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吗?前华为高管患癌去世,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5:15 1

摘要:在一间安静的病房里,41岁的魏延政面带淡淡的微笑,注视着窗外。他本是计算机界的佼佼者,北大高材生,前华为高管,似乎注定要在人生的赛道上再创新高。然而,他却没想到会在2011年被诊断为癌症,自此不得不踏上一场与病魔长达五年的较量。他曾在微博留下这样一句话:“假如

在一间安静的病房里,41岁的魏延政面带淡淡的微笑,注视着窗外。他本是计算机界的佼佼者,北大高材生,前华为高管,似乎注定要在人生的赛道上再创新高。然而,他却没想到会在2011年被诊断为癌症,自此不得不踏上一场与病魔长达五年的较量。他曾在微博留下这样一句话:“假如生命突然终止,你会给最爱的人留下什么?”无数人被他的勇气与智慧鼓舞,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在生死关头,他也曾陷入过重大误区,并为此付出了无法挽回的代价。

我们都曾听说“癌细胞能被饿死”,甚至有人将此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魏延政在病痛的折磨下,也尝试过以极端节食、断糖的方式,希望“饿死”体内的癌细胞。

但现实却无情地告诉他,身体变得虚弱,肿瘤依旧在生长。究竟,“饿死癌细胞”是真的吗?科学上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今天,我们借魏延政的亲身经历,带你深挖癌症治疗中的一场常见误区:癌细胞真能靠“断食”消灭吗?

案例虽已落幕,但警示依旧。你身边或者自己,是否也曾相信过“饿死癌细胞”的说法?今天这堂科普,或许能让你或你的家人,少走一点弯路。

生活中不少癌症患者,或者他们的家属,都在网络上或朋友圈里看到类似说法:“不给癌细胞提供营养,它们就没法存活!”尤其是控糖减碳水,曾一度成为民间抗癌“良方”。但医学界对此的结论却恰恰相反:

首先,癌细胞的本质是一类异常增殖、代谢高于正常细胞的细胞群体。早在1920年代,科学家沃伯格(Warburg)就发现“癌细胞异常依赖糖分”,这被称为“沃伯格效应”。很多人将这一发现解读为:“既然癌细胞爱吃糖,那我完全不吃糖能饿死它。”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需要能量。无论你摄入的是葡萄糖、蛋白质还是脂肪,机体都有能力将其转化为自身需要的能量。人体全面断糖或极度限制饮食,会导致免疫力降低、肌肉大量流失,身体整体抗病能力下滑

多项国际权威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强行禁食、极低碳水饮食方案——平均3个月后,体重下降可达8.2.6%,同时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2.7.3%,而恶液质和营养不良的风险大幅上升。相反,肿瘤生长速度并没有被有效遏制,部分肿瘤甚至因补偿性增殖而变得更为顽固【中华医学会临床肿瘤学分会,2023】。

许多癌症专业指南(如《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强调:癌症患者规范科学的膳食营养,比盲目“饿死癌细胞”更能延长生存,更能提升治疗效果

回到魏延政的亲身经历。确诊后,他曾一度采用严格的节食和断糖法——日摄入热量不足日需量的45%,主食几乎不吃,只以少量蔬菜和蛋白为主。起初他感到体重下降很快,精神也略有提振。但仅仅三个月后,身体出现了以下变化:

体重骤降约10.8公斤(占体重16%),但大部分流失的是肌肉和体液;免疫细胞计数降低12%;贫血、乏力、消化道出血和反复感染频发;医生在复查CT时发现,肿瘤体积并无明显缩小。治疗副反应加重,化疗耐受性变差

这些现象并非个例。据2021年美国一项纳入1200例癌症患者的随访结果:接受非正规断食、极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病人,恶液质发生率较常规营养管理组高出1.7倍,平均住院率增加28%

从分子机制上解析,肿瘤细胞并不会因为你不吃糖就自行枯萎。相反,它们可以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补足自身能量需求,甚至会分泌因子“偷取”周围组织的能量资源,最终拉低整个机体功能。

现代癌症营养治疗强调“养体以助医”,而不是“断食求饿死病”。蛋白质、优质脂肪、适量复合碳水和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是支持癌症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基础

医生和权威癌症营养指南都建议,癌症患者应当避免极端饮食,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养结构。这些建议包括:

每日能量摄入达到所需基础代谢+适度活动量,总摄入不低于身体理想重量的25-30千卡/公斤;蛋白质摄入推荐1.2-1.5克/公斤/日;复合碳水优先,减少精制糖,但坚决禁绝“彻底断糖”式激进方案;每日保证5色蔬果、多种谷物、适量优质脂肪,搭配充足水分;治疗期间出现厌食、恶心要及时向医生和营养师咨询,必要时加用肠内/肠外营养补充;保持健康作息、适当运动,如慢走、拉伸、呼吸训练等,有利于免疫力及整体恢复;根据个体肿瘤类型、治疗阶段,定制细化饮食方案——如内分泌敏感型乳腺癌可以控制高脂高糖,但不能极端禁食;周密监测体重、体脂、肌肉量变化,发现严重营养不良应优先支持治疗。

癌症治疗不等于“饿死”癌细胞,科学营养+现代治疗才是延长生存、提升生活质量的正道。正如魏延政在抗癌日记中深刻体悟:“以为靠饿能自救,其实是误伤了自己的身体。”

每个人都该明白,身体不是战场,营养不是敌人。科学防癌抗癌,需与营养为友,携手正规医疗,坚定面对挑战。

魏延政的故事令人唏嘘,但其最大价值,并不止于提醒我们生命脆弱,更在于警示我们——不要让“不科学的希望”变成“致命的误区”。癌症并不是“营养病”,更不是一味节食控糖就能逆转的简单问题。相信权威,走正道,是身为患者与家属不可忽视的底线。

你是否曾在“饿死癌细胞”“断糖抗癌”的言论中迷茫过?不妨从今天起,主动了解权威营养指南,遇到疑问及早咨询临床肿瘤专家和专业营养师,为自己和家人选一条理性抗癌的康庄大道。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治疗和营养管理也需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如果发现身体异常,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当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切不可自行断食或偏信网络流言。只有科学对待,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抗癌的胜算。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临床肿瘤学分会2023年度报告》

《肿瘤患者体重变化与生存预后关系研究》

《美国癌症学会饮食活动与癌症生存建议》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癌症代谢与营养干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学版》

《癌症代谢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科普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