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因高价“预制菜”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罗永浩的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者吐槽、就如同一根引信,点燃了公众消费者们心中积压已久的不满、因为消费者人微言轻、平日里的吐槽不会被关注、而名人(罗永浩)吐槽、正好触动了消费者的心里的火。
西贝因高价“预制菜”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罗永浩的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者吐槽、就如同一根引信,点燃了公众消费者们心中积压已久的不满、因为消费者人微言轻、平日里的吐槽不会被关注、而名人(罗永浩)吐槽、正好触动了消费者的心里的火。
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竟然有不少餐饮“同行”或者西贝老板的“朋友” 、纷纷站出来“声援”西贝、是的、打双引号的“声援”,试图扭转舆论、这是嫌西贝死的慢的节奏吗这要和消费者站对立面? 这一幕,看似团结,实则危险——它不经意间划下了一条战线,让整个行业真正的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
同行支持西贝,自有其逻辑。一方面,预制菜已成为不少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通用做法,西贝被批,难免让同行心生“唇亡齿寒”之忧;另一方面,行业内部对“预制菜”的界定与消费者认知存在差异,一些从业者或许真心认为,使用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不等于“劣质预制菜”。于是,支持西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自己的经营模式辩护。
然而,这种抱团表态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消费者在意的从来不只是“是否使用了预制菜”,而是“我花的钱买到的是多久的预制菜、花高价吃的预制饭菜是否值得”。 当一家餐厅收取现炒菜的价格,却提供加热即食的预制菜品,并且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就受到了挑战。此时,行业若一味强调“我们不容易”“标准不同”,而非真诚回应公众关切,反而会加深“餐饮业联手回避问题”的负面印象。
⚠️这里需要插播一个消息:
胖东来超市的于东来老板、之前支持 崇美亲日的聂圣哲、对电影《731》的上映、他发表了“世界有数不清的仇恨,传播美好比传播仇恨更能使人走向光明” 、现在又出来“支持”西贝、现在支持西贝的言论他已经删除了!!!
真正的危机不在于舆论风波本身,而在于信任的流失。一旦消费者感觉行业形成“共识对抗顾客”的姿态,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整个餐饮业的公信力都将受损。这对西贝、对站队者、对每一个餐饮品牌,都不是好事。
要破解这一困局,行业最需要的不是抱团辩解,而是坦诚与自律。公开工艺流程、明确标识预制菜品类、合理定价并保障消费者选择权,才是重建信任的正道。唯有如此,餐饮企业才能重新与消费者站在一起——而这,本就是商业本该有的样子。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