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只要一喊“肚子胀”,爸妈就会从药箱里摸出那片熟悉的、淡黄色的小药片——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它曾是无数中国家庭的“肠胃守护神”,但如今,这位“老熟人”似乎正被我们悄悄遗忘。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就像一声沉重的叹息,告诉所有人:那个靠广告就能
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只要一喊“肚子胀”,爸妈就会从药箱里摸出那片熟悉的、淡黄色的小药片——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它曾是无数中国家庭的“肠胃守护神”,但如今,这位“老熟人”似乎正被我们悄悄遗忘。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就像一声沉重的叹息,告诉所有人:那个靠广告就能“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想当年,它可是“顶流”
把时钟拨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个啥光景?老百姓日子好起来了,下馆子从“奢侈”变成了“日常”。大鱼大肉吃多了,肠胃自然不答应。就在这时,江中健胃消食片横空出世,简直是为那个时代量身定做的。
当别的药厂还在琢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候,江中已经开着“广告轰炸机”横扫全国了。电视里,那洗脑的广告词一遍遍地播,播得你耳朵起茧,也播进了你心里。效果立竿见影:1997年,它轻松成了“亿元户”;到了2009年,更是风光无限,卖出了超过10个亿!那时候,它不是药,是饭桌上的“定心丸”,是走亲访友的“伴手礼”,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级顶流。
好日子到头了?问题出在哪?
可江湖规矩就是“花无百日红”。大概从2015年开始,这颗小药片的“油门”就踩不动了。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从2015年到2023年,它的销量几乎原地踏步,复合增长率竟然是0!更扎心的是,卖出去的盒子数量,从2.14亿盒一路跌到2022年的1.44亿盒。虽然2024年稍微喘了口气,回升到1.69亿盒,但2025年上半年再次下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为啥会这样?说白了,就是“老本”吃光了。
一方面,对手太多了。市面上光叫“健胃消食片”的,就有56个批号!佛慈、葵花、修正……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号?消费者一进药店,选择多了,自然不会只盯着江中了。另一方面,大家的选择也变了。西药有吗丁啉,中药有保和丸,甚至年轻人更信奉益生菌、酵素这些新潮玩意儿。江中这个“老前辈”,在一片“后浪”的喧嚣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只会“吆喝”,不肯“练功”的尴尬
面对困境,江中也不是没想办法。最直接的一招就是:继续打广告!2023年,光销售费用就花了30多亿,占到了总营收的三分之一!结果呢?销量是拉回来一点,但这点增长跟砸进去的真金白银比,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问题的症结,其实藏在一个更致命的地方:研发投入。多年来,江中在研发上的花费,只占营收的3%左右。2023年研发费用涨了30%,听着不错吧?可总额才1.3亿,连销售费用的一个零头都不到!到了2024年和2025年,这点钱甚至又开始往下掉了。
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天天忙着参加商业活动、拍广告,却舍不得花时间在训练场上流汗。你指望他能在赛场上拿金牌吗?一个企业,如果只愿意花钱“喊”,却舍不得花钱“干”,又怎能指望它搞出真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未来在哪?不能只当“饭后甜点”了
那江中就没救了吗?当然不是。手里还攥着一张好牌——几代人的品牌记忆。但怎么打好这张牌,得换个思路。
有专家说得特别到位:别再只盯着“助消化”这块小蛋糕了,得把盘子做大!利用大家对你“肠胃专家”的信任,往更深、更专业的领域走。比如,能不能研究点新药,专门对付胃溃疡、修复萎缩性胃炎,甚至是现在大家都很头疼的“抗幽门螺杆菌”?从“饭后吃两片”的零食级定位,升级到“治病疗伤”的药品级定位,构建一个覆盖“胃”的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
这不仅能卖出更高的价钱,更重要的是,能重新坐回“肠胃一哥”的位子上,而不是在低端市场跟一群人打得头破血流。
结语:别让“国民记忆”变成“时代记忆”
江中健胃消食片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老牌子的共同烦恼。它们都曾辉煌,都曾是时代的宠儿,但也都面临着同一个残酷的真理: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迟早会被时代的浪潮拍在沙滩上。
这颗小小的药片,从万人追捧到步履蹒跚,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市场不认“老资格”,只认“新价值”。消费者的心,就像一片流动的沙滩,唯有不断用创新的浪花去冲刷,才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否则,再响亮的名号,再深刻的记忆,最终也只会变成橱窗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供人感叹一句:“想当年,它可火了。”
来源:健康科学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