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大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QSOXL1调控水稻种子休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1:36 2

摘要: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和江玲教授团队题为“Quiescin Sulfhydryl Oxidase-Like 1Positively Regulates Seed Dormancy in Ri

近日,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院士和江玲教授团队题为“Quiescin Sulfhydryl Oxidase-Like 1Positively Regulates Seed Dormancy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介绍了静息巯基氧化酶QSOXL1的自然变异影响其酶活,最终导致了水稻种子休眠的差异,为水稻抗穗发芽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上升,给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收获期,水稻种子易受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发生穗发芽,造成产量和品质的损失。提高种子休眠性是预防穗发芽最简便有效的方式,因此水稻种子休眠基因的克隆和研究对抗穗发芽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稻通常具有极强的休眠性,然而历经长期的驯化选择,现代栽培水稻品种的休眠性较野生稻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存在大量的优异自然变异存在于自然群体中,但目前通过自然群体成功克隆的休眠基因却屈指可数。该研究利用以强休眠品种aus稻N22为供体,弱休眠粳稻品种南粳35为受体构建的高代回交群体,成功将种子休眠调控QTL qSdn5定位于5号染色体约50kb的区间内。并通过转基因材料,敲除、过表达和互补家系的表型证明,qSdn5的目标基因QSOXL1是一个休眠正调控因子(图1)。

图1 QSOXL1促进水稻种子休眠

利用RUBY报告基因结合qRT-PCR分析,发现QSOXL1在水稻植株中呈组成型表达,在叶片、穗部和种子中表达水平较高。种子发育过程中QSOXL1的转录水平逐渐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种子成熟过程中休眠的形成。亚细胞定位表明,水稻中QSOXL1定位于高尔基体。

QSOXL1编码一个静息巯基氧化酶,可以将底物蛋白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半胱氨酸侧链氧化形成二硫键是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基本事件,二硫键可增强蛋白质稳定性并调节氧化还原依赖性功能。通过体外表达和纯化QSOXL1蛋白,利用连续荧光测定法测定QSOXL1N22和QSOXL1NJ35的酶活,发现QSOXL1N22具有更高的酶活。第353位的赖氨酸(N22)到谷氨酸(NJ35)间的氨基酸替换显著改变了QSOXL1的酶活,并导致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将N22和NJ35的QSOXL1编码序列分别在NJ35背景中进行过表达,过表达QSOXL1N22的转基因家系表现出更强的休眠性,表明氨基酸的差异改变了QSOXL1的酶活性,进而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和种子休眠性(图2)。qsoxl1敲除突变体和野生型N22的种子被用于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表明,内质网(ER)中参与蛋白质加工的基因显著富集。这表明位于高尔基体的QSOXL1在蛋白质加工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图2 氨基酸的差异改变了QSOXL1的酶活

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筛选到QSOXL1的互作蛋白,COP9信号复合体亚基CSN5,随后通过荧光素酶互补(LCI)、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Pull-down)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等实验进行了验证。CSN5是一个重要的细胞调节因子,在拟南芥中CSN5通过调节RGL2和ABI5的蛋白水平来调控种子的萌发。本研究也通过体外降解实验证明了CSN5可以促进QSOXL1的降解(图3)。CSN5过表达家系的新鲜种子中ABI5和SLR1的蛋白丰度相较野生型大幅下降,表明CSN5通过促进水稻中QSOXL1、ABI5和SLR1在内的萌发抑制剂的降解,最终促进种子萌发。

图3 CSN5通过促进QSOXL1等萌发抑制剂的降解,最终促进种子萌发

核苷酸多样性分析表明,QSOXL1位点在人工驯化和育种选择的过程中经历了人工选择。在多个粳稻栽培品种中过表达QSOXL1优异单倍型Hap5显著增强了种子休眠表型,表明来自aus亚群水稻的QSOXL1优异单倍型Hap5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种子的休眠性。

该研究精细定位并通过转基因材料表型证实qSdn5的目标基因是QSOXL1,并发现N22与NJ35在QSOXL1蛋白序列中K353E的替换显著改变了酶活。并进一步影响了细胞ROS水平,最终导致了种子休眠的差异。与QSOXL1直接互作的CSN5能够通过促进萌发抑制因子QSOXL1、ABI5和SLR1的降解,最终促进萌发(图4)。

图4 模式图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马腾飞和已毕业博士生王茜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万建民院士和江玲教授为共同通迅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及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pbi.70352

来源:修不了树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