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难想象,曾经在《焦点访谈》中一板一眼、谈吐自如的水均益,如今会被迫在镜头前晃出中国护照、反复证明“我没移民”。
编辑:画榆林
当年他冒死深入伊拉克战场拍爆炸现场,是全国观众眼里有勇有谋的新闻标杆。
可谁能想到,这位退休的央视名嘴,如今得对着直播镜头举中国护照自证“没移民”。
流言蜚语之下,全家移民、被央视开除、抛妻弃女、水均益身上的标签哪个才是真的?
很难想象,曾经在《焦点访谈》中一板一眼、谈吐自如的水均益,如今会被迫在镜头前晃出中国护照、反复证明“我没移民”。
没人会想到,那个当年冲进伊拉克硝烟、第一时间记录爆炸现场的新闻人,到了退休年龄,反倒栽在互联网的流言旋涡中。
观察水均益的职业轨迹,他显然是中国电视新闻转型期的人物之一。从新华社记者到央视“头号炸药包”,自愿奔赴伊拉克、阿富汗战场,在国际报道现场拿下“金话筒奖”。
2003年,仅有34名中国记者进入伊拉克战区采访,而像水均益这样违反撤离命令,冒险取材的只有极个别。
他所带回的一线报道,直接推动了央视国际新闻栏目的权威地位提升。从履历上讲,他并非一时得宠,恰恰是以高风险、高专业度换来大众赞誉。
中国新闻奖每年评选上千件作品,《东方时空》《环球视线》等栏目在2005-2015年间创下多次平均收视率突破1.2%的成绩,水均益本人不仅频繁获奖,也是业内公认的“资深前线派”。
水均益的成名路,可以说是时代印记的缩影。兰州成长、教授家庭出身,少年时代便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和文化根底,兰大求学时还未曾想过会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门面担当”。
可轮到毕业分配了,他偏不走寻常路,不留在校园,而是一路向东,进了新华社,直接扎到了国际新闻的最前线。
1963 年他生在甘肃兰州,家里全是搞学问的,爸爸是兰州大学外语系教授,姥爷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教授。
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他成绩一直好,考进兰州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时学校都想留他当老师,可他偏偏不想安安稳稳待在学校,偷偷跑到北京,找了份新华社记者的工作。
没干多久,他又主动申请去中东的分社,去了埃及。巧的是,他到那儿的时候正好赶上海湾战争,虽说自己安全没保障,可也成了最早一批深入战地报道的记者。就靠这份冲劲,他在圈里慢慢有了名气。
后来央视新闻改革,把他选了过去,让他主持《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他也没偷懒,工作特别拼,能力又强,入职才两年就拿了 “金话筒” 奖,从新人一下子就成了业内的 “大佬”。
像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总统克勒等等都是水均益的采访对象,即便是面对着这种国家领导人,水均益的态度依旧是不卑不亢的。
可以说水均益的职业生涯简直就是星光熠熠,他也因为突出的业务能力多次荣获“金话筒”奖。
谣言的生长,往往不需要凭空捏造,它更擅长对真实的人生片段进行恶意“再创作”。水均益的经历,恰好为这种创作提供了完美的“原材料”。
职业生涯的终点,本是光荣谢幕,却被曲解为一场狼狈的“驱逐”。事实是,2023年,水均益在央视勤勤恳恳干了整整三十年后,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选择了正常退休。
在此之前,他已有意识地减少出镜,想把更多机会留给年轻人。然而,当央视更新主持人名录,他的名字消失时,这成了谣言的“铁证”。
一时间,“因个人作风问题被开除”的说法甚嚣尘上,将一个体面的告别,涂抹得不堪入目。
家庭结构的变动,本是个人隐私,却被描绘成一出“背叛”的狗血剧。2007年,水均益与前妻王君结束了长达十七年的婚姻,两人和平分手。
为了保障前妻和女儿的生活,他选择了净身出户。三年后,他与小自己13岁的体育记者杨迪组建了新的家庭。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人生选择,却在好事者的笔下,被添油加醋,虚构出前妻王君因车祸瘫痪,他嫌弃负担而“抛妻弃女”的恶毒情节。
就连最普通的跨国探亲,也能被构陷为“背弃”祖国的铁证。女儿水亦詩在加拿大求学,他和妻子前去探望、陪伴,本是人之常情。
可就凭着几张在机场拍下的模糊照片,谣言便迅速发酵,演变成了“水均益全家已移民加拿大”的爆炸性新闻,仿佛板上钉钉。
高端对话者的失语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这位采访过普京、安倍晋三等上百位全球政要的“高端对话者”,最初却陷入了沟通的困境。
起初,对于那些关于婚姻的恶毒揣测,他选择了沉默。秉持着老派知识分子的信念——“清者自清”。
但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沉默往往不代表清白,反而被解读为“心虚默认”,这无疑助长了谣言的火焰。白岩松都曾为他喊冤,可收效甚微。
后来,面对移民传闻,他有过一次简短的回应,称“必须是中国人”。然而,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因为缺少主语,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和嘲讽。
传统的、克制的辟谣方式,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里,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力又苍白。
他被迫开始升级自己的自证手段。从委婉到直白,他先是晒出全家出游照,配文“月是故乡明,回家”,试图用诗意唤醒理智。
效果不彰后,他索性在直播中,一字一句地澄清:“我没移民,没定居海外,家就在北京。”
从言语到“物证”,为了让自己的辩白更有分量,他不再空口说话。他用短视频记录下自己换领新身份证的全过程,甚至在直播时,直接拿起了那本深红色的中国护照。
一个靠语言工作了一辈子的人,最后却要靠一个本子来证明自己的归属。
最具颠覆性的反击,并非来自他本人。今年8月,女儿水亦詩分娩,一张照片彻底击碎了那个流传最广的谣言。
照片里,水均益和前妻王君,共同站在产房外,满脸喜悦地等候外孙的降生。王君身体康健,行动自如,所谓“车祸瘫痪”的谎言不攻自破。
女儿也公开为父亲发声,言语间满是作为女儿的骄傲。事实证明,在个人污名化的谣言面前,来自核心关系人的现身说法,远比当事人自身的千言万语更具说服力。
结语网络的能量,其实有时候不是滋养,而是新的困扰。当年那个“战地记者”,现在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再强调不要听风就是雨。水均益这件事,图的就是一个清白。大家心里有把尺,别让无所谓的故事搅浑了本来很简单的生活。
来源:溪谈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