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4年10月22日凌晨,北洋政府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动了军事政变,把中华民国总统曹锟囚禁在了中南海的延庆楼,消息一经传出,顿时震惊了世界。
1924年10月22日凌晨,北洋政府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动了军事政变,把中华民国总统曹锟囚禁在了中南海的延庆楼,消息一经传出,顿时震惊了世界。
冯玉祥发动的这场军事政变,被称为“北京政变”。
就在“北京政变”发生的前一天,一位日本的青年武官曾经出现在冯玉祥的第三军司令部,因此斯坦福大学教授薛立敦认为,这场政变是由日本的外交人员和陆军人员策划而来的。
奉天的日文报纸《顺天时报》在10月22日当天就报道了冯玉祥率军返回北京的消息,而北京的民众却在10月23日才知道这个消息,其它地方的民众更是通过日本电台广播才知道了“北京政变”。
冯玉祥
那么,这场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冯玉祥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发动的呢?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之后,当时担任北洋政府陕西督军的冯玉祥被直系军阀总司令吴佩孚紧急调往河南郑州,并且担任后方司令。
由于河南督军赵倜误信“奉系必胜,直系必败”的传言,于是倒向奉系军阀总司令张作霖,趁机出兵占领了中牟,向防守薄弱的郑州发起偷袭。
不仅如此,赵倜还通电全国,罗列出了吴佩孚和冯玉祥的罪状,宣布河南中立,同时下令解除河南境内的直系武装。
其实,冯玉祥也在打着自己心里的算盘,他想要取代赵倜担任河南督军,但是吴佩孚宁愿将已经反叛的赵倜留任,也不愿意让冯玉祥当河南督军。
但是,冯玉祥却不愿意就此罢手,他命令部队继续向赵倜的残余势力发起攻击,一直将他们赶出河南境内。
于是,北洋政府只好将赵倜撤职查办,任命冯玉祥担任河南督军,任命宝德全担任河南军务帮办,而冯玉祥原先的陕西督军一职暂时由刘镇华担任。
1922年5月14日,当冯玉祥率领军队进入开封城内的时候,在火车站欢迎的人群当中,他却看到了最为讨厌的一个人物——宝德全。
宝德全曾经是赵倜麾下的河南暂编第二师师长,之前赵倜袭击郑州的时候,就是他指挥十个营的兵力作为主力,从而让冯玉祥的部队伤亡惨重。
对此,冯玉祥已经对宝德全恨之入骨。
此时的宝德全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河南军务帮办,真实目的就是吴佩孚安插在冯玉祥身边的一个卧底,时刻监视冯玉祥的一举一动。
刚一看到宝德全,冯玉祥就变得十分愤怒,当即下令将宝德全逮捕,随后拉到火车站附近的一处荒地秘密枪决。
得知宝德全被枪决的消息,吴佩孚既震惊,又愤怒,但又不能拿冯玉祥怎么样。
冯玉祥的军队虽然三万人马,但是在战斗力上却是一流的,而且他又偷偷招兵买马,扩充了许多兵力。
吴佩孚的驻地在洛阳,冯玉祥的驻地在开封,两者距离如此之近,也让吴佩孚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他想要想方设法尽快清除掉冯玉祥这个威胁。
冯玉祥在当河南督军期间,为了找冯玉祥的麻烦,吴佩孚特意向他索要八十万大洋的军饷,而且以后每个月还要拿出二十万大洋。
然而,吴佩孚的要求被冯玉祥果断拒绝......
