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萍 李雨薇:特朗普2.0时代,欧美关系生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9 03:07 2

摘要: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欧美关系始终是棋局走向的关键风向标。自二战结束以来,欧美建立了紧密的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深度融合。然而,随着特朗普今年初在乌克兰危机延宕的背景下再度上台,美国对欧角色认知和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多次做出对欧“抛弃”“背刺”之举,

欧洲在慌什么?

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欧美关系始终是棋局走向的关键风向标。自二战结束以来,欧美建立了紧密的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深度融合。然而,随着特朗普今年初在乌克兰危机延宕的背景下再度上台,美国对欧角色认知和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多次做出对欧“抛弃”“背刺”之举,使一向依赖美国和重视与美关系的欧洲陷入焦虑与慌张之中。

尽管欧美在多领域的关系仍深度绑定,但一段动荡的调整期已然拉开序幕,双边关系“地震”引发的安全与经贸裂痕正在特朗普2.0时代逐渐扩大。欧美关系的变化也或将带来中、美、欧、俄四边关系的动态调整,以及国际变局下的权力再分配。

特朗普如何看待美国的欧洲盟友?欧洲如何应对“跨大西洋冲击波”,能否借此契机实现战略自主?多极竞合时代下,大国关系和全球秩序如何变化,中欧关系何去何从?本期封面话题特邀欧洲研究领域的资深学者对上述话题进行解读。以下是第一篇:《特朗普2.0时代,欧美关系生变》。

——编者手记

今年初,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展现出其特有的执政风格,一改美国对欧洲传统盟友的角色认知和交往方式,欧美关系面临不确定性,尤其是欧洲几个重要国家与美关系经历一定调整。欧洲正在各领域采取应对措施,试图实现欧美关系的再平衡,以提高欧洲对外行动能力,缓解特朗普2.0给欧美关系带来的冲击。

2025年3月6日,欧盟召开特别峰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表示,欧洲需变得更加自主、更有能力,以应对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图为乌克兰支持者在会场外集会。

美国对欧认知与政策发生变化

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的自我角色认知出现变化,不再追求全球领导地位,不再积极充当所谓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自由国际秩序”的倡导者,对外也不再首要区分盟友和敌手。相较之下,美国更关注本国利益,把更多目光转向国内自身状况。基于此,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展现出极具个人特色的执政风格,全面推行“美国优先”的经济计划,推动国内产业复兴,保护本国制造业和工人的就业机会,出台对企业和高收入群体的减税政策。这些国内政策同样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其直接后果是特朗普政府以削减贸易逆差为名,对主要经济体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通过关税收入弥补其国内产业复兴和减税计划带来的财政赤字,导致贸易冲突和关税战风险居高不下。

特朗普认为欧洲盟友在安全、贸易等领域利用美国,在第一任期内曾宣称德国汽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副总统万斯批评“德国国防全由美国纳税人资助”,万斯、马斯克等人也在今年2月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中力挺右翼民粹的选择党,批评欧洲压制言论自由、移民问题失控、“背弃基本价值观”,凸显美国政坛新贵对欧洲角色认知的转变。

在对欧角色认知发生变化的影响下,美国的对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与美国建制派的外交政策不同,特朗普在对外交往中充分贯彻“零和博弈”的思维,外交风格具有不可捉摸与交易型的特征,倾向于以绝对实力和利益得失来衡量双边关系和谈判要价,以惩罚性关税、制裁等各种强硬手段极限施压,从而快速获取短期优势,这导致美国与欧洲的互动方式发生极大转变。美国全球战略也出现重大变化,在巩固北美地缘政治堡垒的同时推进战略收缩,在整体上减少美国的对外投入,并将战略资源从欧洲转向亚太、“印太”地区,减少与欧洲的军事安全合作。

2025年2月13日,俄罗斯报纸头版报道,美总统特朗普与俄总统普京通电话,双方希望结束乌克兰危机并同意紧密合作。特朗普这一绕开欧洲盟友的做法,让欧“不知所措”。

欧美关系裂痕增加

随着美国政治风向的转变,欧洲面临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欧美在各领域矛盾增多、渐行渐远。政治上,欧美仍将维持基本的同盟关系,美国正式退出北约集体防御机制的可能性不大,欧洲也会在北约框架内增加防务投入。但美国的对外政策调整侵蚀了欧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共识基础,美国全球战略方向的转变也削弱了欧洲的地位。美国还将延续对欧洲的分化策略,偏袒和拉拢部分欧盟成员国和与美理念相近的党派势力,例如军事安全投入达标的波兰、捷克和波罗的海国家,对其忠诚的一些中东欧国家,意大利梅洛尼政府与匈牙利欧尔班政府等对美亲善的右翼保守势力,同时打压法德等“老欧洲”国家,加深欧洲内部离心力。

安全上,美国对北约作为西方集体安全机制的态度出现变化,威胁只为防务开支达标的盟友提供安全保护,要求欧洲国家分担更多安全责任。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人道和经济援助远超德、法、英国等欧洲大国。特朗普上台后,着手大幅削减对乌援助,欧洲安全危机加深。

