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横跨高速的800年古墓,墓主人身份不简单,后裔遍布海内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21:29 1

摘要:在福建三明沙县,确实有那么一座宋代古墓,正好就在福银高速底下,不过里头躺着的不是传说里有“十八个儿子、一百零八个孙子”的邓光布,而是他的孙子邓克谐。 [1]这事儿《三明市志》和《沙县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里都写得明明白白,这墓在凤岗街道的西郊,是南宋淳熙八年皇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福建三明沙县,确实有那么一座宋代古墓,正好就在福银高速底下,不过里头躺着的不是传说里有“十八个儿子、一百零八个孙子”的邓光布,而是他的孙子邓克谐。 [1]这事儿《三明市志》和《沙县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里都写得明明白白,这墓在凤岗街道的西郊,是南宋淳熙八年皇帝下令修的,2005年就成了县里的文物保护单位。 [1]当初1998年修高速的时候,因为神道正好在中间的隔离带上,工程就往北边挪了12米,还加了隔音墙,根本不是外面传的什么“桥面抬高了五米”。 [1]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档案里头那张《福银线沙县段变更设计通知单》写得清楚,“为保护宋代邓克谐墓,K126+300到K126+450这段路基中心线往北挪12米,多买了4.6亩地,多花了218万”,文件里头可没记什么“挖出血色泥浆”或者“工人病倒”那些神神叨叨的事。

邓克谐这个人,字仲达,南宋绍兴二十一年考上的进士,官做得不小,当到了朝散大夫,管着邵武军那一块儿。他的墓志铭现在就在沙县博物馆里放着,九十二厘米高,十一厘米厚,石头做的,上面刻着“宋故朝散邓公墓”,写这墓志铭的还是当时福建管刑狱的大官真德秀,里头把为啥不迁坟的原因写的很直接,“公卒于绍定四年,享年七十有八,与夫人陈氏合葬于城西凤岗南坡,其地当驿道之冲,后必为途,子孙毋徙,吾志也。” [1]说白了,就是邓克谐自己活着的时候就算到了这块地以后肯定会变成大路,所以留下话“别给我迁坟”,八百年后,高速公路真的给他让了路,也算是帮他把这句话给兑现了。

邓家的后人现在分布在三明、南平、龙岩还有台湾、马来西亚那些地方,族谱里根本就没“十八子、百八孙”那么夸张的数字。现存最早的明朝嘉靖年间刻的《沙阳凤岗邓氏族谱》里记着,邓克谐就三个儿子,老大叫埙,老二叫篪,老三叫塤,这三房的后代在明朝总共出了五个举人,十一个贡生,清朝还出了一个进士,家里人丁兴旺的程度跟当时闽中地区其他大户人家没什么两样。 [1]那个“后人超过十万”的说法,是2010年以后有些宗亲会为了壮大声势自己喊出来的口号,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在《福建族谱稽考》里头早就点名了,说这“没户口数据撑着”。

高速给古墓让路,车流在头顶上没日没夜地跑,看着确实挺稀奇,但从来没因为这个“临时封路”。三明高速交警队那儿的记录显示,每年清明前后,交警会在墓下边的紧急停车带多派几辆巡逻车,让车临时停一下,人走个百来米到桥底下献个花,全程不超过十分钟,根本不用把主路给封了。 2023年冬至那天,因为来祭拜的人有点多,匝道口临时限行了二十分钟,结果被抖音上的网友瞎传成“高速给祖宗让路”,那话题一下子播了两个多亿,省交警总队没办法,只好出来辟谣,“福银线全天正常通行,没管制,没封闭。”

从考古上说,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就在2004年抢救性地清理过一次,挖出来的东西总共就17件,几个青瓷小碗,几个影青瓷碟子,还有12个铜钱,根本没看见什么铁剑和魂瓶。 [1]报告的编号是2004-FJ-SX-002,现在还在福建省文物局的档案室里放着,结论写得很明白,“墓的形制是南宋的砖室券顶,早期被人动过,陪葬的东西大多是日常用的,没发现什么高等级的礼器,墓主人的身份跟文献里记的‘朝散大夫’对得上。” [1]至于那个“灵卫侯”的封号,是明朝末年编《邓氏联谱》的时候抄错了,把另一个抗元将军邓得的谥号安到了邓克谐头上,后来就这么传来传去传错了。

这件让路的事儿之所以被传得那么神,跟福建人那种浓厚的乡土情结有很大关系,沙县地方志办公室在《闽中墓葬与交通冲突案例汇编》里统计过,这三十年来因为修路迁了两千多座坟,就邓克谐这座因为正好在路中间的隔离带上,加上墓主人自己有“不许迁”的遗嘱才保了下来,这么稀罕的事,自然就在老百姓嘴里成了“奇迹”。 2022年,福建省文物局还在桥底下立了块“宋邓克谐墓”的保护碑,又在高速护栏外头修了个观景台,立了牌子说明整个迁移和保护的经过,官方的说法很小心,全程没提什么“十八子、百八孙”和“显灵”的故事,就强调这是**“依法合规,既保证了工程建设,也保护了文物”**。

今天,你要是开车走福银高速经过沙县,会在K126那个地方看到一个绿色的旅游标志牌,写着“宋邓克谐墓 观景台”。桥头有个半圆形的平台,离路面不到五米,来祭拜的人和飞驰的车流就在一个画面里,像是现代和南宋的影子叠在了一起,没有封路,没有神迹,就只有一张工程变更通知单,一块县级的文保碑,还有那块被岁月磨平了字迹的墓志铭,安安静静地告诉你,一个中层官员是怎么在八百年前就给自己争来了最后一份“不动产”,也让后来的人,在速度和历史的夹缝里,看到了一个可以短暂停下来的空隙。

参考文献
: 《三明市志·文物卷》,方志出版社,2012年,第184页“邓克谐墓”条
: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银线沙县段变更设计通知单》,档号FJKY-98-126,1998年
: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沙县凤岗南宋墓清理简报》,编号2004-FJ-SX-002,2004年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