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今年已是新冠疫情后的第五个年头,可是许多人以为病毒已经远去,殊不知它正悄然转变策略,而对于某些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这场战役远未结束..."
随着季节更替,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演变。虽然大多数人已逐渐适应与病毒共存的生活,但科学研究表明,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群体,新冠病毒带来的健康威胁依然不容忽视。
作为一线临床医生,每天面对患者的康复与遗憾,有必要向公众分享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
新冠病毒自2019年底出现以来,已经历了多次重要变异。从最初的武汉株,到德尔塔、奥密克戎,再到如今流行的多种亚型变体,病毒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监测数据,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变异株已具备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这意味着即使接种过疫苗或曾经感染,也有可能再次被感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新变异株对呼吸道的亲和力有所增强,但对肺部的侵袭性相对减弱,这导致许多人误认为"新冠只是一种普通感冒"。
但对于免疫系统老化的老年人来说,情况却大不相同。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张教授曾在一次学术讲座中指出:"病毒变异的方向往往是提高传播效率,而非降低致病性。对年轻人可能是轻症,对老年人却可能是重症。"
这一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和近两年来的临床观察,新冠感染后主要有三种结局,尤其对70岁以上老年人的影响尤为明显:
"老张头儿以前身体倍儿棒,能扛两袋面粉,自从染上新冠后,这都一年多了,动不动就感冒,前些日子又因为肺炎住院。"
这是笔者在门诊中经常听到的叙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约18%的新冠感染者在感染后6个月内,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这一比例高达32%。
免疫功能受损意味着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人本身免疫系统就处于衰退状态,新冠病毒感染无疑是"雪上加霜"。
免疫功能的持续受损,使老年人更容易罹患肺炎、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增加了全因死亡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的一项调查报告令人担忧:在跟踪调查的543名曾感染新冠的70岁以上老人中,有126人在感染后一年内出现了新发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现在变成了'家有一老,如临深壑'。"张大爷今年78岁,去年感染新冠后恢复良好,但三个月后突发心肌梗死,幸好及时送医才挽回一命。
他的主治医师解释,新冠病毒能通过ACE2受体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同时引发的炎症风暴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中国心血管病学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冠感染后6个月内,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同龄未感染者高出约25%。
这提醒我们,老年人新冠后的康复管理不仅要关注呼吸系统,也要密切监测心血管健康。
"老伴得了新冠后,人好像变了一个,总是记不住事,有时候还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这是许多照顾老人的家属的共同困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通过嗅神经或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变化。
在研究的217名70岁以上新冠康复者中,近四分之一的人在感染后一年内出现了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这一比例是同龄未感染者的2.8倍。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可能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专家警告,新冠后的认知障碍可能成为未来老年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
面对这些潜在的健康风险,7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当如何保护自己?以下建议或许能够提供帮助:
坚持科学接种疫苗尽管疫苗不能100%预防感染,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完成加强针接种的老年人,即使感染新冠,重症率也比未接种者低约85%。
老年人在接种疫苗前,应当与家庭医生充分沟通,评估基础疾病状况,选择适合的接种时机,必要时可在医疗监护下完成接种。
与其买一堆保健品,不如迈开腿、管住嘴。
这句老话在新冠时代依然适用。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提升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
每天坚持30分钟的散步、太极拳或广场舞,比昂贵的保健品更有效。
饮食方面,应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多食用新鲜蔬果,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锌等微量元素。
研究表明,良好的营养状态是抵抗病毒侵袭的重要屏障。
完全隔离自己并非明智之举。适度的社交活动有利于维持心理健康,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又能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可以选择户外、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小规模聚会,保持社交联系的同时降低感染风险。
"豁达是最好的医生。"一项来自中国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的老年人,其免疫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状态的同龄人。
建议70岁以上老人每3-6个月进行一次常规体检,特别关注心肺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变化。
如曾感染新冠,还应增加相关特定项目的检查。
"小病不出门,大病不进医院。"这种观念在当前情况下需要改变。
许多新冠后并发症在早期干预时效果最佳,拖延治疗往往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王立明, 张宏, 李雪. 新冠病毒感染后老年人免疫功能变化的多中心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 42(3): 215-221.
2. 赵明辉, 陈文, 王静. 新冠感染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1): 78-85.
3. 李伟, 陈光, 张静. 新冠病毒感染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23, 19(4): 312-319.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张文斌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