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记忆》删除武大内容说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5 08:23 3

摘要: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思政司联合创作的纪录片《烽火记忆——抗战中的大学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武汉大学相关内容被删除一事更是掀起舆论波澜。

央妈出手,武大出局。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思政司联合创作的纪录片《烽火记忆——抗战中的大学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武汉大学相关内容被删除一事更是掀起舆论波澜。

这部纪录片拍摄时挑选了中国抗战中具有代表性的8所高校,通过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展现高校在抗战中的作用,引导全国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民族复兴信心。

在最初的宣传片中,武汉大学赫然在列,且位置醒目,甚至被安排作为最后一集压轴收尾。然而,如今成片播出,武大身影彻底消失,相关介绍文字也被删减,8所高校最终变成7所。

武汉大学被央视从《烽火记忆》中删除的原因,官方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众多网友认为,大概率与此前“图书馆事件”中武大的推诿态度,以及该校对杨某媛相关争议的处理脱不开干系。

至今,武大在图书馆事件中的立场模糊暧昧,未能给出明确回应,让公众深感失望;而杨某媛那篇谬论百出的论文,在知网上反复上架下架的“神操作”,更引发舆论哗然。

作为权威媒体,央妈此次删除了武大,这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

因为央妈以往临时删除内容,多因明星违法暴雷等,而此次删除高校内容,实属罕见,凸显武大问题的严重性。

事实上,武汉大学在抗战时期本有一段光辉历史。

1938年,因武汉被日寇三面包围,岌岌可危,武大师生西迁至四川乐山。在乐山的8年里,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

当时,国立武汉大学(乐山)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国立浙江大学(遵义)并称为“四大名校” 。

1941 - 1944年,武大还有154名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师生们还积极推进当地科技发展,为增强持久抗战实力贡献力量 。

这段历史本不该被遗忘,更该成为纪录片中激励后人的重要篇章。可谁能想到,曾拥有辉煌过往的武大,如今却因图书馆事件的不当处理声誉受损,沦为互联网上的“众矢之的”,最终被央视从纪录片中移除。

在笔者看来,此事对武汉大学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如果这所高校继续拖延,再不积极处理相关问题,后续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一所大学,既要拥有过硬的学术声誉,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鲜明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重视自身管理与价值观引导,态度坚决地培养师生的正确历史观与价值观。

如果武汉大学不能正视自身错误,不从中吸取教训,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其价值观必将持续遭受质疑,声誉受损也将成为必然。

一所没有风骨,不爱惜自身“羽毛”的大学,即便历史再辉煌,若不能发挥教育本色、激励青年为民族复兴奋斗,被历史抛弃也只是迟早的事。

都说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那此次央妈删除武大相关内容,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唤醒“沉睡”中的武大?

装死绝非良策。关于武大的后续走向,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城内的事城外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