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赋能乡村振兴: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为行动指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4:46 1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擘画了蓝图。驻村工作队作为扎根一线的“先锋队”,需以《规划》为纲,立足乡村实际,聚焦“五大振兴”,在守底线、强动能、促融合中探索实践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擘画了蓝图。驻村工作队作为扎根一线的“先锋队”,需以《规划》为纲,立足乡村实际,聚焦“五大振兴”,在守底线、强动能、促融合中探索实践路径,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基层力量。

一、筑牢根基:守牢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红线

《规划》明确将“夯实产能、筑牢根基”作为首要任务。驻村工作队需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

1. 动态监测耕地质量。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建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数字化监管台账,通过无人机巡查、网格员包片等手段,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

2. 推动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在粮食主产区推广“小田并大田”模式,整合碎片化耕地,配套智能灌溉、土壤墒情监测等设施,助力亩均产能提升10%-15%。

3. 培育新型种粮主体。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与中化MAP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通过托管代耕、订单收购等方式,解决“谁来种地”难题,让农民种粮有赚头、有奔头。

二、创新驱动:激活科技与改革双引擎

《规划》强调“创新驱动、厚植动能”,驻村工作队需成为科技兴农的“转化器”与农村改革的“探路者”:

1. 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在特色产业村引入农业科技小院,联合高校专家开展品种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例如,在柑橘产区推广无人机授粉、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

2. 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机制,将闲置农房改造为乡村民宿,集体土地入股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3. 培育数字乡村新业态。依托电商直播基地培训“新农人”,打造“一村一品”网红IP;建设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溯源信息透明化,提升农产品溢价空间。

三、绿色赋能: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规划》要求“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驻村工作队需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1. 推广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在养殖密集区推行“畜-沼-果”循环农业,畜禽粪污经沼气工程处理后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20%-30%,同步发展有机农产品品牌认证。

2. 实施乡村微改造工程。保留古树、古井、传统建筑风貌,利用废弃砖瓦建设“口袋公园”;推广太阳能路灯、生物质能供暖等清洁能源,让乡村望得见山、留得住乡愁。

3. 构建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在生态资源丰富的村庄开发碳汇项目,通过林业碳票交易增加集体收入;发展自然教育、生态研学等业态,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四、共建共享:构建共同富裕长效机制

《规划》提出“共建共享、富裕农民”,驻村工作队需以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1.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通过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流通环节收益。例如,在中药材种植村建立共享烘干车间,农户可获得加工增值收益的40%。

2. 实施技能提升行动。针对留守妇女、返乡青年等群体开设短视频运营、非遗手工艺等定制化培训,推动“体力型”劳动力向“技能型”新农人转型,年均带动就业增收1.5万元以上。

3. 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运用大数据平台跟踪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医疗教育专项救助等组合拳,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驻村工作队需以《规划》为行动纲领,既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更当改革创新的“破题人”。通过守底线固根本、强科技增动能、促融合提品质、重共享稳民生,在广袤田野书写农业强国建设的基层答卷,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来源:三农乡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