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檐前"二字承《诗经》"如跂斯翼,如矢斯棘"的建筑美学,其空间界定中既有杜甫"修竹不受暑"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避暑诗心,又含王维"来日绮窗前"的《杂诗》家园情怀;"迎朝露"最见风骨——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题画诗境,将《礼记》"玉露零,金风动"的物候记
上联"檐前翠竹迎朝露"七字,如明代夏昶《清风高节图》的墨韵淋漓,将晨之清趣凝为永恒碧痕。
"檐前"二字承《诗经》"如跂斯翼,如矢斯棘"的建筑美学,其空间界定中既有杜甫"修竹不受暑"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避暑诗心,又含王维"来日绮窗前"的《杂诗》家园情怀;"迎朝露"最见风骨——如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题画诗境,将《礼记》"玉露零,金风动"的物候记载升华为"未曾出土先有节"的君子品格。
下联"砌下寒梅傲晚霜"与之构成完美的时空对位。"砌"对"檐",用基础构件呼应屋面元素;"寒梅"对"翠竹",以冬花傲骨平衡春竹清姿;"傲晚霜"对"迎朝露",使凛然风骨映照欣然生机。对仗间,"傲"字既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山园小梅》隐逸诗情,又含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卜算子》孤高气节。当霜华在王冕《墨梅图》的纸本上凝结,便重现了《尚书》"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政治隐喻——这是比"梅花香自苦寒来"更富人格张力的冬日宣言。
这幅对联通过"竹梅"的意象组合,在十四字中构建了完整的君子体系。上联存有文同《墨竹图》的虚心劲节,下联隐含扬无咎《四梅图》的傲雪凌霜,既保持"檐砌"的建筑关联,又以"迎傲"的生命姿态拓展意境。
两联犹如宋代册页的对开画面,左幅"竹露清响"的工笔细描,右幅"梅霜冷艳"的写意泼墨。
上联:檐前翠竹迎朝露,
下联:期待你的精彩下联!
来源:【楹联雅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