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西贝的 “预制菜风波” 闹得挺热闹,一边是罗永浩吐槽吃饭踩雷,一边是西贝老板放话要起诉,连胖东来的于东来出来说句公道话都被骂。今天,我把这个事情捋一捋。
最近西贝的 “预制菜风波” 闹得挺热闹,一边是罗永浩吐槽吃饭踩雷,一边是西贝老板放话要起诉,连胖东来的于东来出来说句公道话都被骂。今天,我把这个事情捋一捋。
先说说这事的由头。9 月 10 号下午,罗永浩发了条微博,说好久没吃西贝,当天跟同事吃完发现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还希望国家能立法,让饭馆必须注明用没用预制菜。
后来他在直播里又解释了,不是讨厌预制菜本身,是气餐厅用了却不告诉消费者 —— 咱们去外面吃饭,连自己吃的是现做还是加热的都不知道,这不就是没给知情权和选择权嘛。他还夸了老乡鸡,说人家明确标了菜品是怎么做的,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西贝这边的反应挺硬气。创始人贾国龙直接说罗永浩的指责 “不实”,放话 “一定会起诉”。为了证明自己,西贝还把罗永浩点的 13 道菜的制作流程都公布了,还拿国家规定说事儿 —— 按六部门的定义,中央厨房做的菜不算预制菜,所以他们不算用预制菜。
就在两边僵持的时候,胖东来的于东来出来说了句话。9 月 12 号中午,他在抖音上发了句:“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后来在评论区还补充,说做企业不容易,大家可以提建议、让企业改进,但别让企业家寒了心。
结果呢?于东来也被卷进来骂了。其实咱们普通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西贝那种用中央厨房预加工、冻起来再加热的菜,咱们直觉就觉得是 “预制菜”。花不少钱去餐厅,不就是想吃口现做的 “锅气” 嘛,要是吃的跟自己在家热速食似的,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西贝认的是 “法规理”—— 按现行规定,中央厨房模式不算预制菜,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没做错。这里就有个矛盾:咱们消费者懂的是 “实在感受”,西贝讲的是 “行业标准”,两边说的不是一回事。
我个人觉得这事挺清楚的:从法规角度看,罗永浩说西贝 “全是预制菜”,可能确实影响了西贝的名声,毕竟他是公众人物,说话还是得更严谨点,不能跟普通人随便吐槽似的。
但西贝的问题不在预制菜,在态度。哪怕觉得自己没做错,也不用一上来就说要起诉啊。好好跟消费者解释解释:中央厨房是怎么保证卫生的?菜贵是因为食材好还是流程严?再说说以后会怎么改进口味,大家说不定就理解了,没必要把关系搞得这么僵。
至于于东来,我觉得他挺冤的。他没帮着谁吵架,就是说自己觉得西贝、海底捞吃着放心,觉得做企业不容易,想帮着说句公道话而已,没必要因为这就骂他。
其实说到底,咱们消费者要的也不是 “禁止预制菜”,就是想明明白白消费,花的钱得知道花在哪儿了。这事你怎么看?是罗永浩言过其实,还是西贝态度太硬?
来源:橘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