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参考文章:《发酵食品与免疫健康的关联性研究》中国营养学会期刊,2024年2月声明: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章:《发酵食品与免疫健康的关联性研究》中国营养学会期刊,2024年2月
发酵食品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瑰宝,不仅富含多种益生菌与营养物质,还被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具有显著的抗炎功效。这类食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然而,您是否了解并非所有发酵食品都适合每个人,选择不当或食用方式不正确,反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上周,我婆婆突然抱怨关节疼痛加剧,作为一名营养师,我第一时间调整了她的饮食结构,增加了优质发酵食品的摄入。短短两周后,她的症状明显缓解,这让我再次确信发酵食品的抗炎潜力。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低度炎症是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而发酵食品中的活性成分能通过多种机制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显示,每周摄入5次以上发酵食品的人群,体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几乎不摄入者低23%。
酸奶作为最常见的发酵乳制品,富含多种益生菌,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每100克优质原味酸奶含有约10^7-10^9 CFU的活性益生菌,这些微生物在肠道中形成一道生物屏障。
益生菌的抗炎机制在于它们能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其中丁酸盐能直接抑制炎症因子NF-κB的活化,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丹麦一项涉及2,743名成年人的追踪调查发现,每天摄入200毫升以上酸奶的人群,其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比对照组低37%。
我家冰箱里常备的是无糖原味酸奶,小贴士是:选购时应查看活菌数量,避免高温加热处理,否则会破坏其中的有益菌群。对于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版本。
去年我参加营养学研讨会时,一位韩国同行分享了泡菜对健康的多重益处,回家后我立刻学习制作并加入家庭食谱,孩子们出乎意料地也很喜欢这种酸脆可口的配菜。
正宗的韩式泡菜经过乳酸发酵过程,每100克含有约10^8 CFU的乳酸菌,同时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多种植物活性物质。植物乳杆菌是泡菜中的主要益生菌,它能产生多种抗炎成分,包括γ-氨基丁酸(GABA),这种物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一项在首尔大学进行的研究显示,连续8周每天食用85克传统发酵泡菜的实验组,其血清中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平均下降了19.3%,同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增加了43%。
不过需要注意,市售泡菜钠含量较高,每100克可含有1.5-2克钠,高血压和肾病患者应适量食用。自制泡菜时可减少盐分用量,并添加苹果或梨等水果增加甜味,减少盐的使用。
纳豆酶是纳豆中最具特色的活性成分,这种蛋白酶每克纳豆含量约为1,000-1,200 FU(纤溶单位)。它具有显著的纤溶活性,能分解血栓相关蛋白,改善血液循环,间接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日本东北地区居民平均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一地区人群纳豆摄入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一项针对4,500名45-74岁日本居民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每周食用纳豆5次以上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比几乎不食用者低22%。
我曾经对纳豆的黏稠质感和独特气味感到排斥,但了解到其卓越的健康益处后,我开始尝试将其与米饭、蔬菜混合食用,慢慢地全家人都接受了这种食物。对于纳豆初尝者,可以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配合酱油和芥末可减轻其特殊气味。
需要提醒的是,纳豆含有较高的维生素K2(每100克含约1100μg),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的患者应谨慎食用,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康普茶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发酵茶饮,经由特定的酵母和细菌共同发酵而成。我最初接触康普茶是在一次营养师研讨会上,回家后开始自制,现在它已成为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每100毫升康普茶含有约1-2克有机酸,包括乙酸、葡萄糖酸和乳酸,这些酸性物质能抑制有害细菌生长,同时促进肠道健康菌群繁殖。康普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可达到10-40mg/100ml,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一项实验室研究证实,康普茶提取物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6的产生效率达41%,并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您是否注意到,喝完康普茶后有时会感到轻微的酸味和微弱的气泡感?这正是其中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的存在证明。初次饮用者应从小剂量(如50-100ml/天)开始,逐渐增加至200-300ml/天,以避免消化不适。
同时要注意,康普茶含有少量酒精(0.5%-2%),特定人群如孕妇、酒精过敏者和儿童应谨慎饮用。
作为一名营养师妈妈,我深知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发酵食品虽好,但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适量食用。正如我常对家人说的那样:"食物是最好的药物,但前提是适合自己的体质和需求。"
您家中是否已经将这些抗炎发酵食品纳入日常饮食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食用经验和心得体会!
来源:贾医生健康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