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工友》| 从牵线搭桥到全程护航——神农架林区总工会构建勤工俭学全周期服务新模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7:05 1

摘要:大学期间的第一个暑假,和周健涛预想中的完全不同。他原本计划去神农架景区打暑期工,用一身疲惫来换取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却没想到自己的职场初体验竟出乎意料的“完美”——不仅没有少挣一分钱,还免受了日晒雨淋,更扩宽了视野、交到了新朋友。

《工友》杂志2025年09期刊发

《 从牵线搭桥到全程护航

——神农架林区总工会构建勤工俭学全周期服务新模式 》

大学期间的第一个暑假,和周健涛预想中的完全不同。他原本计划去神农架景区打暑期工,用一身疲惫来换取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却没想到自己的职场初体验竟出乎意料的“完美”——不仅没有少挣一分钱,还免受了日晒雨淋,更扩宽了视野、交到了新朋友。

这一切得益于神农架林区总工会打造的“精准赋能”式勤工俭学品牌项目。今年,神农架林区总工会转变服务理念,将勤工俭学活动从牵线搭桥式的单向帮扶升级为“按需定制-前置赋能-过程浸润-成果反哺”的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显著提升了职工子女的职场适应力与发展内驱力,探索出一条深入服务职工的新路径。

01

精准赋能,助力学子职场启航

7月10日,神农架学院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林区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多家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和60名大学生共同参加了2025年暑期勤工俭学活动的开班仪式。和去年相比,不仅参与的学生人数翻了一番,活动流程也大不相同。

“去年是我们首次组织勤工俭学活动,更多的是‘牵线搭桥’,开班仪式只引导实习单位和学生们见了面、签了协议,然后就是等着各单位报实习鉴定。”林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宏告诉记者,后来不少学生们反映,勤工俭学虽然提升了实践能力,却并没有缓解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迷茫。今年,林区总工会主动对接神农架远山儿童村,希望借助其优质资源和丰富经验来丰富勤工俭学的“内涵”。

于是,在上午的“见面会”结束后,60名大学生迎来了自己的岗前培训课。武汉大学老师给大家系统讲授了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和职业素养知识,指导学生制定了《个人短期规划表》。礼仪老师带来了实用职场礼仪课,传授了语言表达、行为礼仪等技能。大学生们还参加了“我的自画像”和“未来神农架”团队共创活动,在锻炼协作能力的同时,增进了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有了这些前期的准备,7月11日上午走进神农家园社区居委会时,周健涛心中的忐忑减少了许多,目标也更加清晰。“我希望能强化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掌握一些社会基层治理的知识。”

02

全链条服务,构建助学新范式

作为第二次参加工会勤工俭学活动的大学生,万程川用“无比充实”来形容今年的暑期。“上一次就是普通的实习,这一次我不仅体验了工会权益保障部的工作,在开班仪式上发了言,参观了当地企业,还在读书会上分享推荐了《棋王》。”万程川说。

不能将学生们“一安排了之”,必须实现“前置赋能-过程浸润-成果反哺”,是神农架林区总工会在规划今年勤工俭学活动时的核心目标。“因此,我们特别安排了岗前培训、贯穿始终的主题活动和结业仪式上的深度分享等环节。”神农架远山儿童村项目负责人甘蕾介绍道,一个月的实习期不仅每周都有集体活动,而且主题也在持续更新。

神农架林区总工会将思想引领和素养提升融入勤工俭学全过程,邀请武汉大学潘明清教授结合其40年神农架生态研究经验,引导学生们深度触摸家乡的生态脉搏;邀请湖北省劳动模范、“神农架昆虫卫士”柏冰洋讲述其“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情怀;组织学员对话劲牌神农架酒业技术能手,传播“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林区总工会还充分发挥“神农书屋”阵地优势,精心策划“书香润心·智绘神农”勤工俭学大学生专场读书活动。

为引导大学生们从“体验者”向“建设者”转变,结业仪式上特别设计了“我为神农架建言献策”环节,聚焦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议题,收集学员金点子与解决方案,为地方发展注入青春视角。

张宏表示,神农架林区总工会将持续创新工作机制,以勤工俭学活动为平台,引导更多学子在神农架的绿水青山间筑梦启航,争创“学生成长”与“林区发展”双向赋能新模式。

03

学子感悟

在碰撞中生长

今年暑期,在林区总工会的安排下,我被分配到了神农架远山儿童村森林夏校。短短1个月的时光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藏,让我在经验与技能的开采中收获颇丰。

夏校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它像个浓缩的社会万花筒:白天手工课上会碰到捏着彩泥的稚童,傍晚篝火旁又能听见各行各业工作者畅谈人生。与不同年龄层、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成了每日的必修课。接触的行业之广,让我得以从多样的处事态度中汲取养分——向严谨的科研老师请教时,学会了用数据说话的审慎;和随性的艺术老师讨论时,感受到了打破常规的豁达。每一种相遇都是一次认知的拓展,让我在多元碰撞中看见人际交往的千万种可能。

夏校的工作更颠覆了我对“任务”的固有认知。这里的任务从不是清晰罗列的清单,而是一条流动的溪流,充满需要统筹的变量。一场看似简单的表演,背后要串联起场地圈定、对接联系、核对表演时间、分发物品等一系列环节。许多事看似轻松,真上手才发现远超预期,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对人对事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在实践的打磨中,心性的成长也在悄然发生。组织活动时难免出纰漏:我曾把孩童的姓名牌弄混导致排队混乱,也曾因预估不足让道具准备短缺。但比起最初的慌乱自责,现在的我更懂得蹲下来整理散落的姓名牌,边核对边在笔记本上画分类表格;会在道具不够时笑着跟孩子们说“我们来玩个即兴游戏吧”,同时快速想出替代方案。这种从“怕犯错”到“会改错”的转变,让我学会客观看待错误,从中吸取教训、补齐短板。对我而言,这便是最真切的成长。

一个月的实习虽已落幕,但这片森林记住了我们的足迹。而我将带着这里的馈赠,继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优秀学子:彭小龙)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