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峰:让栖云阁古韵再发新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10:22 1

摘要:高耸入云天的唐代宝塔、杨寨惨案纪念地、潺潺流过的孝妇河水,都是淄川区双杨镇杨寨村的文化符号标志。然而在杨寨村,庄里乡亲朗朗的诵诗声、街头的诗词牌匾格外惹人耳目,俨然成为村庄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高云峰告诉笔者,在杨寨村,我们已经把诗词文化作为联

高耸入云天的唐代宝塔、杨寨惨案纪念地、潺潺流过的孝妇河水,都是淄川区双杨镇杨寨村的文化符号标志。然而在杨寨村,庄里乡亲朗朗的诵诗声、街头的诗词牌匾格外惹人耳目,俨然成为村庄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高云峰告诉笔者,在杨寨村,我们已经把诗词文化作为联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纽带,诗词文化已经成为村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杨寨村,高姓村民不少,他们是明清时代的望族高氏的后代,家族中历代读书人颇多,特别是清代高珩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栖云阁”便是高珩的书斋名号。依托这一优势,2020年5月,在高云峰书记与杨寨诗词分会的积极筹备下,成立了以高氏家族成员为主的家族诗社“栖云诗社”。没有场地,高云峰就出面协调,让诗社和书法学社两个文化组织合二为一,这样两个文化组织可共用一处活动室,诗友们创作的诗词,书友们也可及时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装裱成书法作品进行陈列展示。

为保证诗社活动的顺利开展,调动诗友们的创作积极性,高云峰与村委一班人商量,每年都拿出部分专用资金为诗社活动助力。诗社自成立以来,每月都组织诗词讲座或采风创作活动,并邀请区诗词学会、双杨分会的老师前来授课。截至目前,诗社已发展成员44人,诗社成员创作诗词达3000多首。

积极营造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让诗词与乡村文化生活融合度进一步提高。每遇重大节日村里开展文体活动,高云峰都积极为广大诗友提供诗词展示平台,诗友们用诗词朗诵、吟诵等形式描述家乡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还积极筹措资金,把诗友们为家乡写的诗制作成牌匾,树立在文化广场和街头,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道风景。2023年,高云峰了解到诗友们以杨寨惨案为题材写了不少诗词,很快他就想办法把诗词做成牌匾,树立在了纪念碑前广场上。村民和游客参观纪念地后又欣赏到了诗词,更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之情,使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

高云峰经常保持与双杨诗词分会和栖云诗社诗友们的沟通,经常抽出时间,参加诗社组织的培训和采风活动。他与诗友们唠家常,虚心向他们请教,并尝试学习创作诗词作品。

对诗词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高云峰和村委一班人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规划。他们计划借村庄街道墙面整治的机会,将村里集贸一条街的墙体,做成诗词一条街,并计划年内实施完成。

让诗词服务于时代生活,让诗词之花开遍杨寨村的大街小巷,让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诗词文化的饯行者和传播者,这是书记高云峰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

来源:淄川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