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是,湖北近几个月多次出现““新房抢购潮”,先是441套房源,创下“2小时清盘”纪录。”,紧接着最近又出现186套房源,2小时售罄;
最近几个月,屡有消息:“新房抢购潮”,
最近看到几个消息,让人感觉楼市似乎有启动的迹象。
一个是,湖北近几个月多次出现““新房抢购潮”,先是441套房源,创下“2小时清盘”纪录。”,紧接着最近又出现186套房源,2小时售罄;
另一个消息,深圳半年卖3万套新房 诞生3个“日光盘”。
根据深圳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今年上半年深圳一二手房成交量约6.4万套,同比增长49.6%,其中住宅成交量接近5万套,同比增长38.3%,
不少大佬直言:“深圳楼市保持复苏态势,整体成交表现超过去年同期”。
但实际情况,可能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火热。
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其实比去年下降了0.9%。除了上海涨了5.9%,北京、广州、深圳都在跌,跌幅最高达到4.3%。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4%和3.7%。
再看房企销售:全国百强房企8月份总销售额环比降了1.9%,同比更是大跌17.6%。
所以,别看个别消息很热闹,就以为市场要全面上涨了。从整体来看,楼市未来五年的走势,可能正如央行原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所预测的那样。
他曾经多次预测楼市,事后看,基本都是言中了。现在想想也不奇怪,他做过央行统计司司长,对各项数据应该是了如指掌,推出的结论自然也是有依据的。
比如2019年底,他说“未来半年到一年半房价会涨”,结果2021年上半年房价真的见顶,之后一路回调。
他还在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再次预测,主要有3个方面:
那么,该怎么理解他的话呢?
首先,他谈到的“L型”,不光指价格,也指行业规模。从2021年顶峰期每年能卖18亿平米,降到目前没每年10-12亿平米区间,也将持续多年,这是销售市场“L”型的含义。
其次,行业调整还没结束。如果按照盛松成的说法,从2021年下半年算起,可能要2025–2026年才能稳定下来。
而且,他说的也不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这实际上跟当初王石预测的观点也很类似,他说,房地产行业大概需要三到五年才能调整过来,
这个调整主要是指,很多房企债务问题还没解决,这个还需要时间,
毕竟庞大的房子债务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或资金支持优质房企,或重组兼并,或关门,处理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足够的时间。
最后,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即上面在努力降低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既然持续调整了这么久,也要坚持“房住不炒”原则。
按盛松成的说法,房地产贷款余额从23年第二季度的23.1%,降至第三季度的22.7%,让更多资源流入制造业和服务业,这是发展趋势,不可逆。
说白了,就行业而言,我们未来不可能再重振昔日雄风,更多资金会流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这个大趋势不会变。
为什么盛松成会这样判断?有几个现实因素支撑:
第一,人口因素。
这应该是最根本的因素,近五年我们的出生人口变化很大,从一年出生1600多万、1700多万,骤降至不足1000万,
说到底,没有人就没有购房需求,出生人口下降,也意味着住房的需求将下降。
当然了,出生人口应也不会无休止下降,一当年,鼓励生育措施在加速推进;另一方面,人口替代的自我修复机制也在起作用,住房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呈现“L”型应该也是靠谱的。
第二,我们也在吸取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教训,不会任由房地产泡沫继续扩大。
现在的政策不是为了刺激房价再次大涨,而是慢慢挤泡沫、防风险。
但是软着陆也需要时间,用4-5年时间应是合理的。
第三,市场继续大跌的空间不大了。部分城市可能率先企稳回暖。
整体而言,2024年市场基本还是以价走量。现在购房市场对比2024年底的成交量看,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特别是一些抱着抄底心态的购房者,他们觉得市场差不多了,这种情绪会延续到2025年下半年,对楼市去库存有帮助。
现在业内比较一致观点是,下半年市场将有所表现,具体而言:
都知道,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开发商拿地和新开工都大幅减少。就算需求变少,但毕竟供应减得更多。
一旦市场回暖,库存下降较快,但新增供应又不多,这将体现在未来1-2年的市场上。到时候部分区域房价可能反而有支撑。
此外,这两年的土地市场已经在一些热点城市有所回暖,比如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包括此前较为低迷的郑州、武汉等土拍市场,也有一些溢价成交地块成交,说明已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在运作。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政策,一线城市三个月内连续两次放宽购房门槛,可见上面也很想稳住楼市。说白了,就是不想让市场一直冷下去。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房地产很难回到过去的黄金时代,但这个行业不会消失。我们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还被纳入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拆迁还在继续,人们对更好的居住需求也是一直存在的,
引用热播电视剧《繁花》中很火的一句台词:
“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日同在。”
大意是,土地是你唯一值得奉献和奋斗的东西。
房子难道不是如此吗?你看看当前,老百姓家庭70%的财富都在房子上,城镇住房拥有率高达96%,近42%的家庭拥有2套甚至更多房产。
为什么财富占比这么大?拥有率这么高?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说白了,存在即是合理!还是那句话:未来房子虽然不会像以前那样暴涨,但它依然重要。
来源:财经万子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