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SKP被出售的原因不得而知,但以它的体量,以及市场低地位来看,如果成功易主,不仅标志着中国百货零售业迎来又一桩整合大案,同时也意味着,整个高端商场的业态,又将迎来一次洗牌!
据外媒,北京华联与博裕资本正就出售北京华联SKP的事项进行磋商。与此同时,双方还就出售由SKP负责管理的商场物业一事展开讨论。
当下,北京华联承担着SKP奢侈品百货商场的管理及运营工作。据悉,目前整个SKP业务的市场估值大约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
这桩消息在业内引发多方关注!
北京SKP被出售的原因不得而知,但以它的体量,以及市场低地位来看,如果成功易主,不仅标志着中国百货零售业迎来又一桩整合大案,同时也意味着,整个高端商场的业态,又将迎来一次洗牌!
回看北京SKP的发展历史,其也经历过不同的“老板”。
最早,新光三越与北京华联集团各出资1.25亿元,成立新光天地Shin Kong Palace,即SKP的前身,双方各占一半股份,资本额共7.5亿元人民币。
新光天地成立之初,就定位高端商业项目,可之后由于日常经营理念不同,矛盾不断,最终分道扬镳。
2011年,新光百货出资额降低为4000万元,华联出资额仍为1亿元,华联成为大股东。2012年6月,经协商,新光三越退出新光天地。2015年,北京华联正式接手新光天地,正式更名为SKP。
目前,SKP第一大股东为新加坡公司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第二大股东为北京华联。
北京华联持有北京SKP40%的股权。不过,据悉,目前这笔股权因涉及民事诉讼被法院冻结。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居民生活的提升,国内的高端市场开始渐渐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为,北京国贸商城、南京金鹰中心、上海港汇恒隆广场。
不得不说,这一时期的开发商们可谓颇具前瞻性的眼光,在捕捉消费者与国家经济一起腾飞的点上,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批商场大多位居各城市的核心地段,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而后,在空间、面积上不断做大与升级。空间的庞大,得以容纳更多的品牌和丰富多样的业态。品类上,也经历了从引进国外品牌,到引进国外大牌的不断进化。
到了2024年,高端商场的高端属性进一步升级。比如,以杭州大厦为例,2004年,LOUIS VUITTON开出中国百货首家“店中店”,杭州大厦晋升为杭州首个重奢商场。
北京SKP成立的并不早,国际上一线大牌,它几乎都有。单从这点来看,SKP与其它高端商场没啥区别。
不过,SKP这几年能后来者巨上,成为奢侈品商场中的翘楚。除了位置、商场设计这些常规优势之外,也有一套独特的经营手段。
品牌阵容强大:奢侈品牌涵盖相当广泛,超700个品牌,其中奢华品牌超230个。除了引入大牌数量占优之外,SKP自营的买手店SKP Select模式,使其品类涉及服饰、鞋履、家具等多个消费场景,并引入J.W.Anderson、MM6、Rick Owens、Alexander Wang等在国内没有专柜店铺的设计师品牌。特别适合又有钱,又潮的人。
会员增值服务优秀:奢侈品商场,就应该有不一样的礼遇。SKP虽然是重奢商场,但积分服务还是很接地气。会员积分可以直接兑换珠宝、包包、化妆品、高级餐厅美食等丰厚礼品,还能享受机场接送、酒店预订等增值服务。
2020年,大名鼎鼎的北京SKP成为全球坪效最高的奢侈品百货。2011年以来,其长期位居国内商场销售额榜首,2023年年销售额更是高达265亿元,蝉联国内收入最高商场头衔,堪称“店王”。
北京SKP成功后,北京华联希望在别处复制北京SKP的成功模式,先后在西安、成都开业。
SKP入驻西安时成绩也不错,2021年销售额达到80多亿。据悉,2023年8月8日正式开业的成都SKP,全年实现营业额55亿元。开业更早的成都太古里当年营业额达115亿元。
极好与极坏的转折就在一瞬间!