经贸上,美国引导欧洲企业加大在美投资,为美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岗位的增加作出贡献,威胁通过加征关税削减贸易逆差。在欧洲多国中,德国首当其冲承受欧美关税战的巨大压力。去年德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714亿欧元,是对美贸易顺差最高的欧洲国家。当前,德国连续两年陷入经济衰退,亟须增强本土经济竞争力,提振经济增长、投资和需求,而特朗普“美国优先”的产业和经贸政策引导资本持续流向美国,德美还可能卷入持久的贸易冲突,这将进一步冲击德国汽车、钢铁等本土制造业,导致对美出口下降,这一影响对已经深陷困境的德国经济是极为不利的。

2025年3月2日,十余个欧洲和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和加拿大的领导人在伦敦举行峰会,就乌克兰危机和欧洲防务问题进行讨论。

德、法、英、乌与美关系出现调整

特朗普上台后的种种操作打破欧洲国家对欧美友好关系的幻想,一些欧洲重点国家被迫采取措施调整应对,给双边关系带来新的变化。

德美关系方面,两国政治同时生变,导致德国针对美国政治变化的调整应对明显滞后。新一届德国政府仍将努力维系跨大西洋盟友关系,在上台初期也将安抚、迎合和取悦美国。不过,在特朗普的认知中,德美之间在安全、贸易等领域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德国由于对美贸易顺差高、国防开支勉强达标、对华态度相对温和等种种原因,或成为特朗普重点打压的欧洲国家,这将导致德美关系的转圜空间有限。新一届德国政府预计会比“交通灯”政府更稳定和强势,中长期来看将重新评估德美关系的前景,做好维系盟友关系和应对美国政治内顾的两手准备,寻求在欧洲发挥一定领导力。

法美关系方面,由于元首外交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法国将依托现存小多边机制逐步推进欧洲战略自主。在2月下旬访美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与特朗普政府就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和跨大西洋双向投资达成共识,以期修复欧美关系,但几无成果。马克龙历来主张欧洲加强战略自主能力建设,随着欧美盟友关系变数增多,法国势将考虑如何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在美国和俄罗斯互动增多之后,马克龙提议与欧洲主要伙伴就核威慑问题建立新的战略对话机制、开展广泛讨论,由此回应了德国候任总理默茨关于与英、法实现“核共享”的提议,表现出与德国积极合作的态度。在德国政局重新稳定之后,法德两国将重塑“法德轴心”,在欧洲发挥更大领导力。目前,尤其在安全防务领域,欧洲已经存在“法德轴心”“魏玛三角”“五国集团”等各类小多边机制,法国可能会优先依靠它们发挥引领作用,进而逐步深化欧洲各国的实质性合作。

英美关系方面,特朗普上台后的外交风格变化使得英美特殊关系摇摇欲坠,而英国与欧盟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密。英首相斯塔默2月底的访美之行未能弥补英美在乌克兰安全保障等问题上的分歧,相反,英欧之间在安全防务方面的共识增多。去年12月,英国与德、法、波、意、西班牙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共同发表《柏林宣言》,明确承诺为乌克兰提供长期安全保障,与此同时,英国与法、德、意、波组成支持乌克兰的“五国集团”。在美乌总统白宫争吵之后,英国更是展现出“挺乌先锋”“欧洲大哥”的形象,斯塔默联手马克龙提出首份欧洲版的乌克兰和平方案,包括提议一个月休战期,并在此期间派驻欧洲维和部队,法国和英国先后牵头召开乌克兰峰会,相关提议均希望把握欧洲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中的主动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美国提出的诉求。

乌美关系方面,特朗普上台后,乌克兰难以继续获得美国支持,只能转而依靠欧洲保护自身利益。如今美国在援乌问题上的态度发生逆转,将乌克兰的防务责任归于欧洲,施压乌克兰“以矿产换援助”,美国尽管主张通过谈判迅速结束乌克兰危机,但轻视欧盟和乌克兰的意见,绕开欧洲直接与俄罗斯谈判,所提谈判要点首要考虑了俄罗斯的诉求,令欧盟和乌克兰担心被边缘化。美国和欧盟、乌克兰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上的主要矛盾有二:一是乌克兰难以接受冻结领土占领现状的要求;二是尽管欧洲国家声称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但俄罗斯显然无法接受,美国则主张乌克兰作为中立的缓冲区存在。

法、英、乌等国领导人在特朗普上台后纷纷赴美示好,德国新任政府就职后,默茨预计也会快速将访美提上日程。不过,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本质面前,欧洲无法于较长时间内在维护自身利益和取悦特朗普政府之间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欧洲必须加强团结,推动战略自主建设,或许才能够全方位维护自身利益,提高对外行动能力,避免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被边缘化。

伍慧萍为同济大学

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李雨薇为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博士生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5年第7期

责编:绯银

来源:世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