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数字内容生态日益繁荣,抖音作为具代表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其社区内容生态的构建与运营逻辑,成为数据运营者关注的焦点。
当前数字内容生态日益繁荣,抖音作为具代表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其社区内容生态的构建与运营逻辑,成为数据运营者关注的焦点。
通过分析内容生产机制、平台算法逻辑以及数据驱动的运营策略,深入解析抖音社区生态的构建逻辑与运营策略,为理解内容平台提供参考。
社区是广泛的称谓,可以是视频类、音频类等产品,社区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容形态不同。不论何种内容形态,社区呈现什么内容给用户的底层逻辑趋同。
以抖音App视频产品的社区为例,其社区主要内容呈现如下的数据流:
发布新视频→审核数据流→产品前端
用户发布视频→机器过滤→分发机制过滤→人工/AI审核→人工/AI打标→平台前端策略→不同内容库
打开App呈现在眼前的内容,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出来的。App首页的资源位一部分会展示热门内容,一部分会展示最新视频,一部分会展示“你可能喜欢”的视频等。这里隐含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资源位有限的条件下,热门库、新内容库、个性化推荐库的展示比例多少更合适?热门库里面的资源,不同类型的视频如何展示,达到什么标准以及评估指标有哪些等。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效果评估一般是在A/B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是主要一级指标,还有二级指标也可以评估,比如短视频完播率、点赞率、评论率等。除了以上评估指标,还有一些数据分析可以辅助推荐调整算法。比如首页各库视频曝光比例,对应的曝光点击率、完播率等,可以指导推荐播放的效果与比例。
可以以周为单位,拉出3-5周各类型的视频数、完播率、点赞率等互动指标,如果A类视频的数量增加,但其对应的完播率等互动指标下降,说明A类视频饱和,可以减少曝光。
如果a指标高,说明用户喜欢这类视频的,可以给这类视频更多的曝光机会;如果b指标低,说明同一类型的视频,只分发给少部分用户了,可以进行不同类目的分散发布。
前面已经提到社区视频数、播放率、用户数等指标,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更好的完善社区内容运营体系呢?
抖音社区中KOL对平台的发展非常重要,如何用数据进行刻画?可以通过爬虫从两个维度进行KOL信息的抓取,影响力数据包括:
推荐列表视频数、视频的浏览量、视频的平均浏览量;
点赞数、平均点赞数、回复数、平均回复数;
KOL的社区行为数据,包括发布视频数、阅读视频数、点赞数(点赞其他)、推荐数(推荐其他)等。
哪些数据最能反应KOL的影响力呢?通过相关公开数据的关联度显著分析,初步得出一些假设:社区威望,初始规则-基于点赞和被推荐进行计算,反应了KOL的社区影响力。
推荐和发布视频强相关,说明KOL对内容的把握都比较好,同时认为推荐给用户可以用户带来一些帮助。
推荐和回复强相关,说明被推荐的视频曝光和响应更多;浏览和点赞强相关,说明浏览量大的视频质量都不错;浏览和回复强相关,说明浏览量大的视频引出的互动更多;
点赞和回复强相关,可以作为视频质量的指标;阅读和推荐强相关,看视频多的用户在给其他用户当知识过滤器。
(图片来源:巨量算数&算数电商研究院,2021年)
总体上来看,KOL更多是发表优秀的视频,通过推荐触达更多的用户,由所有用户的点赞、浏览、回复形成影响力。
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相关聚类分析,主要数据包括发布视频数、阅读视频数、回复视频数、点赞视频数等,执行聚类算法之前的假设,分为KOL高影响力人群、活跃人群、潜力KOL人群、不活跃人群。
数据清理,首先是数据量纲的统一,大部分长尾数据存在的情况下,统一量纲不是好选择。通过离群点处理,使用数据过滤,维度上可以设置阈值,针对超出的数据直接舍弃,比如:
1. 阅读量大的极端用户(read>1000)
2. 被赞同量大的离群点(agreed>1000)
通过聚类分析后,可以进行可视化调整,比如长尾分布使用log scale视图等,得到好的聚簇效果,在弱相关特征维度上进行展现,其中:
x轴为活跃度,通过浏览和点赞行为可以反映用户的活跃程度;
y轴为发布情况,通过发布文章反映用户的分享精神;
气泡表示被赞同数,内容被赞同一定程度反馈了内容的价值和作者的影响力;
社区运营主要从用户、内容、产品三个角度分析:
用户运营的关键在于促活(社区用户参与),可以通过参与话题回复获得积分兑换奖励,推荐的视频也得让用户真正学到东西,
来源:CDA数据分析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