除此之外,吴佩孚还推荐了许多亲信,希望冯玉祥能够留在身边加以重用。冯玉祥一眼就看出了这种伎俩,只是同意留出一个秘书长的位置,其他一概不用。
面对冯玉祥的强硬态度,吴佩孚简直要被气死了。
于是,吴佩孚向中华民国总统曹锟发去致电,要求曹锟以北洋政府的名义免去冯玉祥的河南督军一职。
1922年10月31日,在吴佩孚的授意之下,北洋政府发布一道命令,正式免去冯玉祥的河南督军职务,将他调往北京担任陆军巡阅使一职。
从1922年被调往北京,冯玉祥在这里一直待到1924年。
其实,冯玉祥担任的陆军巡阅使只是一个虚职,并没有任何实权,他离开了河南之后,他的三万人马也就失去了财政来源。
时任日本驻天津领事吉田茂在写给日本外务省的报告当中曾经提到,日本人得知冯玉祥面临的困境之后,希望借此机会拉拢冯玉祥,还专门派出特使来到北京与冯玉祥秘密洽谈。
1924年2月19日,在冯玉祥与第二任妻子李德全的婚礼仪式上,张作霖派人送来了一份大礼。
这份大礼就是日本通过奉天银行拿出的150万大洋,让张作霖代为转交给冯玉祥。
从这个时候开始,冯玉祥正式跟张作霖进行合作,决定秘密共同组建“反对吴佩孚联盟”。
不仅如此,冯玉祥在私下里联合遭受吴佩孚打压的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以及陕军大将胡景翼,他们三人组成了北洋政府内部“反对直系三角联盟”。
1924年9月15日,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为了争夺北洋政府的最高统治权,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双方投入的总兵力高达四十多万。
奉系将士团结一致,士气高昂,率先攻击直系军力最为薄弱的热河战场,并且取得了胜利。
随后,双方又在山海关和九门口展开激战,这两场战斗成为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关键。
直系军阀凭借关口的险峻山势,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曹锟认为可以轻松击败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
于是,曹锟任命时任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担任讨逆军总司令,把对抗奉系军阀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吴佩孚。
然而,曹锟并没有意识到,一场危机正在逐渐朝着他的总统府逼近。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以后,吴佩孚把北京卫戍司令兼直系第十三师师长王怀庆调往前线,让他担任讨逆军第二军总司令。
而陆军巡阅使冯玉祥也被吴佩孚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
随着王怀庆率领直系第十三师被调往前线,北京的防务变得空虚。
北京卫戍司令一职负责保卫京城的最后屏障,由于曹锟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冯玉祥就趁机向曹锟推荐了“反对直系三角联盟”之一的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
孙岳曾经参加过同盟会,看到曹锟对他十分信任,吴佩孚也就没有说什么,就让他当了北京卫戍司令。
但是,曹锟和吴佩孚并不知道,孙岳早就跟冯玉祥结成了“反对直系三角联盟”。
这样一来,冯玉祥成功在曹锟身边安插了一枚钉子,进而完成了发动“北京政变”的第一步。
此时的吴佩孚还没有离开京城,而他麾下的直系第三师就驻扎在北京丰台一带,这是一支北洋陆军当中的精锐部队,其战斗力在北洋陆军里面数一数二。
吴佩孚曾经率领直系第三师于1918年跟湖南护法军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攻克岳阳,使得直系第三师打出了名气。
有吴佩孚的直系第三师镇守京师,冯玉祥也是不敢轻举妄动,一旦暴露自己的野心,之前的努力将会功亏一篑。
那么,应该怎样把吴佩孚和他的直系第三师调离北京呢?
在此之前,张作霖调集了奉系十五万兵力从山海关和热河两线同时发起进攻,冯玉祥内心清楚,想要把吴佩孚调离出京,就必须要把进攻热河的奉军主力调往山海关,制造山海关前线危机。
冯玉祥身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刚刚打响之后,吴佩孚就命令他率领部队奔赴前线参战。
可是,冯玉祥故意命令第三军分批开拔,而且行军速度十分缓慢,每天的行军不得超过二十多公里。
山海关和热河的战争已经打响了好几天,而冯玉祥率领的第三军才行进到了北京密云,尾队甚至才刚出北京西直门。
冯玉祥
在古北口这里,冯玉祥以“筹措粮草”为借口,干脆按兵不动,他一边等待战局的变化,一边派人跟张作霖达成密约,要求调集奉军主力从山海关正面发起强攻。
张作霖跟冯玉祥一拍即合,随即将攻打热河的奉军主力调往山海关。
为了配合奉军的陆军部队从正面强攻山海关,张作霖还把从德国和日本购买的十多架战斗机投入战场,对镇守山海关的直军阵地实施轮番轰炸。
在奉军飞机的协同作战之下,直军镇守的长达十五公里的战线几度出现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身在北洋政府总统府的曹锟收到了一份密电,内容当中写道:
“冯玉祥已经驻兵古北口,止步不前,情况可疑。”
看完这份密电,曹锟觉得有问题,于是对身边的北洋政府陆军总长陆锦说道:“你拿四百大洋送给译电员,让他亲自前往古北口看看第三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是,当陆锦找到译电员的时候,只是对他破口大骂了一顿,并没有提及四百大洋的事情,也没有让他前往古北口调查第三军。
刚一进入1924年10月,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出现变化,奉军将领郭松龄眼看从正面强攻不下山海关,于是提议:“绕开正面战场,从侧面攻击九门口。”
九门口在山海关西北十公里处,是另一条通向关内的重要关隘,郭松龄亲自率领三个步兵团和一个山炮营突袭九门口,防备不足的直军顿时乱作一团,布置的防线也是一击即溃。
随着九门口的失守,意味着奉军已经突破了长城防线,进入关内之后可以从后面夹击镇守山海关的直军。
奉军一旦形成了这种“前后夹击”的态势,山海关战场的直军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境地。
九门口失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这让曹锟和吴佩孚感到十分震惊,吴佩孚于10月10是紧急乘坐火车前往山海关前线进行督战,并且将镇守京师的直系第三师也一同调往前线增援。
其实,早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之前,冯玉祥和吴佩孚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公开化,而吴佩孚也对冯玉祥起了疑心,他在出发前线之前,专门安排讨逆军副总司令王承斌统一指挥第二军和第三军。
吴佩孚的目的是让王承斌时刻监视冯玉祥的动向。
不仅如此,吴佩孚还派出胡景翼率领一支部队跟在冯玉祥的后面,并且向他下达口头指令说:“如果发现冯玉祥有异常举动,你可以就近处决!”
