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唯一的哑巴皇帝,在位仅半年便被儿子赶下台,死因成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08:52 2

摘要:后世对古代的一些皇帝都有“野称”,何为“野称”呢?那就是相对于正式称呼的一种说法。比如刘邦在史料中被正式称为“汉高祖”,但“野称”多将他称为“流氓皇帝”。

后世对古代的一些皇帝都有“野称”,何为“野称”呢?那就是相对于正式称呼的一种说法。比如刘邦在史料中被正式称为“汉高祖”,但“野称”多将他称为“流氓皇帝”。

同理,朱元璋被称为“明太祖”,“野称”则是“草莽皇帝”。这些所谓的“野称”都是根据其本人的经历得来的,算是对他们发迹之路的一些概括,但并不包含任何歧义。

除了他们俩以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哑巴皇帝”,他就是唐顺宗李诵。但他并不是天生哑巴,而是在经历过漫长的朝堂斗争和宫廷内乱之后忧郁成疾失去了语言功能,他是个个性鲜明的悲剧皇帝。

独特经历

李诵的一生可以用“平淡、佛系”来概括,在满是倾轧的朝堂与宫廷之中,他的慢性子一次次地将他抽离出争斗的中心,让人最终能顺利登上皇位。

他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他十九岁的时候被册封为皇太子,初为人父的他正式开启了长达二十六年的太子生涯。

李诵在被册封为太子之前的生活鲜少被记录,他的事迹是从当上太子之后才开始载入史册的。他从小对各种学术非常上心,个性恬淡的他也爱好佛学,尤其写得一手好字,这也是他被父亲欣赏的优势之一。

如此不争不抢的个性,李诵是否稍显软弱或无能?那也未必!在公元783年的“泾师之变”中,为了掩护父亲和皇族顺利出逃,他也曾执剑迎敌,抵挡一次次朱泚叛军的进攻。

在这长达四十天的保卫战中,李诵身先士卒,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最终彻底将叛军赶出王城,守住了背后的大唐王朝。然而这样的他,却也险些被废。

事情还得从郜国大长公主的“巫蛊之术”一案说起,李诵在这件事中险些被牵连。郜国大长公主在驸马萧升死后依仗着自己的身份地位到处跟人私通,大到朝廷命官、小到侍卫侍从都不放过。

其实唐朝皇室女子生活作风放浪不是什么新闻,但她不检点的同时还搞“巫蛊之术”,这是唐德宗无法容忍的。随后唐德宗便将郜国大长公主以及她的儿子、男宠等一干人等都圈禁起来。

郜国大长公主的女儿萧氏是李诵的结发妻子,事情发生后李诵被唐德宗找来狠狠地骂了一顿,李诵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只能请求与萧氏和离才让唐德宗消了一点气。

但此时唐德宗动了废太子的念头,他看中了舒王李谊,这是他弟弟李邈留下来的遗孤。李邈去世后唐德宗便将他接到身边当成儿子一样养育。李谊聪明果敢、深得唐德宗的偏袒和喜爱。

但废立太子一事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否定,因为他们总结了自李世民执政以来太子废立带来的祸害,觉得轻易废立太子不是好事。最后唐德宗听进了大臣们的劝诫,李诵太子之位得以保存。

甘心做“哑巴”

郜国大长公主事件之后,朝堂上掀起一股持久不散的腥风血雨。因为这件事差点被推进深渊的李诵在这样的血腥味中变得更加战战兢兢,他生怕说错什么话就招致杀身之祸。

晚年的唐德宗变得猜忌心越来越重,不信任大臣反而提拔奸佞小人。李诵虽然平时对朝中大事一直保持着谨慎发言的态度,但这种祸乱朝政的事情他无法视若无睹。

于是当唐德宗提出要将奸臣裴延龄、韦渠牟任命为宰相时,李诵立即跳出来阻止、从容论争,最终使得唐德宗放弃了更改宰相的想法。后来韩愈以这件事评价他“天下阴受其赐”。

仅此一件事后,李诵在朝堂上几乎成了“哑巴”,甚至于朝臣的关系都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如此三缄其口的他其实没有不问世事,相反他常与自己的侍从们谈论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

在他的门下有“二王”,即王伾、王叔文。他们二人多以琴棋书画见长,深得李诵的尊敬和信任。

李诵的改变与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初他就知道朝廷存在的弊政想向唐德宗谏言的时候。

是王叔文将他拦了下来,说:“太子只需在皇上跟前尽孝就够了,如果对其他事情评头论足,按照皇上疑心病重的个性一定会觉得你在收买人心,到时你要如何为自己辩解呢?”

一番话语下来,李诵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便在朝堂之中保持了缄默不轻易发表意见的习惯。

但在他东宫中却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二王”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他们还获得了一批拥有共同立场和理想的青年人的拥护,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禹锡、柳宗元和韦执谊。

死因成谜

公元804年,长期深处于朝堂中心的李诵因为长久积郁成疾而突发中风失去了言语功能,这次他彻底成为了真正的哑巴,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已成为不可能。

唐德宗也走到了暮年,看着被疾病困扰的儿子心力交瘁,久而久之自身也病重于榻,无法起身。国君和太子的身体境况让整个朝堂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后来唐德宗就在这极度忧虑之下撒手人寰,直到天人永隔父子俩都没能见上一面。而李诵也顺势登上皇位,即唐顺宗。但他仅在位八个月就被逼退位,由其子李纯继位为唐宪宗。

就在李诵顺位后的五个月,他就离世了。据《旧唐书》记载,李诵是因病去世,这个说法历代一直没人怀疑。但后来学者在研究文献的过程中却提出了疑点。

因为在李诵去世的前一天,李纯才将他的病情昭告天下,隔天就说他病死了。这其中有着太多的蹊跷,有人怀疑李诵根本不是病死,而是被李纯联合宦官给害死的。

因为在李诵继位后,曾严厉打击宦官专权,因此惹怒了他们。这些宦官本是唐德宗身边的人,以前就一直支持舒王李谊当太子,但李谊始终名不正言不顺,在大臣们的反对下没能成功。

李诵继位后,宦官们将目标转移至李纯,又是便用手段逼迫李诵顺位,以此李纯才能这么快登基,随后又在宦官的计划下,李诵遭到谋害。

而李纯和宦官杀死李诵的说法一直被传得言辞凿凿,但仔细研究却发现,这种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李诵与李纯的父子之情没有任何问题,李诵始终将李纯视为太子。即使在立太子上与“二王”意见相左,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坚定地跟儿子站在一起。

从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诗文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父子的感情是很融洽的,如果这样就不存在李纯联合宦官杀害父亲的事实,因为他没有必要、也不会这样做。

迄今为止李诵的死因都还是个没有解开的谜题,他的一生不从争强好胜,对家族和朝堂给予的那些好与不好都温和笑纳。在唐朝历史中,他是在储君之位最长的,也是做皇帝、太上皇最短的,谁人不言他的传奇呢?

来源:纵古贯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