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历经历次运动,肖华一直跻身正确路线,忠实紧跟上大。对所有的对立面居高临下,拥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有关史料记载了一个细节,可见当年肖华身佩尚方宝剑的凌人煞气:在一次批判庐山会议“万言书”作者的会议上,台下站起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为作者鸣不平
文/关中尧
当年的兰州
第四节 “及时雨”一张大字报
新中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历经历次运动,肖华一直跻身正确路线,忠实紧跟上大。对所有的对立面居高临下,拥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有关史料记载了一个细节,可见当年肖华身佩尚方宝剑的凌人煞气:在一次批判庐山会议“万言书”作者的会议上,台下站起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为作者鸣不平,台上主持会议的肖华当机喝令其住口,命令两个卫兵上去,二话不说动手撕掉钟伟领章帽徽像对待犯人一样押解下去。此举杀一儆百,让在座的所有与会者不寒而栗。肖华正襟危坐,面不改色,继续以高八度的腔调斥责“万言书”作者低头认罪,老实交代罪行。
第二政委到任后,军区机关清查运动的揭批查正式拉开序幕。三大部按照要求部署抽调干部成立了这一特殊时期的临时机构清查办公室,简称“清办”。政治部清办由秘书长杨西夫任主任,此公也是胶东人但与于厚德为人相去甚远,偏执而激进。报社社长兼总编刘孚任副主任,他原是老一军颜金生的秘书,善良厚道。起初成员有组织部杨留记、秘书处甄锁润、联络部闫青和张祖熙、群工部老崔、文化部小尧、歌舞团李佑新和老胡。这些人大部分年龄不大,没有职务,远离要害,其实都是各部打发出来支差的,故而结构松散,有的人来几次说部里有事就不来了。老崔山东人,个头不高,是个老好人;老胡是北京人,也是老好人一个,流行样板戏时特招入伍,老家住王府井偏北路西黄土岗胡同一大杂院,夫人姓王是个老广,歌舞团编导。至于小尧嘛!那年才是个25岁的毛头小伙儿,哈哈,不难猜是谁!具体负责编辑清查简报的金xx,是刚从47军调来不久的政研科长,团肩巨腹,踌躇满志,除了上司见谁都没有笑过,人背得名“金首相”。“清办”分工一个人联系一个二级部,每个二级部有个联络员,由该部团以上干部担任,每天负责收集该部揭批查动态情况向清办汇报。清办工作人员到部里了解情况主要对接的就是部里联络员。
大凡经历过运动的老运动员都知道,运动初期发动群众主要防右,最怕万马齐喑,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没人响应领导号召揭竿而起。当时各个部都是由部领导召集开会学习有关文件,座谈讨论学习体会,部里干部们看着领导眼色,会上发言说些不咸不淡的空话,根据文件精神谈一些心得体会,没有人联系实际揭发什么人的问题。军区领导都还在台上视事,各级党委支部领导着运动的大方向,大家也习惯了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中接受正面教育。这种局面不是肖华希望看到的,他通过兰州军区为他调配的秘书杨俊文密切关注了解着运动的动向。
杨俊文,陕西户县人,原是后勤部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1966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1970年毕业,系“十年期间”在部队农场锻炼的那批大学生留队入伍。肖华此次赴兰任职千里走单骑,没有带一个贴身随从,只有老伴夫人王新兰放心不下夫君,随之西行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这一职务副军级,之于她来说已经算是比较高了。肖华选秘书时有学历专业要求,对干部部提出最好是在大学学习哲学专业的。
干部部在全区年龄适合的干部中筛选后,华县军区五七干校倒是有一个北大哲学系的北京通县人张俊波,经考察性格不太适合做秘书,此人其后调入西安政治学院教书官至院长退休。后来选中推荐杨俊文,他虽然不是学哲学专业的但政教系开设有马列主义哲学课,也算是学过哲学的,处事灵活且有心计,王新兰到后勤任职后对此人印象颇佳。杨俊文由默默无闻出活儿不多的新闻干事一跃成为新任政委肖华的秘书,耀眼了。岂不知却是短命之才,又是后话。
新闻干事采写新闻消息常常跨界行走,四通八达,交结广泛,职业性的耳聪目明,消息灵通。杨俊文在后勤部机关工作多年,耳濡目染,道听途说,理应知道一些中高层干部盘根错节来龙去脉。担任肖华秘书以后,接触的人和事日益丰富,尤其在清查运动初始,处理来往文牍包括小报告之类的信件,他根据首长的喜好选择呈送,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产生和加深倾向性的影响。
