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侧身京津山海间》——古武清(泉州、雍奴)人文史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8 14:41 1

摘要:武清是天津的重要城区,地处首都与通衢之间,环抱运河,毗邻京冀,其历史远早于天津中心城区,文化积淀丰厚,人文荟萃,典籍繁博,是天津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随着武清经济繁荣,文化建设也是蓬勃发展,新的文化设施不断出现,文化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辈出,成果不断涌现

《侧身京津山海间

——古武清(泉州、雍奴)人文史探》

作者:王毅

序言

武清是天津的重要城区,地处首都与通衢之间,环抱运河,毗邻京冀,其历史远早于天津中心城区,文化积淀丰厚,人文荟萃,典籍繁博,是天津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随着武清经济繁荣,文化建设也是蓬勃发展,新的文化设施不断出现,文化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辈出,成果不断涌现,王毅先生就是武清文化研究的重量级人物。王毅是原武清区文化局党组成员、区文化馆馆长、区文物管理保护办公室主任,曾参与区政协文史资料的编审和区博物馆设计及内容撰写工作,因此对地方史料涉猎之广,研究探索之深,为本书之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本书之体例比较新颖,这是武清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决定的。武清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沿革复杂又曲折,先秦地处幽燕,汉以降处于泉州、雍奴县域,唐代更名武清以后,其行政建制与通州、潞县、香河、宝坻、宁河、安次等分合不定,直到清雍正年间才改隶天津府,所以追溯武清的历史渊源,仅以今日之天津武清区界为限,必然支离历史,语焉不详。而根据历代修志的原则,越界不论,甚至考古界的分工也是按行政边界划分的。王毅先生则突破传统志书体例,打破行政畛域,力图展示历史的完整性,故取书名为《侧身京津山海间》,放眼区域,采用纪事本末方式,把武清历史放入大区域中。然而此种叙事方式必然考验作者的史料功底,及宏观洞察力,该书恰好体现了作者的广博学识,以及穷经皓首的研究精神。

作者在书中大量利用了考古发掘的成果,这与他曾经主管地方文物工作和筹建博物馆历史沿革展的经历有关。传统研究方式的重点在于耙疏文字记载和文献的考据,这有时难以解决许多历史疑案和谬误,而考古资料则提供了实证,例如地理环境的变迁,遗址的空间位置和年代,文物的相关信息等等,可以补充文献记载的缺失和正误。王毅先生本书对考古资料的利用极大丰富了地方史研究的视野和深度。书中第二卷和第三卷特设“武清地脉”和“武清水脉”的题目,说明作者的学术视野很宽,已经注意到了人类历史、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领域,即方兴未艾的人文地理学科。将人地关系的内容纳入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应当是今后地方史志研究的方向,本书顺应了这种趋势。

因为本书并非官修史志,作者在一些章节之后设有“探索与发现”栏目,很有创意,使读者很容易了解到作者的独特见解,这部分内容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晶,也是本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作者的这本著作力图全面覆盖武清历史文化,其体例新颖,观点鲜明,考证翔实,叙事流畅,是一部武清历史文化的力作,同时也为天津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期盼作者成果频出,更入佳境。

陈克

2023年7月11日

(序言作者为文史专家、天津市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馆员)

前言

武清之前身,乃周之封燕及秦一统后之泉州都邑,地跨今之京、津、冀,疆域广阔。汉武帝时分为泉州、雍奴二县之地,境濒渤海,水连九河;有长城蜿蜒西南,有沃野相銜中土。北魏时二县并为雍奴,兼为渔阳、北平二郡合并之渔阳郡治,唐天宝初改名武清至今。自辽以降,武清“北拱神京而层峦远障,南窥瀛海而万派朝宗”,“当水陆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区位日重。稽之于史,则两千年有余;求之考古,更溯至四千年前。但缘历史之因,朝代更迭,兵燹战乱,政治动荡,人祸天灾,武清地上文物多已荡然。物之不存,不能文史俱灭。近年当政加大弘扬传统文化力度,专家学人于纷繁书卷中发掘武清旧史,不遗余力。其中察古鉴今、见微知著、条分缕析、见仁见智,可喜可敬。然迹于其间亦有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者,有食古不化、固执己见者,有公然造假、不可告人者,有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者。能心无旁骛、寡欲少求,思以淡定之心,穷究天人之变,不欺世、不误人,虽云不易,却应是我辈为文做人的追求。有感于此,十年前即萌生写出一本全面反映武清两千多年历史风貌的人文读物。但退休后仍受聘为区运河城区段文化改造、为新建区博物馆筹划、撰写武清历史文物展览等公益事业和为区内多个乡镇局撰写志书,以至写书计划延宕到2018年,至2020年末始告初成。

写书的初心宗旨是想面对社会各层面的需求,想让大众对基层乡土历史认识能观其大略,助中层资料研究利用者寻幽揽胜,高层学术问题探索者能正本清源。其中的部分章节在前几年先后于区博物馆、图书馆、区委党校的讲座上试讲,广受好评,这也鼓励了我把书写完的尝试。

本书的体例是:前有概述,梦回幽燕、昨世今生;后有寄语,天马行空、我心愿景;中分五卷:首述武清的历史时空,从洪荒说起,依武清地名变化为序,先泉州,次泉州、雍奴并列,次雍奴,次武清,四个时代武清所历之简史;二述武清之地脉;三述水脉;四述人脉,将史书可见汉至民国间武清乡党名人择要选收其中;五述文脉,溯基因、述特征、说具象,并从部分典籍中将古人写武清诗词部分纳入,以丰当地之文。末附武清历史沿革大事年表,聊补篇中记史之不足,并备读者对历史事件的查询。

书中在相应段落间有感而发,将个人对文史事件的某些感悟写入“探索与发现”栏目中形成篇目,画龙点睛,不拘一格,不拘篇幅,长则数千言,短则二、三百,但正是这一部分才是全书的重点与精华,是体现本书“史探”意义的探索部分,意在解答一些历史疑难,想对一些未见有所发现,对一些成见有所颠覆。如泉州自燕、秦至汉初建制为“都”的认知、泉州初期的发祥地在㶟水流域、秦城的命名源于燕将秦开、西汉前泉州都属上谷而非渔阳、汉前应有泉州渠、泉州之“泉”在瓮口、城上泉州故城即泉州三角淀城,海淀清华园是明武清侯李伟的别业、武清辟三岔口、建直沽寨对天津建立的奠基之功、从明清古诗对武清旧胜景的考释、发现,以及《要得诗词大发展,需把“平水”变“普声”》等,自以为对一些文史疑难和研究者或有一定的启迪,意在为桑梓奉献一些考评靠谱的资料,让为家乡奋斗的中流击楫者看到一股清流。

王毅

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五日于一品轩

目录

作者简介:王毅,1949年生。研究馆员。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天津市群文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天津市政协口述史研究会会员,武清区政协文史委委员,武清区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原武清区文化馆馆长,兼任区文物管理保护办公室主任、区文联秘书长等职。创办《运河》杂志并任社长后兼主编。有文学、文物、文史等作品多种。参与多个乡镇街局志书的顾问、编撰及区政协文史资料的编审工作。区北运河城区段改造文化方案设计主笔;为区博物馆设计、撰写的武清历史沿革展获天津市博物系统优秀奖。近年曾任武清区大运河文化历史研究室专家组负责人。

来源:京畿有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