

就在这时,堂屋梁上的铜镜忽然发出微弱光芒。婉娘无意中瞥见镜面,惊得几乎叫出声来——镜中映出的不是室内景象,而是门外情景:赵老三和两个陌生男子手持棍棒刀剑,显然来者不善。

更奇怪的是,铜镜光芒越来越盛,忽然投射出三道金光,直射门外。随即门外传来三声惨叫,接着是慌乱的脚步声,很快远去。

婉娘惊魂未定,紧抵房门不敢动弹。过了许久,确认门外无人后,她才透过门缝向外窥视,只见地上落下一把匕首和一根棍棒,却不见人影。

这一夜,婉娘彻夜未眠。天亮后,她打开房门,发现门槛处有三滩黑水,散发着腥臭之气。她忽然想起老乞丐埋下的三枚铜钱,挖开一看,铜钱已变成黑色,仿佛被火烧过。

事后婉娘才从王婶处得知,那夜赵老三与两个外地流窜的歹人合伙,计划趁夜闯入她家,不仅图财还想劫色。不知何故,三人在门外突然惨叫倒地,口吐白沫,仿佛中了邪般疯狂逃窜。赵老三第二天就病倒了,胡言乱语中说自己那晚见到三条金蛇从婉娘家门中飞出,咬中他们三人。

村里人听说后,纷纷传言婉娘家有神灵庇佑,再不敢轻易招惹。而那赵老三病愈后性情大变,再也不游手好闲,反而踏实干活,像是换了个人。

婉娘心中明白,这都是那老乞丐的功劳。她将铜镜小心保管,每逢初一十五便焚香祷告,感谢不知名的恩人。

半月后的一个清晨,婉娘开门时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锦盒,盒中是一支精美的玉簪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娘子心善,天必佑之。”笔迹苍劲有力,绝非普通乞丐所能书写。

婉娘追出门外,四下张望,只见远处有个身影一闪而过,依稀是那老乞丐的模样,但行走如风,毫无跛足之态。她顿时明白,自己遇到的绝非寻常人。

后来,婉娘用那支玉簪换了些银两,购置了织机,开了一家小织坊,雇佣村里贫困妇女织布绣花,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她始终未再嫁人,但也不再孤寂,常常帮助村中孤寡老人和贫困之家,被尊称为“善心娘子”。

而那面铜镜一直挂在堂屋梁上,每逢雨夜,便会发出微弱光芒,仿佛在守护着这个善良的女子。杨柳村也因婉娘的善行而变得更加和睦互助,成为远近闻名的仁义之村。

有人说,那老乞丐是太白金星下凡,专门考验人心;也有人说,他是周婉娘丈夫化形,回来保护妻子。但婉娘自己明白,无论他是谁,都在告诉她一个道理:善心之人,天必佑之;善良之举,终得福报。

多年后,每当村中孩童问起梁上铜镜的来历,婉娘总会温柔地讲述那个雨夜的故事,最后总不忘叮嘱:“人生在世,当以善为先。有时一个微不足道的善举,或许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就这样,这个雨夜奇缘的故事在杨柳村代代相传,成为了教导人们行善积德的美谈。而周婉娘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去世那天,有人看见一道金光从周家屋顶升起,直入云霄,仿佛是天神接引善良的灵魂升入天堂。

至今,杨柳村还保留着助人为乐、善待路人的传统,村口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善心永驻”四个大字,记录着这个温暖的故事。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豪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