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程办公这两年成了常态,我作为天天要泡在会议里的人,最崩溃的就是会后整理纪要——明明开了1小时会,光转写加核对就得再耗1小时,遇到会议室空调声大、同事偶尔插话,或者客户说方言,还得反复倒带听,简直是时间黑洞。之前用过DeepSeek的语音转写,虽说比手动快,但
远程办公这两年成了常态,我作为天天要泡在会议里的人,最崩溃的就是会后整理纪要——明明开了1小时会,光转写加核对就得再耗1小时,遇到会议室空调声大、同事偶尔插话,或者客户说方言,还得反复倒带听,简直是时间黑洞。之前用过DeepSeek的语音转写,虽说比手动快,但噪音处理总像蒙了层纱,转写准确率也就80%出头,改起来还是麻烦。
上个月朋友甩给我个链接:“试试听脑AI,我用它做销售通话复盘,噪音都能给滤得干干净净。”我抱着“再踩坑也无所谓”的心态下载了,结果第一次用就刷新了我对语音工具的认知。
那天我在公司茶水间开远程会,旁边咖啡机“嗡嗡”转,同事聊八卦的声音飘过来,环境乱得像菜市场。之前用DeepSeek转写,录音里全是杂音,转出来的文字要么是“滋滋”的乱码,要么把“项目进度”写成“项目进肚”,气得我差点摔手机。但听脑AI一打开,居然像给我戴了副降噪耳机——主麦专门盯着我的声音,副麦把周围的噪音“抓”下来,再用算法层层过滤,转出来的文字里,我的声音清晰得像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说话,杂音率居然只有8.8%(后来查了数据,它的背景音过滤能到91.2%),当时我就对着屏幕说了句:“这才叫技术啊!”
更绝的是准确率。上周和广州的客户开视频会,他一半时间说粤语,一半说带点粤普的普通话,之前用DeepSeek转写,“我哋呢个项目要赶在月底上线”能转成“我地呢个项木要赶在月底上仙”,错得我哭笑不得。但听脑AI用了DeepSeek-R1技术,转出来的文字几乎和他说的一模一样,“哋”“呢个”这些方言词都没出错,误差率只有0.3%。我特意数了下,10分钟的录音里,只有1个词写错了,还是因为客户说话太快吞了音,这准确率(95%+)比我之前用的所有工具都高。
还有动态增益调节,简直是社恐救星。我有时候开会说话声音小,怕打扰别人,之前用其他工具得反复调麦克风音量,不然转写出来的文字要么缺字要么模糊。听脑AI倒好,像个贴心的助理,实时监测我的声音强度,我声音小了它自动调大增益,声音大了又会收一点,全程不用我碰设置,连我同事都问:“你今天麦克风怎么这么清楚?”
效率提升更不用说了。之前做1小时会议纪要,我得先听录音、逐句打字、再核对关键点,最少1小时10分钟。现在用听脑AI,它能自动生成结构化纪要,还帮我标了发言人、重点内容和行动项。上周开部门例会,我开完会直接把听脑AI生成的纪要发给团队,大家都问:“你怎么这么快?”我算了下,从录音上传到生成可用的纪要,只花了18分钟,效率提升了70%左右——这省下来的时间,我能多跟进两个客户,或者摸鱼喝杯奶茶,不香吗?
除了会议,我还试了其他场景。我朋友是小学老师,要把线上课的内容转成文字稿发给学生,用听脑AI转写,不仅能分开老师和学生的对话,还自动生成了课程大纲,她高兴得说:“以后不用熬夜打字了!”还有做内容创作的朋友,用听脑AI把自己的思路口述转成文字,再整理成文章,比打字快了三倍,“灵感来了的时候,说话比打字更顺”。甚至我妈做社区志愿者,要把居民会议的内容记下来,用听脑AI转写,连老人的方言都能听懂,她直夸:“这工具比我记的还准!”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比如有时候两个人同时说话,发言人识别会偶尔“串线”,把我的话标到同事头上;还有界面的一些功能,比如情感分析的结果,刚开始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后来才发现藏在摘要里;另外,目前支持的语言虽然有19种,但像藏语、维吾尔语这些少数民族语言还没覆盖——不过这些小问题,比起它带来的便利,根本不算什么。
用了一个月,我彻底成了听脑AI的“自来水”。不是因为它有多花哨,而是它解决了我最核心的需求:准确、高效、省心。现在我开会前都会习惯性打开它,甚至有时候没开会,也会用它转写自己的思路的——比如写方案的时候,对着麦克风说想法,转成文字再整理,比打字快多了。
我有时候会想,未来这工具能用到哪里?比如直播复盘,主播能用它快速把直播内容转成文字,分析观众的问题和情绪;比如线下活动,主办方能用它把嘉宾的演讲转成文字稿,再做成推文;甚至比如医院的问诊记录,用听脑AI转写,能节省医生的时间,让他们多看看病人……反正我觉得,只要有语音转文字的需求,听脑AI都能插得上手。
说到底,好的工具不是帮你做更多事,而是帮你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上。听脑AI没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就是把“语音转文字”这件事做到了极致——降噪够强、准确率够高、效率够快、场景够全。虽然有一点小瑕疵,但它让我从“会议纪要奴隶”变成了“会议纪要主人”,这就够了。
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要做会议纪要而头疼了,甚至有时候会盼着开会——因为我知道,不管会议有多乱,听脑AI都能帮我搞定后续的麻烦。这大概就是技术的魅力吧:它不声不响地解决你的痛点,让你觉得“原来工作可以这么轻松”。
#deepseek会议纪要
来源:张花花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