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金融领域深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枢纽,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农商银行意识形态不仅是员工思想的“指南针”,更是保障稳健运营、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社会责任的精神内核,关乎自身发展的方向与根基。
在金融领域深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枢纽,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农商银行意识形态不仅是员工思想的“指南针”,更是保障稳健运营、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社会责任的精神内核,关乎自身发展的方向与根基。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农商银行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金融政策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制度,定期组织专题学习研讨,让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精准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政策要点,为全行战略决策提供思想指引。对于普通员工,创新学习形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平台。线上,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等形式,推送金融政策解读、行业动态分析等课程;线下,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如开展“金融政策在身边”演讲比赛,让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分享对政策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理论学习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员工的行动自觉。
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协同体系。明确责任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分管业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薪酬挂钩。对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严肃问责,树立鲜明导向。同时,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宣传部门发挥牵头作用,组织、纪检、业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员工思想教育、舆情监测、风险防控等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
加强宣传引导,传播金融正能量。宣传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农商银行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讲好农商故事,传播金融正能量。一方面,加强内部宣传,利用行内刊物、宣传栏、内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展示本行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另一方面,拓展外部宣传渠道,积极与主流媒体合作,发布行业研究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提升农商银行的社会形象与公信力。同时,加强对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提高公众金融素养,防范金融诈骗,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聚焦文化建设,厚植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培育具有行业特色、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厚植“诚信、责任、稳健、共赢”的价值理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员工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注重员工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员工思想动态调研机制,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与实际需求,解决员工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员工感受到农信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廉洁从业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防范道德风险。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商银行必须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理论武装、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引导、聚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经济发展的征程中,展现农商担当,贡献金融力量。
作者:太原农商银行 薛爱红
来源:中国农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