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国两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落实各方面工作,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任务,对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部署,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全国两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落实各方面工作,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任务,对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部署,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农业农村局将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齐抓,发力深耕‘四个农业’,奋力书写农业现代化四平篇章。”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武接受采访时说。
坚持稳产固农,发展科技农业。四平作为农业大市,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千钧重任,必须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让“中国碗”装上更多优质“四平粮”。建设良田体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农地农用、农地粮用,坚决守住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底线。加快建设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力争到2027年在全省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放大黑土地保护核心区优势,整治“四沟四渠”3000公里以上,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40万公顷以上,切实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完善良种体系。深入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快研发适于本地的自主优势品种,通过省审品种20个、推广主推品种50个以上。要推广良法体系。深入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积极培育双辽、梨树、伊通3个高产高效示范区,以推广适度密植技术为核心,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生物菌剂养地技术等重大增产技术,促进单产大面积均衡提升。要构建良机体系。深入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快推进中国黑土地保护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支持智能免耕播种机、高清洁打捆机等高端智能农机研发推广,大力推广大马力、复式、智能作业农机具,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5%以上。
坚持特色强农,发展品牌农业。要立足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全力做好做活“土特产”文章,不断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效益。打造品牌矩阵。深入实施品牌强农、绿色强农战略,持续做强“平地生香”“伊鹿高鸽”等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基础、产品品牌为特色的品牌矩阵。特别要重点打造“地名+产品名”县域公用品牌,全面叫响四平玉米、四平肉牛、梨树白猪、伊通梅花鹿、双辽花生等特色品牌,构建“一县一品”“一区一特”品牌特色格局。加大支持力度。聚焦打造特色品牌、特色企业、特色产品,持续加强“两品一标”申报、宣传推介、参展参会等方面资金扶持,组织依托四平玉米主题街区等域内外主题街区、供销超市、展销中心,用好吉浙对口合作、农博会等平台,农产品生产企业扩大地产品推介销售,提升四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要建设特色产业。持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以双辽红旗花生、伊通景台中药材、梨树喇嘛甸万寿菊等特色产业为引领,发展辣椒、木耳、万寿菊等产业,力争每个乡镇打造一个优势产业。
坚持延链兴农,发展绿色农业。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补齐加工短板,促进文旅资源转化利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以招引优质项目延展产业链条,着力做强3-6条高端供给产业链。依托各地资源禀赋,重点完善玉米、肉牛、花生、水稻、禽蛋、梅花鹿等产业链条。延伸畜牧链条。加快梨树生猪、梨伊肉牛、双辽肉羊、梨树肉禽、四伊梅花鹿“五大养殖带”建设,着力推进双辽8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吉林省梅花鹿产业园区,力争全年畜禽养殖量达到8440万头只。发展棚膜经济。加快打造梨树全域、伊通环长、市区周边棚膜示范区,确保今年新改扩建棚膜园区5个,坚决完成棚膜面积建设任务。
坚持改革促农,发展质量农业。要锚定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坚持以改革提规模、增效益、激活力,有力有序推动农业量质齐升。深入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实施“双百”提升行动,重点扶持100个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推动每个主体服务面积达到100公顷以上。以发展“双保全统”等托管模式为重点,打造整村整社土地托管试点,加快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持续深化“三变”改革。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紧紧围绕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等模式,积极探索“三变”有效实现途径,力争今年每个县(市)新打造试点村2个、两区各新打造试点村1个,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做好“三资”管理。坚持以激活资源、聚拢资金、发展产业、促进增收为总体目标,扩大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试点范围,完善县级监督指导、乡级监督、村级负责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农村“三资”底清账明、管理高效。(全媒体记者 刘莉)
来源:四平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