然而,吴佩孚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安排的王承斌和胡景翼两人,早就跟冯玉祥走到了一起。
此时驻扎在古北口的冯玉祥也得到了九门口失守的消息,为了进一步证实消息的真伪,他专门给吴佩孚发送了一封电报,从侧面询问山海关的战况。
很快,冯玉祥就收到了来自吴佩孚的回电,其中写了一句:
“此间形势危急,恐难挽回颓势。”
因此,冯玉祥猜测,山海关的直军肯定遇到了麻烦。
随后,冯玉祥又接到留守在后方的第三军司令部发来的一份密电:
“前方战事紧急,吴佩孚已将长辛店、丰台一带所驻第三师悉数调往前方。”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冯玉祥大喜过望,因为他知道,吴佩孚能够把直系第三师调往前线作战,说明山海关的战事已经是万分紧急,否则他也不会把直系第三军调出京城。
冯玉祥意识到,此时的京城已经兵力空虚,到了第三军班师回京发动政变的时候了。
1924年10月19日,冯玉祥在滦县召开了一次秘密军事会议,命令第三军各支部队迅速返回北京。
除此之外,冯玉祥还做出了周密部署:命令李鸣钟率领一个旅直奔长辛店,截断京汉铁路和京奉铁路;命令胡景翼率领部队火速南下,攻占京奉铁路的军粮城和滦州一带,防止直军回京增援;命令鹿钟麟率领部队快速返回京城,同时命令已经抵达承德的张之江和宋哲元也返回京城。
与此同时,冯玉祥要求一切行动都要秘密进行,封锁所有消息,沿途设置岗哨,凡是从热河进入北京的行人一律禁止通行。
1922年10月21日深夜,曹锟正在北京的总统府内打着麻将,这场牌局正是北京卫戍司令孙岳的夫人崔雪琴安排的,她的目的是监视总统府的动向。
然而,曹锟并不知道,冯玉祥的一支部队已经秘密返回京城,此时正在向安定门靠近。
孙岳则坐镇北京卫戍警备司令部,他一边等待崔雪琴汇报总统府的情况,一边布置占领京城的重要部门,时刻等候冯玉祥的到来。
曹锟的牌瘾很大,只要一打起麻将,就把所有事情都抛在了脑后,直到崔雪琴起身告辞,牌局才算结束。
崔雪琴一走出总统府,马上来到北京卫戍警备司令部,向孙岳汇报总统府的情况。
曹锟
负责保卫总统府的卫队旅此时正在保定驻守,留在京城的只有一个卫队团的兵力。在孙岳的策划下,卫队团团长等人也被请到旃檀寺的北京卫戍警备司令部里打麻将。
直到这个时候,整个总统府几乎是毫无戒备。
1924年10月22日凌晨两时,鹿钟麟率领的先头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从古北口抵达京城安定门下,已经在此恭候多时的孙岳马上下令打开城门。
鹿钟麟进入北京城内之后,在孙岳的指引下,迅速就占领了北京火车站、电报局、电话局等主要部门,并且派兵把守了北京城内的各条交通要道。
随后,孙岳派出一个营的兵力赶往总统府,将总统府团团包围了起来。
直到10月22日黎明时分,鹿钟麟将整个北京城控制在了自己手里,而负责守卫总统府的一个卫队团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抵抗,就全部缴械投降。
这场军事政变就是著名的“北京政变”。
当北京的民众早晨起床之后,突然发现街上到处都是冯玉祥的部队,他们这才意识到,昨天晚上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
冯玉祥利用北京城里的孙岳作为内应,以最短的时间之内控制了整个北京城,还擒住了北洋政府总统曹锟,无疑是一场比较成功的军事政变。
“北京政变”发生之后的第二天,冯玉祥、孙岳和胡景翼等人联名发出“呼吁和平通电”,要求曹锟下令停止战争,免去吴佩孚的所有职务。
除此之外,总统府财务总管李彦青、曹锟的弟弟曹锐等人,纷纷遭到逮捕。
当得知是冯玉祥发动的这场“北京政变”时,曹锟顿时伤心不已,眼看大势已去,他被迫交出北洋政府总统大印。
然而,冯玉祥并没有杀害曹锟,只是让他主动提出辞去总统职务,然后囚禁于中南海的延庆楼。
1924年10月24日,曹锟被迫以总统的名义签署停战令,正式宣布解除吴佩孚的直鲁豫巡阅使职务。
来源:闲来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