冼恒汉做军区政委20多年,除了外来干部中高层绝大部分都是他点头选拔提升的干部,这些人大部分控制着机关三大部和各大单位。比如政治部最年轻的行政14级副主任李世祥就是跟随服务冼恒汉多年的前任秘书,主任孙殿甲、副主任张如三是外区调来,副主任江波是、过去曾任西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部长。
李世祥,晋绥人氏,祖籍盛产“大同美女朔州郎”。高鼻梁双眼皮,天庭饱满,身材颀长,年龄优势明显,平时低调,行事严谨,有官相没有官气。大部主任们晚上在办公室轮流值班,只有李值班时上楼下楼亲自到各个二级部值班室巡查值班干部是否在位。有一年参加中央年轻副主席主持的青年干部学习班又叫“驯虎班”,临行前,专门请来歌舞团老胡的编导夫人给他详细讲解样板戏有关常识和文化艺术的基本知识,“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见李世祥考虑问题周全细致,心思缜密。如果没有这场清查运动的话,李世祥是最有希望接班的政治备胎。
肖华批阅来信来访情况反映和各大部门、各大单位清查简报,精力充沛,日理万机。一次收到武威某野战医院药剂师蒲xx来信,诉说自己业余搞新药“祖师麻膏药”研发得不到医院领导支持,希望军区首长指示过问,让他多年的科研心血能够早出成果。肖华批示让《人民军队》报社迅速派记者调查了解,情况属实将调查报告公开发表。杨俊文在军区第一招待所3号楼召见记者交代任务,颇有鼓动性地说:俗话说“疼得满地爬,离不开祖师麻”,祖师麻神药啊!医院领导因循守旧,思想不解放,去武威完成这个首长批示的任务很光荣,希望你成功!
机关眼下清查运动的态势令肖华不太满意,群众不起来,揭批查“硬壳壳”的问题就暴露不出来,“壳主”稳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谁也奈何不得。据军区党委秘书彭xx透露,这期间没有开过党委会。肖华的工作部署是先找外来的军区领导特别是原四野的干部谈话,摸底视情交底,如军区副政委孔俊彪、卜占亚、谭开云,47军政委刘凌、军区步校政委高增全等等。政治部副主任张如三虽然不是四野出身,由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平调现职,原晋察冀的干部,他对冼恒汉看法很直接,看门见山,一吐为快,果然很快成为大部以上领导理顺“硬壳壳”火力最猛的干将。
民间有句俗话“瞌睡来了送枕头”,形容瞌睡和枕头之间物随人愿,及时如意。肖华当年率领东进抗日纵队挺进冀鲁边开辟根据地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三不占,靠着他的勇敢无畏精神和善于打开局面的本事,硬是在夹缝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开创了立足山东发展壮大的新局面。清查运动初期,揭批查的对象不明,矛盾性质不确定,领导和群众在没有统一认识之前,哪个人会愚蠢地自己去揭开盖子“瓮中捉鳖”。
某周一刚上班,陆续走进政治部办公楼的干部们发现在办公楼一楼中间大楼梯右边墙上显著位置贴了一张大字报,说是大字报其实尺幅并不大,一尺多宽,三尺多长,字形大约核桃大小,横着贴在比一般人头略高之处,指名道姓向冼恒汉提出了12个为什么的问题,落款系保卫部干部郑xx。这张大字报当下就在机关传开引起极大的震动,很快就上了清查简报呈阅件送到了八里窑肖华办公桌上。大字报的内容提到抵抗中央领导给青海赵永夫平反的问题、迫害钱信莎的问题、在河西某地宴请庄则栋的问题、密告韩先楚黑状“倒韩”动用侦查手段问题、兰州铁路局造反派头头李宗虎造成路局铁路瘫痪的问题等等,每个问题都击中了冼恒汉直接间接领导责任的要害软肋,暗指冼恒汉是xx、xx集团在甘肃和兰州军区的代理人,成为第一颗炸开“硬壳壳”突破口极具当量威力的炮弹。有人背后戏谑“兰州军区的聂xx终于出现了”
机关经历过“四大”的人善于观察大字报出现后上边的动向,如果认为不妥必然会发话层层传达纠正这种做法。然而,大字报贴出数天后没有受到任何指责,大字报作者进入清查办公室工作,等于给机关干部们一个默许加赞赏的信号。在各二级部召开的学习清查运动文件精神的会议上,陆续有人开始引用大字报内容质问涉及有关科、部领导,并且逐步联系本单位实际,提出是否存在一个以冼恒汉为首的帮派体系问题的疑问。
