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来了都得干3天电销?这座城市的真相,藏在你的选择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9 07:13 1

摘要:这两天发“沈阳最低工资标准2100”,又有人喷小编不切实际,“沈阳大把的工作没达标”,这种评论真的让人震惊了。

前两天发“沈阳平均工资7000+”有人喷小编瞎说,这个也认了,毕竟大部分人确实没到7000,但是……

这两天发“沈阳最低工资标准2100”,又有人喷小编不切实际,“沈阳大把的工作没达标”,这种评论真的让人震惊了。

不是,到底什么人在刷工资低啊?要不上来就是一顿“XX来沈阳都得干3天电销”,前两年是“马云来了都得干电销”,后来马云不火了,变成了“雷军来了都得干电销”,这两天甲亢哥火了,又变成了“甲亢哥来了都得干电销”,怎么你是电销团队负责招聘的么,谁来了都让人干电销?

沈阳不行还是我不行?想好了回答!

“沈阳除了打电话,还能干啥?”

“东北就这样,没别的出路。”

这两句是流行了几年的“网友语录”,本以为说几次也就算了,结果都多少年了?还有人这样说。

关键是,你说的是事实也行,可现实真是如此吗?

不可否认,任何一座城市,都有“电销”这个岗位,当然,现在都变成“AI电销”了,但追溯这些“电销”的企业,大部分可不是沈阳注册的。笔者随机查询了一家骚扰电话的来源,根据其预留的“微信联系人”对应的公众号,查询到了这家高风险公司。该公司至今仍在不间断的进行着“电销”。

就在我码字的时候,骚扰电话还在不断“来袭”,随机追踪了几个要求小编添加的微信号,注册地都不是沈阳。

还是那句话,“电销”这种工作,哪个城市都有,而沈阳,绝对不是“最多”的那个,甚至绝对没有直播带货的多。

同行张三(化名),毕业后选择留在沈阳,之前也是受限于学历等原因,没有找到好工作,但随着互联网行业兴起,他找到了自己的“释放点”,自媒体干的风生水起,如今做个带货主播,月薪过万早已是常态,一次聊天他还鼓励小编,“不是工作难找,是你得知道往哪儿找。”

好工作有很多 去不上不能怪工作

沈阳到底好不好找工作,又找不找得到工作?

我随机搜索了一些职位:

不说这些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些“不知名”单位,其实“非销售”类岗位也非常多。

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觉得“沈阳没工作”?因为他们只盯着那些门槛低、来钱“快”的电销岗,却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一门技术,或者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你的目光停留在电销上,还怪人家给你推荐电销岗位吗?

抱怨大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李四(化名)是沈阳本地人,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毕业后进了某保险公司的电销团队。很快她发现这个行业不适合她,于是决定转行。

她报了个UI设计的线上课程,每天下班后学3小时,半年后成功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工资翻了倍。她说:“不是沈阳不行,是你得让自己‘行’起来。”

同样的城市,有人只能干电销,有人却能找到高薪技术岗。差距在哪?不是城市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选择。

沈阳作为东北的经济中心,作为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机会其实已经比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多了。当然,高薪岗位不会主动找上门,你得去匹配它的要求。

其实,往往抱怨“沈阳只有电销”的人,往往也是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他们在每一个讨论沈阳的话题下留言“一线城市装不下肉身,二三线城市装不下灵魂”,那句“眼高手低”的横批,小编觉得再适合他们不过。

其实,与其在网络上抱怨,不如花时间学个新技能,跳出这个循环。

诚然,这几年大家对于工作、工资收入的预期都降低了很多。这种“电销梗”的流行,也是因为它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找工作难。

但是,谁又“不难”呢?总统都要“两眼一睁就是还债”,谁有有资格“轻松”呢?说白了,沈阳不欠任何人一份好工作,但它给愿意努力的人留了足够的机会。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抱怨,而是行动。

也许,下次再有人说“沈阳只有电销”,你可以反问:“那你呢?除了打电话,还会什么?”

来源:栋察楼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