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农村社会中不仅是娱乐方式,也是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其音乐、唱腔、表演形式和剧目内容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
乡 戏
吴均 - 图 廖望 - 文
乡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农村社会中不仅是娱乐方式,也是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其音乐、唱腔、表演形式和剧目内容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
甘肃乡戏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秦腔、陇剧、眉户、花儿剧等,其中最为流行的莫过于秦腔。甘肃不仅是秦腔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先秦时期,甘肃就是秦国的属地,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已经相当发达,这些艺术形式为秦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秦腔又吸收了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戏曲形式;隋唐时期,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秦腔在这一时期吸收了外来音乐元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甘肃形成了多个秦腔流派,如西府秦腔、陇南秦腔、河西秦腔等。以陇东地区为中心的西府秦腔,音乐高亢激昂,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在秦腔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秦腔流派相较,其唱腔多变,节奏感强,表演动作幅度大,注重武戏,角色性格鲜明,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内容多为忠义、孝道等传统主题多,语言多用当地方言,音调较高,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乡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让乡戏融入现代生活,才能使其真正成为新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近来爆火的“安万秦腔”,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让日渐式微的传统乡戏重新走入现代人的生活,秦腔艺术得以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新时代新征程,传统乡戏的发展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随着数字化保护、艺术形式融合、新媒体传播、教育普及、市场化运作等多方面的努力,甘肃乡戏艺术有望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文转自《现代摄影》杂志2025年第一期
来源:西部摄影汇vv现代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