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美对抗,关税战愈演愈烈,冲突升级,本质上属于大国博弈,极限施压,与60多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极为相似,或许会走向相似的结局:
本文以史为鉴,从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看中美对抗关税战。
美国加关税,中国坚决反制。大国博弈,关税战起。
当前中美对抗,关税战愈演愈烈,冲突升级,本质上属于大国博弈,极限施压,与60多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极为相似,或许会走向相似的结局:
各退一步,达到博弈中的平衡状态。
[微风]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公认冷战期间最接近核战争的事件
1959年古巴革命后,卡斯特罗政权转向社会主义阵营并反美。
1961年4月美国策划“猪湾事件”失败后,美古断交。
1962年7月苏联为平衡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威胁,秘密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
1962年10月14日,美国U-2侦察机发现古巴导弹基地。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要求苏联撤出导弹。
苏联最初拒绝,并提出以美国撤出土耳其导弹为条件。
1962年10月27日,苏联潜艇携带核鱼雷接近美军舰队,美苏核战争一触即发。同日,肯尼迪通过弟弟罗伯特与苏联达成秘密协议:
苏联撤出古巴导弹,美国承诺半年内撤出土耳其导弹并保证不入侵古巴。
1962年10月28日,赫鲁晓夫公开同意撤出导弹,11月苏联完成导弹撤离。
危机结束。
[微风]
中美关税战与古巴导弹危机异同比较
#1962年苏联误判美国对古巴部署导弹的容忍度,导致双方一度濒临核战争。
--当前中美关税战中,美国低估中国对等反制能力(如精准打击大豆、液化天然气等关键领域),引发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12%。
#美苏核威慑依赖“相互确保摧毁”(MAD)。
--中美关税战通过制造“相互经济瘫痪”风险达到威慑平衡。美国试图以104%关税阻断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则以稀土管制威胁美国科技霸权,两者均瞄准对方“命门”。
时间维度古巴导弹危机(1962)中美关税战(2025)战略目标军事威慑经济霸权争夺(美国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对抗形式核武器部署与海上封锁关税制裁、技术封锁与供应链脱钩国际协作单极阵营对抗(北约vs华约)多极博弈(中国通过RCEP、金砖机制对冲)解决机制元首热线建立(1963年)当前缺乏有效高层对话渠道[微风]
中美关税战结局推演
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证明:
对抗无赢家,威慑需底线。
当前中美关税战若持续升级,可能重演“双输”局面:
美国通胀恶化冲击中期选举,中国短期出口承压但加速战略转型。
正如赫鲁晓夫所言:“在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只有疯子才会发动它”。——关税战亦同理。
[中国赞]可能的妥协机制
阶段性协议:美国部分取消关税换取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类似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表面撤军+秘密交易”。
长期博弈转向:美国转向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限制),中国加速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
斗则两伤,和则双赢。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