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肯定赚大钱?主持人公务员扎堆转行,1300万个账号竞争太难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4:21 1

摘要:或许有人会说,那些转行做团播的人,比如从星巴克值班经理转做主播的圣恩,从模特转做主播的大哈,看似是找到了新出路,但会不会只是被 “高收入” 表象吸引,忽略了背后的职业风险?

最近常听人说 “干团播能赚钱”,记者、老师、公务员都往这条路上转,连选秀艺人也来分一杯羹。

2024年新增了1300万个开播账号,团播领域挤得满满当当。

不少人心里犯嘀咕:这么多人抢着做,就算有真本事,能从中出彩吗?会不会辛苦半天,最后还是没声响?

其实这里头的门道不少,到底竞争激烈到啥程度?有能力的人咋才能冒头?今天就掰开揉碎跟您说道说道,帮您解开这份顾虑。

团播如今成了不少人职业转型的新方向,有人从中找到价值,有人看到行业潜力,但热潮之下,也难免让人产生一些理性追问。

或许有人会说,那些转行做团播的人,比如从星巴克值班经理转做主播的圣恩,从模特转做主播的大哈,看似是找到了新出路,但会不会只是被 “高收入” 表象吸引,忽略了背后的职业风险?

确实,“月收入打动人心” 是不少人转行的直接原因,头部主播单场收入破百万的案例也很诱人,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这个水平。

像西橙经历过两个月试播流量不理想的情况,还有人可能因为业务不过关被劝退。

而且团播行业发展时间短,不像传统职业有成熟的保障体系,一旦行业风向变化,这些转行者的职业稳定性就会受到考验。

不过换个角度看,团播的 “低门槛试错” 属性,也给了他们尝试的机会,即便发展不顺,之前积累的沟通、才艺等能力,也能为后续职业选择提供支撑。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人可能觉得团播行业 “人才多元” 是好事,

但会不会因为涌入的人太多,导致行业内竞争过于激烈,反而让真正有能力的人难以脱颖而出?

确实,2024年新增开播账号1300万个,团播领域又吸引了记者、老师、公务员等不同背景的人加入,还有选秀艺人、传统综艺人才涌入,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但这种竞争也推动了行业的 “职业化和精品化”,比如门牙传媒会对主播进行两个多月的严格培训选拔,白鸟传媒为主播提供 “艺人化发展” 方案,这些都促使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而且行业分工越来越细,除了主播,还催生出运镜、编舞、数据复盘等细分岗位,不同能力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并非只有 “当主播” 一条路可走。

还有人质疑,团播强调 “情感绑定” 和 “群像吸粉”,比如SLAY-D组合策划生日专场,ENJOY-F 直播间发布工作vlog,这种模式会不会让直播偏离 “内容本质”,变成单纯的 “情感营销”?

不可否认,情感互动能拉近主播与粉丝的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容被忽视。

大哈会提出增加原创编舞,避免盲目跟风热门舞蹈;圣恩所在团队定位像舞团,每个人都有主打风格,这些都是对内容质量的追求。

而且随着行业规范化,擦边内容减少,审核更严格,内娱明星也开始与团播团队合作,这说明行业正朝着 “内容为王” 的方向发展,情感互动更多是为了让优质内容更好地触达观众。

另外,有人可能担心,团播行业 “职业路径清晰” 只是少数人的幸运,像舟舟从带1个团升级到带 2-3个团,收入水涨船高,但会不会有很多人被困在底层岗位,难以获得晋升机会?

确实,并非所有人都能像舟舟一样通过学习提升获得晋升,行业内可能存在部分人长期处于基础岗位的情况。

但团播行业作为新兴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细分岗位不断增多,职业培训也逐步成熟,比如舟舟参加的运镜培训班,还有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专业化支持,都为从业者提供了提升能力、寻求晋升的渠道。

而且行业等级观念相对较弱,个体能动性更容易发挥,只要有能力、肯努力,还是有机会实现职业突破的。

团播作为新兴职业生态,有吸引人的机遇,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热度,也要理性看待背后的挑战,只有这样,无论是想进入行业的年轻人,还是行业本身,才能更稳健地发展。

来源:云梦说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