接着,真正的大字报开始上墙,大幅标语,白纸黑字,似乎一夜之间一楼中间大楼梯两侧成了大字报的头条位置。矛头不仅针对冼恒汉而且开始触及到二级部长和部分科长,并且出现了“冼家帮”这一称谓。首当其冲的是干部部长乔xx、李xx,保卫部长刘xx、成xx、侦查科副科长张xx,组织部长宋xx等,包括歌舞团也开始揭发团长政委两个李xx的风流韵事。同时也波及到司令部直政部主任于xx、后勤部参谋长齐xx和19军军长郭xx副军长都xx、21军跛足军长、宁夏军区张xx、青海军区张xx等以及军区领导高xx、李xx、康xx、杜xx等。实际牵连的人比这些还要多,据粗略估计全区上上下下至少有大几百。至此,以往有恃无恐抗上的“硬壳壳”其来由以及内涵外延逐渐清晰起来,一个串联起所谓“冼家帮”的人物链条基本圈成并从汪洋人海中浮出水面。
也有莫名其妙被卷入的。苏北人、宣传部副部长蔡xx不知触怒了谁,他一大早上班,进了办公楼,迎面就是一幅醒目的大标语从天花板如瀑布一泄而下:“蔡天瑞酒后吐真言”。老蔡头也是老资格的新四军,曾任张爱萍的秘书,“十年期间”张老失势,秘书跟着倒霉被发配西北,以副部长身份主持部里工作多年没有转正,据说是征求张老意见没有表态。蔡喝了酒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不料被有心人记在心头,此时揭发出来蔡是鼓吹“xx、xx路线的野心家想当部长”,蔡接连在部里做了几次“想当部长错误”问题的检查难以过关,直到被调任青海海西军分区去当副政委。
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起来了,揭批查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政治工作范畴,以往隐藏在暗处角落的是是非非也凸显在公众面前,“清办”陆续收到一些没有上墙的“小字报”:有揭发某部长睡了前任部长的遗孀和女儿丑闻,某二级部长给年轻漂亮的女打字员送英纳格手表得手的劣迹,甚至还有披露“壳主”和歌舞团女演员孟xx暗通款曲的前后细节等等,这一类绯闻逸事传播很快,凡人津津乐道,威力无穷,很容易从政治上搞臭任何一个人。
虽然听不到这场清查运动最高领导者一句直接指示,但波澜起伏的机关形势足以说明始终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运动朝着高层的理想状态发酵。
在军区不久前新落成的室内体育馆,不时地会召开三大部机关和驻兰单位参会的揭发批判大会,那一天南昌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犹如欢度一个盛大的节日。会上通过“清办”安排有关机关干部的重点发言,主席台上坐着的都是阵线清白的军区副职首长,主席台下或站或坐着的是与此次相关问题有关人员,从团级到大区级都先后出场接受揭发批判和现场答辩澄清解释,根据其态度会有震撼全场声势雄壮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发言者鼓动“xxx不老实行不行?”全场与会者齐声回答“不行!”等等。毕竟时代不同了,“打到xxx”、“砸烂xxx狗头”等口号已经过气不再使用,轮到大区级人物出场时,还有军区三门诊部保健医护人员守护在会场,防止发生意外。
政治部召回了曾经被赶出机关或已经离休的老二级部长,住在西楼参加政治部机关揭批查运动。曾经被冼恒汉肃整的军区副司令员、当年杨成武部在黄土岭战役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杨嘉瑞老将也出山了。这一招很厉害,请回打入冷宫的机关老人把新账老账结合起来一起算,犹如火上添油。副主任张如三逢会必讲“深仇大恨”和革命经历,他每次露面都很讲究,不仅军装齐整,而且胡子刮得净光,行走挺胸抬头,一口内蒙口语,滔滔不绝。大会定点在第一招待所西楼大会议室举行。
西楼是西北军区传到兰州军区多年档次最高的内部招待所,花木扶疏,环境优雅;客房配有马桶、浴盆、席梦思床,金丝绒窗帘;楼内地面全部铺设硬木条镶嵌的地板,所配座椅都是进口油蜡真皮材质椅面。过去入住人员身份规定为上校以上军衔,否则不予接待。
西楼曾经的大厨级别很高,善做中西佳肴,退休后,凡有重大接待事宜仍然请来操作几味拿手名馔。穿着西装,带着白手套,足蹬深咖色皮鞋,白大褂,高冠帽子,烹饪过程简练快捷如同表演戏法一般端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樱桃肉、扒海参、燕窝鱿鱼,百合发菜还有主食银丝卷,菜品胜过庆阳路上靠近“三爱堂”、北京支援大西北建设、兰州当时相当于“米其林”级的“悦宾楼”大菜。
省革委会那边清查运动在xx的主持下与军区遥相呼应,短短几天时间也烽烟四起,热火朝天。
冼恒汉已经没有办法工作了,虚名高挂,食寝难安,闷在“六栋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秘书陈文生来不了了,公务员的目光也有了异样的眼神。
历史留给冼恒汉的政治生命不长了,手表上的时针“滴答滴答”一秒一秒接近免职的那一刻。
来源:云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