据相关报道,2024年,北京SKP全年销售额或下跌17%至220亿元左右。这种反转大体可以归类为两种原因:
其一,社会整个奢侈品态度的转移。
2024年整体奢侈品消费的萎缩从社会层面来讲,是不争的事实。据贝恩,全球奢侈品消费者从2022年的4亿人减少至2024年底的3.5亿,流失约5000万名客户。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约为1.48万亿欧元,按当前汇率计算,同比下降1%-3%。
奢侈品消费不振,做高端商场租赁生意的商业地产公司业绩也难言乐观。2024年,恒隆集团物业租赁总收入约100.33亿港元,同比减少6%。奢侈品大佬们,开元集团、LV也都不好过。
但整个消费不畅背景下,从上文贝恩的调查中来看,笔者认为,1%-3%的消费额下滑,是对大环境的正常反应。胡润研究院的报告,也大差不差,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滑2%。
根据意大利奢侈品制造商行业协会与贝恩咨询公司的长期数据监测,过去两年间,全球奢侈品消费者群体缩减了约5000万人。
如果进一步分析,经济不好环境下,谁会率先抛弃掉奢侈品的消费,富豪、中产、收入低下的人?
对于资产5000万以上的富豪群体来说,奢侈品、高端住宅,这些象征阶级身份的“原始消费”应该不至于太过减少。尤其是奢侈品,资产再缩水,几万块钱的包包应该还买的起。尤其是,资产缩水,投资性支出减少情况下,不如把钱花了。
此外,中产阶级而言,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揭露出,中国市场而言,尽管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但他们仍然是奢侈品消费中的重要群体之一。
只不过,这群人,在环境不好时,要么选择不消费,想买的更多会发生平台的转移,注重性价比。
贝恩咨询《2024奢侈品消费报告》指出,全球67%的消费者在选购奢侈品时会进行跨平台比价,而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高出平均值1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唯品会多场奢侈品特卖被消费者青睐。3月末的一场Burberry女包特卖,价格低至1.8折,开售后多个爆款单品迅速售罄。据平台透露,新中产女性是奢侈品的重要客群,中年女士消费占比超过36%。
其二,又一轮新老商场的交替。
消费有时候,就是图的一时的新鲜感。谁能一直给消费者新鲜感的刺激,谁就能成为常青树。只不过,这样的品牌太少。高端商场也是一样的道理,总有比SKP更优秀的商场出现。
比如,大连恒隆广场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长8%。除了常规的营销活动以外,恒隆引入了美妆品牌,带动其收入和租户销售额分别增长8%和2%。通过提升零售商品种类,如餐饮、运动休闲服饰、时尚服饰和配饰等,丰富一站式购物体验。
太古商城内地分布来看,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成都太古里、广州太古汇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但上海前滩太古里2024年零售额实现3.4%的增长。
在SKP销售额下滑的2024年,南京德基广场却逆势上扬,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45亿元,较2023年的239亿元增长2.5%,鼎中国乃至全球单体商场销售冠军。
相较于SKP,南京德基又把玩法进行了升级。
打牌云集、小众品牌只是基本操作,德基近年来以“首店经济”为核心抓手,2022年至今共引进近200家首店品牌,持续保持市场新鲜度,比如VALENTINO美妆全球首店等。
此外,它比较注重品牌的多元化,既有奢侈品,又有潮流属性,比如CHUU、NERDY、ERDOS、UNDEFEATED等,吸引多层次的群体。
德基千变万化的千万打造的网红卫生间,估计在网上是最知名的,吸引了不少潮人的打卡。这个层面来看,也算融入了社交属性,更好玩。
整体奢侈品消费份额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个事实,奢侈品消费更多也是在转移。从一个品牌转移到另一个品牌,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从一个商场转移到另一个商场。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财经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