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A股成功上市四年后,东鹏饮料开启了港股二次上市之路。近日,东鹏饮料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UBS瑞银集团。对于此番赴港上市,4月8日,东鹏饮料方面回复《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梦婷 北京报道
距离A股成功上市四年后,东鹏饮料开启了港股二次上市之路。近日,东鹏饮料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UBS瑞银集团。对于此番赴港上市,4月8日,东鹏饮料方面回复《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的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的国际业务发展需要及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
在东鹏饮料寻求二次上市的过程中,股东多次减持的质疑声亦伴随其左右。自2021年A股上市以来,东鹏饮料业绩表现优越,股价亦是水涨船高,截至4月8日,其股价收报256元/股,自上市以来前复权股价涨幅超650%,另一边,大股东及董监高则是不断减持套现,仅2024年东鹏饮料原第二大股东减持套现金额就超30亿元,到了2025年2月,东鹏饮料现第三大股东也开启了减持动作。
赴港二次上市
东鹏饮料对二次上市很执着。2022年6月,该公司曾谋求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不过该计划在2024年2月终止,如今,东鹏饮料将目光转向了港股。对于此次募集资金用途,招股书显示,将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等。
2021年5月,东鹏饮料A股成功上市,自上市以来其业绩表现突出,2021年至2024年,无论营收还是净利润皆保持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根据年报信息,到了2024年,其营收已经突破150亿元,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40.63%;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增长63.09%。同时净利润率、毛利率等财务指标也都处于向好态势,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净利润率分别为16.9%、18.1%、21%,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
“东鹏饮料在业绩向好态势下谋求香港上市,是继续扩大产能、布局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因为饮料市场当下百花齐放,上新及渠道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东鹏饮料需要通过融资来进一步稳固现有的成果。”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及食品行业分析师林岳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也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目前东鹏饮料持续增长的基础稳固,到香港发行H股不会出现内地经营风险外溢的潜在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发行H股支持香港维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不止东鹏饮料,当下不少消费类企业都在谋求A+H二次上市,比如海天味业、三只松鼠、安井食品等,对于选择港股二次上市原因,企业们的口径基本都离不开出海、全球化战略等。
谋求出海新战略
近年来,在出海方面东鹏饮料一直在持续布局。早在2022年谋求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时,东鹏饮料就曾表示,能量饮料行业的领头羊“红牛Red Bull”和“魔爪Monster Energy”均通过国际化提升了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品牌,公司也希望能通过境外发行,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品牌的国际化,并通过国际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东鹏品牌。
虽然上述瑞士上市计划在2024年2月“流产”,但东鹏饮料并没有停止海外布局的步伐。根据招股书,针对东南亚市场,东鹏饮料目前已在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并将逐步建立当地供应链体系;同时其也在积极探索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机会。
对于海外市场发展现状,东鹏饮料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的产品已进入如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海外市场,但整体海外业务仍处于较为初期的发展阶段。“公司在发展海外市场时会制定灵活的本地化策略和市场定位,调整产品配方和包装,迎合全球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公司计划持续积累本地市场洞察,进而推进产品本土化。例如,调整产品配方以满足监管要求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定制产品包装和设计,从而增强产品吸引力。”
根据招股书,2024年,东鹏饮料超93%的收入来自功能饮料,其功能饮料主要包括能量饮料“东鹏特饮”和运动饮料电解质水“东鹏补水啦”。当前,国内饮料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功能饮料新进入者不断涌现。
2024年,康师傅推出“无限·电”电解质水新品,正式入局功能饮料赛道;农夫山泉针对旗下功能饮料品牌尖叫,推出乳钙型、茶氨酸型两款新口味等,不断加码该赛道;目前,中国旺旺已经新上一款名为大利的能量饮料,统一企业中国亦在加码能量饮料赛道,通过海之言品牌积极布局电解质饮料市场;除此之外,这个赛道还有红牛、脉动、乐虎饮料等知名品牌。
这种背景下选择出海,虽然有助于东鹏饮料寻找新机遇,但也面临着一定风险和难题。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称,“出海虽然是获取增量市场的重要方向,但是当下无论是政策还是国外市场环境,都没有那么友好,如果在境外大额投入风险是比较大的,投资回报率未必比得上国内。”
东鹏饮料方面则对本报记者坦言,“我们认为海外市场的整体挑战主要集中在能否落实本地化战略,能否与合适的当地伙伴发展上游供应链及渠道资源及推出适配当地消费者群体和消费场景的产品。为此,我们将通过调研等方式持续积累市场洞察,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配当地市场的发展战略,为当地消费者提供具成本优势和产品力的产品组合,以抓住海外市场庞大的市场机遇。”
股东持续减持
需要注意的是,这边东鹏饮料谋求港股上市,另一边其股东却持续减持该公司股份。
2023年5月29日,东鹏饮料13位董监高及大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8.94%。到 2023年12月19日减持期限届满,除烟台市鲲鹏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鲲鹏投资”)和蒋薇薇未减持外,其他11位股东及董监高合计减持743.75万股,占总股本的1.86%,合计套现13.69亿元;其中,董事长林木勤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公司累计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其他高管合计套现约3.02亿元。
2024年,东鹏饮料大股东天津君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君正投资”)又先后多次减持该公司股份,仅这一年,君正投资套现金额超32亿元。据官方资料,君正投资原是东鹏饮料第二大股东,未开启减持动作前,持有东鹏饮料9%股权,自2022年5月开启减持之旅,截至2024年末,君正投资持有股权降至2.77%,是东鹏饮料第六大股东。
步入2025年,东鹏饮料第三大股东再次开始了减持动作。2月20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合计不超过716.89万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38%,减持价格按市场价格计算。
根据天眼查,鲲鹏投资在3月11日更名为瑞昌市鲲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东鹏饮料董事长林木勤和其子林煜鹏分别持有该公司9%和54.05%股份。截至2月20日,鲲鹏投资持有东鹏饮料3348.7万股股份,占该公司总股本的6.44%。
关于此次减持,4月8日,东鹏饮料相关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强调,“鲲鹏投资合伙人林木勤及林煜鹏不参与本次鲲鹏投资的减持计划,本次减持主体亦不涉及控股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沈萌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股东减持是合理合法的行为,如果股价高时也不能减持,股价低时更会被指责,那么股东经营企业就失去上市的动力。”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