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点累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8 16:23 1

摘要: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或威胁时,身体和心理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

嘿亲爱的朋友

你最近过得好吗?

有没有那么一刻——

你明明没做什么,却觉得心跳快得像是刚跑完马拉松?

夜深人静时,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回放白天的烦恼?

肩颈僵硬得像背着无形的重担,连呼吸都不自觉地变浅了?

以上这些

是藏在我们体内的“应激反应系统”

在告诉你

"我有点累了"

Stress Response

应激反应

(动图出自SOOGIF)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是指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或威胁时,身体和心理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

这是一种身体和心理对挑战或威胁的自然反应。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危机,但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则可能损害身心健康。

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Hans Selye)提出,他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并分为三个阶段,你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阶段:身体拉响警报:有危险!

1.警觉期(Alarm Stage)

当大脑感知到威胁时,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使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状态,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第二阶段:身体硬扛中:再坚持一下!

2. 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如果压力持续存在,身体会尝试适应,维持较高的激素水平以应对挑战。此时,个体可能感到疲劳、易怒或注意力下降。

第三阶段:身体电量耗尽:撑不住了!

3. 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

如果压力长期未得到缓解,身体的资源会逐渐耗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甚至躯体疾病(如高血压、消化系统问题)。

——(动图出自SOOGIF)

适度的应激反应就像咖啡的提神效果,能让我们保持清醒、提高效率;但长期或过度的应激反应就如同过量饮用咖啡,终将导致心悸失眠、透支健康。

如何科学应对应激?

——(动图出自SOOGIF)

1. 调整认知:重新评估压力源

认知行为疗法 :

通过改变对压力事件的负面思维模式,减少情绪困扰。

例如:

"这个任务太难了,我完不成。"

改为↓↓↓

"这是一个挑战,我可以一步步解决。"

正念冥想:

练习专注于当下,减少对未来的过度担忧。

例如:

每天留5分钟,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问自己:"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把"我必须......"换成"我可以选择......",给心灵松绑。

2. 生理调节:放松身体

深呼吸与渐进式肌肉放松 :

通过深呼吸或逐步放松肌肉群,降低身体的紧张状态。

深呼吸练习:

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

就像在给内心的小孩轻轻拍背

规律运动:

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天然抗抑郁物质)的分泌,缓解压力。

●跑步:尤其是持续30分钟以上的慢跑,"跑者高潮"(Runner's High)就是内啡肽的功劳。

●游泳:水中律动+呼吸控制,双重释放压力。

●骑自行车:户外骑行还能叠加阳光和美景的治愈效果。

3.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与亲友倾诉

和能让你安心的人聊聊天,不需要解决方案,只要被倾听。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如果自我调节就像试图自己修补漏雨的屋顶,那么专业帮助就是一把结实的伞。心理咨询不是"脆弱"的表现,而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4.调整生活方式,好好养自己

保证充足睡眠 :

睡眠不足会加剧应激反应,建议每天保持7-9小时睡眠。

健康饮食 :

避免过量咖啡因和糖分摄入,多吃富含Omega-3(如深海鱼)、维生素B(如全谷物)的食物,有助于稳定情绪。

5.必要时寻求帮助

如果应激反应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如长期失眠、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建议尽早咨询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必要时接受药物或心理治疗。

说在最后:

应激反应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与之共处,了解应激的运作机制,学会科学管理压力,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也许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

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那些心跳加速的瞬间

辗转难眠的夜晚

都不是你的失败

而是你努力生活的证明

/文末互动/

今天你想对疲惫的自己说什么?

来源:微微情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