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白色金矿”书写嘎鲁图富民新篇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5 15:35 2

摘要:在乌审草原的广袤天地间,鄂尔多斯细毛羊不仅是牧民手中沉甸甸的“增收砝码”,更是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难题的“关键密钥”。作为这一品种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嘎鲁图镇以组织化运作、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为抓手,构建起“种养加销”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草

在乌审草原的广袤天地间,鄂尔多斯细毛羊不仅是牧民手中沉甸甸的“增收砝码”,更是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难题的“关键密钥”。作为这一品种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嘎鲁图镇以组织化运作、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为抓手,构建起“种养加销”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草原增绿、牧民增收的愿景照进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组织化:党建引领激活乡村动能

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的升级,得益于组织化运作的深度革新。嘎鲁图镇创新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模式,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通过托管代养、集中育肥等方式,推动细毛羊存栏达18.6万只、年出栏7万只,羊肉年销量突破1200吨。

将产业触角延伸至“毛”的领域——专业化剪羊毛服务队上门服务、分级整理,4处标准化羊毛收储站集中质检、规范存储,将345吨羊毛、800余万元产值的资源串珠成链,彻底改变传统零散收购模式。牧民巴特尔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剪完毛得自己拉到集市零卖,行情差时一斤价跌近一元;现在合作社对接采购方,分类包装后直接装车,一年下来光卖羊毛就能多挣不少!”

规模化:集约发展释放生态效益

嘎鲁图镇全力推进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强镇建设,统筹推进基础棚圈改造与现代化养殖园区建设,舍饲养殖比例逐年提升,养殖条件持续优化。通过专家团队驻村指导高效繁殖技术,细毛羊产羔率稳步跃升,养殖周期缩短至8个月。

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中,嘎鲁图镇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累计发放奖补资金超600万元,培育生态型家庭牧场,新增人工种草2000亩,构建“种养循环”绿色发展体系。

牧民乌云牧仁算起了明白账:“自统一发放饲草料后,冬季省去运输成本,饲料成本降了20%,每只羊多赚100元,真正实现了护好草原、养好羊、多挣钱的目标!”

标准化:科技赋能夯实产业根基

嘎鲁图镇以良种选育为核心、设施升级为支撑、技术赋能为路径,建设标准化中心配种站40处、现代化种羊场1处,人工授精覆盖率突破70%。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指标分析、优化养殖流程,细毛羊繁殖力提升20%,6个示范嘎查村成为产业标杆。牧民额尔德尼指着自家羊群说:“现在每只羊都要经过严格测定,羊肉膻味轻、肉质嫩,周边地区的客商都主动上门来订货,根本不愁卖!”

品牌化:价值跃升拓宽市场空间

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优势,打造“鸿嘎鲁”区域公用品牌,完善“饲养—屠宰—冷链—加工—销售”产业链体系。开发高端羊肉礼盒、羊毛家纺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农畜产品展洽会、美食品鉴等活动,鄂尔多斯细毛羊肉凭借“香味浓郁、无膻味”的特质,成功打入西北、长三角高端市场,让这份来自草原的“珍馐”走出乌审,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当“白色金矿”的产业价值与“绿色被子”的生态效益交相辉映,当牧民脸上的笑容都诉说着共同富裕的幸福故事,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书写着嘎鲁图镇的富民新篇章,更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王天骄)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