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珍贵资料!在一张油印的1977年临沂县大中专生录取名单上,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著名作家王兆军老师。他是我小时候的传奇人物,母亲经常说,黑墩屯老王家孩子出息了。欢迎大家留言文明交流!
珍贵资料!在一张油印的1977年临沂县大中专生录取名单上,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著名作家王兆军老师。他是我小时候的传奇人物,母亲经常说,黑墩屯老王家孩子出息了。欢迎大家留言文明交流!
1977年,那是一个在无数人心中刻下深刻印记的年份,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在这一年得以恢复。消息传来,临沂地区瞬间沸腾了,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波澜。
从11月1日开始,一直到11月20日,临沂地区迎来了高考报名的热潮。在全地区设置的13个县级报名点,包括临沂县、郯城、苍山等地,到处都是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前来报名的身影。报名的考生主要是“老三届”,也就是1966 - 1968届初高中毕业生,还有下乡知青和民办教师,总人数加起来约有2.1万人。这些人,有的已经在农村摸爬滚打好几年,有的在民办教师岗位默默耕耘,高考的恢复,让他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
时间悄然来到12月9日和10日,这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临沂地区精心设置了27个考点,就拿临沂县来说,考点设在临沂一中、临沂三中、临沂育红中学(临沂二中)、相公中学等。考试科目根据文理科有所区分,文科要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则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满分是400分。走进考场的那一刻,考生们的眼神中既有紧张,又充满期待,多年的积累与梦想,都在这两天里等待检验。
在考试结束后,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录取结果。山东省分配给临沂地区的本科、专科招生名额是386人,占全省计划的5.2%。但幸运的是,经过一番努力争取,全地区最终共录取了412人,其中包含了扩招名额,录取率大概在1.96%。那些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的人生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不过,在这场高考背后,也有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时教材和复习资料极度短缺,临沂地区教育局紧急行动起来,翻印1950年代的教材,还通过广播站播放复习课程,为考生们提供支持。还有交通和后勤保障方面,部分偏远县的考生,为了赶赴考点,需要步行数十公里,这一路的艰辛难以言表。好在临沂县政府及时伸出援手,调用公交车免费接送考生,让考生们能够顺利抵达考场。
政治审查方面,虽然根据中央“重在本人表现”的政策,临沂地区对“家庭成分”的审查有所放宽,但还是有个别考生因为亲属的历史问题被拒之门外,这也成为了他们心中难以言说的遗憾。
1977年的这场高考,对临沂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977级临沂籍大学生中,后来人才辈出,诞生了两院院士1人,材料学家李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还有厅级以上干部9人,高校教授更是超过了百人。
本文为原创纪实内容,转载请标注来源。
来源:王老师高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