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安全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需求日益增长,现代安全系统对智能加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目前已报道了许多基于光学特性(如颜色、透明度、荧光等)的视觉型加密材料,但其功能仍较为单一,缺乏形态与色彩协同响应的能力。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通过形态与颜色的同步变化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安全数据存储与传输的需求日益增长,现代安全系统对智能加密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目前已报道了许多基于光学特性(如颜色、透明度、荧光等)的视觉型加密材料,但其功能仍较为单一,缺乏形态与色彩协同响应的能力。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通过形态与颜色的同步变化实现沟通与伪装,这为开发新型集成化加密材料提供了重要灵感。
近日,东华大学陈海杰、杨丽丽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光刺激的视觉-形态集成加密驱动器。该器件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底层为多壁碳纳米管掺杂的液晶弹性体(MWCNT-LCE),上层为胆甾相液晶弹性体(CLCE)。在近红外光(NIR)照射下,MWCNT-LCE层发生相变引起形状变化,同时CLCE层螺旋结构收缩导致结构色发生全光谱偏移(波长变化达240纳米),实现了可编程形变与色彩调节的协同响应,可编码加密超过4300万条信息,并展现出在自适应伪装领域的应用潜力。相关论文以“ Bioinspired Actuators with Morphological–Chromatic Coupling for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Adaptive Camouflage ”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Li Yuqing。
图1展示了该研究的灵感来源与工作原理。受佩隆树蛙在环境中同步改变形态与颜色的启发,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双层软驱动器。在NIR照射下,底层发生光热相变引起收缩,上层CLCE的螺距随之改变,从而实现从蓝色到红色的全光谱色彩变化。图2详细说明了材料的制备过程,通过两步硫醇-丙烯酸酯点击化学反应构建双层结构,FTIR光谱显示官能团完全反应,表明材料合成成功。通过调节手性剂浓度,可实现红、绿、蓝等不同初始结构色,并可拼接成多彩图案。
图1. (a)灵感来源:佩隆树蛙的形态-色彩协同伪装策略。(b)基于硫醇-丙烯酸酯点击化学的双层LCE结构示意图。(c)在NIR照射下,MWCNT-LCE发生相变引起形变,CLCE层螺距变化导致色彩偏移。(d)仿生花朵在光驱动下的开合与变色行为示意图。
图2. (a)CLCE@MWCNT-LCE薄膜的两步法制备流程。(b)CLCE@MWCNT-LCE的FTIR/ATR光谱。(c)不同手性剂含量下薄膜的反射光谱与照片,分别呈现红、绿、蓝色,以及通过切割拼接制备的多色图案(比例尺:5 mm)。
图3系统研究了材料的变形性能。随着MWCNT掺杂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光热响应增强,最佳掺杂量为5 wt%,可在15秒内达到相变温度,实现快速光驱动形变。SAXS分析表明材料具有典型的向列相特征,分子取向有序参数(S)较高,保证了大幅可逆变形能力。图4则展示了材料在热驱动下的色彩变化行为。随着收缩应变从0%增加至30%,反射波长从440 nm红移至680 nm,颜色由蓝经绿、黄最终变为红色。SEM图像显示CLCE层螺距从313 nm增大至456 nm,证实了宏观色彩变化源于微观结构的改变。
图3. (a)MWCNT-LCE薄膜形变值L/L₀随温度变化曲线。(b)不同MWCNT含量薄膜的近红外-可见吸收光谱。(c)NIR照射下薄膜表面温度随时间变化。(d)不同MWCNT含量下的形变率。(e)NIR照射前后薄膜照片与红外热成像图。(f)MWCNT-LCE薄膜在加热过程中的SAXS图谱。(g)NIR照射下薄膜弯曲行为示意图与照片。
图4. (a)60°C加热下CLCE@MWCNT-LCE薄膜因收缩变形引起的色彩变化(收缩误差范围:±1%)。(b)不同收缩应变下的反射光谱。(c)CIE 1931色彩空间中反射色坐标变化。(d,e)CLCE层初始状态与收缩后的截面SEM图像。(f,g)CLCE层偏振光显微镜图像(未旋转与旋转45°)。(h)CLCE层厚度变形与长度变形关系。(i)反射中心波长与厚度变形关系。(j)热响应可逆变色循环曲线。
图5和图6进一步展示了该材料在信息加密与防伪中的应用。通过光掩模与紫外曝光结合,可制备具有多色区域的图案化薄膜。在NIR照射下,图案发生形变与色彩同步变化,实现信息的动态加密与解密。每个空间单元可编程为不同结构色,支持超过4300万种信息组合,且具有“阅后即焚”的自擦除功能,显著提升了信息安全性。图7则模拟了佩隆树蛙的伪装策略,制备了具有环境自适应能力的仿生皮肤。在不同背景(绿叶与红叶)下,材料可通过光驱动调节色彩,使其反射光谱与背景高度匹配,色差ΔE*ab最低仅为4.04,表现出优异的伪装效果。
图5. (a)图案化CLCE@MWCNT-LCE薄膜的制备过程。(b)NIR光照下图案信息的存储与加密显示。(c)图案化薄膜形变随NIR照射时间变化。(d)NIR照射下图案化薄膜的反射光谱。
图6. 基于时空加密的彩色条形码制备与动态防伪显示示意图。
图7. (a)自然界中佩隆树蛙的伪装策略。(b)仿生伪装皮肤在不同背景下的照片。(c,d)仿生皮肤在(c)绿叶背景与(d)红叶背景下的反射光谱。
该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形变-变色协同功能的双层液晶弹性体驱动器,实现了光/热驱动下的快速、可逆形变与全光谱色彩调控。其不仅为高端信息加密与防伪技术提供了新思路,还在自适应伪装、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这一仿生设计策略为下一代集成化智能材料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科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