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烟火半城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10:59 1

摘要:站在澄波湖风景区的木栈道上远眺,河面泛着粼粼波光,成群的鸟儿掠过天际,翅膀扇动的声音仿佛在催促沉睡的土地苏醒。这座与黄河相伴千年的小城,骨子里浸染着大河的温润与豪迈。

济阳的春天,是从黄河开始的。当北方的寒意还未完全褪去,黄河水裹挟着高原的泥沙奔涌而下,河道两旁的芦苇已悄然抽出嫩绿的芽尖。

春风又绿黄河岸

站在澄波湖风景区的木栈道上远眺,河面泛着粼粼波光,成群的鸟儿掠过天际,翅膀扇动的声音仿佛在催促沉睡的土地苏醒。这座与黄河相伴千年的小城,骨子里浸染着大河的温润与豪迈。

春日清晨,河滩上总能看到扛着农具的老农,他们弯腰查看土壤的湿度,仿佛在与土地对话。不远处,几株垂柳随风轻摆,枝条上缀满鹅黄色的芽苞,像是给黄河镶了一道流动的金边。牧羊人赶着羊群,清脆的铃铛声在旷野回荡,构成一幅天然的水墨长卷。

青苗破土万物生

济阳人常说:“春天的地头比庙会还热闹。”驱车驶过曲堤街道,连片的温室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棚内却是另一番火热景象——拇指大小的黄瓜顶着嫩黄花蕊,戴着草帽的农妇手持剪刀穿梭其间,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这里的“曲堤黄瓜”早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春天,满载新鲜蔬菜的货车从这里出发,将济阳的春意送往全国各地的餐桌。

而在仁风镇,万亩西瓜田正在酝酿甜蜜。待到四月,瓜农们会敲击瓜皮听声辨熟,那“咚咚”的脆响里藏着他们对丰收的笃定。这片土地不仅孕育着作物,更生长着希望:智慧农业园区里工作人员“一部手机管大棚”,90后新农人在直播间吆喝“黄河蜜瓜”,乡村振兴的故事在抽穗拔节中悄然续写。

古韵新声两相宜

春日的暖阳爬上青砖灰瓦,济阳的老街巷便活了过来。三官庙前的百年槐树抽出新叶,树下的石桌上,老人们泡一壶茶,慢悠悠地下着象棋。转角处的黑陶作坊里,非遗传承人徐庆增正将黄河胶泥揉捏成型,拉坯机旋转间,一件双耳瓶渐渐显露出流畅的曲线。这源自龙山文化的技艺,在春日的光影里愈发显得厚重而灵动。

若是恰逢农历二月初二,仁风镇的锣鼓声能震落枝头的杏花。老艺人带着青年队伍跳起鼓子秧歌,伞、鼓、棒、花四种角色辗转腾挪,红绸翻飞似流云,鼓点急促如骤雨。这场传承百年的狂欢,让围观的群众忍不住跟着节奏跺脚。古老的非遗与年轻的笑脸,在春天的济阳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且以诗意共远方

当夕阳将济阳黄河大桥染成金色,街边的餐饮小馆已亮起串灯。年轻人在天幕下弹唱民谣,孩子们举着荧光棒追逐嬉闹,远处传来夜航货车的汽笛声,这座城市从未像这个春天般充满张力。

济阳的春天,是破冰的黄河水撞击堤岸的轰鸣,是现代农业园里传感器闪烁的绿光,是老戏台上吕剧《姊妹易嫁》的悠长唱腔,也是创业者办公室里飘散的咖啡香。这里既有“晨兴理荒秽”的田园牧歌,也有“敢向潮头立”的城市雄心。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这座小城的春天故事,正翻开崭新的篇章。(供稿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

来源:济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