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埯,读[ǎn],意思是点播种子挖的小坑)。
雨生百谷、重农敬农;
人文始祖,仓颉造字。
谷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联合国还专门为它设立了“国际中文日”;
它的含义,远远不仅于此。
谷雨是所有汉文化圈
都应当记住的日子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埯,读[ǎn],意思是点播种子挖的小坑)。
这一天,全国许多地方都春雷阵阵,雨天润地。许多朋友都很惊讶: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和天时配合得这么准?
江虹“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之“谷雨”
谷雨和“国际中文日”有什么关系?
谷雨的到来,代表着暮春已至,夏日将临;夜风徐徐,鸟宿蛙鸣;花瓣飘落,瓜果暗结。谷雨不仅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还是国际上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节日。
2010年,联合国特别为它设立了“国际中文日”,推动中文在全球的传播。为什么“国际中文日”要定在“谷雨”这一天呢?难道是一种巧合?
其实,这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有关。而“仓颉造字”,在很多西方人看来,是神秘的东方文化有文字记载的起源,对汉文化来讲,有极其深刻的含义。
传说仓颉造字,天降谷雨
“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与轩辕黄帝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从春秋开始,中华民族就有“谷雨节,拜仓颉[jié]”的传统。
史书记载,仓颉是轩辕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现在看来,应该就像戴眼镜的学者。
当时人们结绳以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使用这种最质朴的方法。
后来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龟甲、陶器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轩辕黄帝时期,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衣食住行以及战争所需要的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子等等。
随着这些发明创造、历史演变、文明渐进,需要面对的事物越来越复杂,看到的动植物越来越多,需要记载的事件也越来越繁琐。格物致知,名目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记事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于是有了创造文字的迫切需求。
作为史官的仓颉,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仓颉通过“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意思是说他通过观察天象、辩识鸟兽的足迹,整理得到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黄帝为了嘉奖仓颉,赐给他一个姓,叫“仓”。
古文的“仓”,是这样写的:倉,意思是收藏谷物的建筑,意寓“富足”的意思。
“倉”字下面是“君”,上面是“人”,一种解释是:赐姓为“倉”,因为你是人中君子。
另一种说法是:仓颉造字,这个人的成就在君王之上,故赐姓为“倉”。
可见轩辕黄帝对仓颉、对文字的尊重。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言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这本书将“仓颉造字”正式记载在文化史上。
无论历史上是否有仓颉这个人,“仓颉造字”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之一。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史
“仓颉造字”只是一个传说。如果要仔细较真儿的话,出土实物可以考证的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大约7000-8000年前。
最初的文字,有的刻在陶器上,有的刻在龟甲上,有的刻在玉器上。这些文字符号,有的是象形文字,有的是抽象的符号,但是这些符号还不能形成文字体系。就像牙牙学语的婴儿,只能发出简单的声音。
而现存的最早成体系的汉字,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商、周的一些文字,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大多数在春秋战国、焚书坑儒中逐渐失传。但这个文化符号的秘密,一直悄悄的流传、隐藏、演化成近现代汉字,这就是成体系的汉字的根源。
公元1899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学者,在买回来的中药中,发现了药材里有一种“龙骨”,也就是龟甲的上面,刻画着一些神奇的符号。
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经过悉心研究,发现了“甲骨文”,后来的甲骨文公司Oracle,就是借用了这个名字,希望能成为这个领域的No.1。
甲骨文是古代祭祀、占卜刻在龟背、牛羊骨上的文字符号,相当于当时的“大事记”。
与甲骨文同一时期的“金文”,则是铸造在青铜器等金属器皿上面的文字符号。
这些符号很重要,是人类语言和思维进步的阶梯。
几千年后,西方语言符号学的鼻祖“索绪尔”,将语言学发展为符号学,跨越了简单的字词句研究,延申到符号、指向(所指和能指)的哲学意义。
但这些发展的起点,仍然要从原始符号研究开始。
符号很重要,甲骨文和金文也很重要。你要是读懂了几百个这样的符号,估计可以直接本硕博连读,考大学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回到汉字的历史。
战国时期,出现了更多的文字,也出现了更多的载体。这些文字被刻写或印在陶器、石器、玉器、货币、书简和布帛上,虽然大同小异,但并不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意思是说,统一文字、统一交通。这种统一的文字,被称为“小篆”。
“小篆”是当时秦朝颁布的官方文字,英语叫做small seal script,seal有印章的意思,意为官方文字。
但当时官府抄写文书的小吏,也叫“隶”(所以在某些时候,“吏”“隶”可以通用),他们搞了一点小动作,居然改变了汉字的历史。
这些“隶”,虽然叫“吏”,其实和官府低层的仆人差不多。他们为了抄写方便,把小篆的笔画做了一些修改,便于抄写,这就是“隶书”。
这些小“隶”,记载了历史,也改变了历史。所以历史也给了他们一个公正的回报,把这种字体称为“隶书”。后来无论怎么发展,隶书都是最好看的字体之一。
难怪一位伟人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不知道这里的“人民”,是否包括这些“小隶”?
隶书是中国汉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从隶书开始,象形文字的图像,开始方块化,有了笔画系统。
隶书之后,汉朝末年,产生了楷书。楷书更加方正有规律,横平竖直,但少了一些曲线美,多了一些中庸气。
楷书后面,又产生了行书、草书。
中国汉字的结构和造字方法
了解了汉字的历史,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仓颉造字”,更有文化范儿,就要学习一些最基础的汉字造字方法,了解一点点汉字的起源、发展的结构与方法。
或许你也能够从这些造字方法中,学会一些技巧,创造出新的字体呢?汉语是发展的,汉字也是发展的。
这些方法,和“写字”、“印字”、“刻字”有关系,但不完全相同。
真广法师真迹:艰险自得力,金石不随波
书法、篆刻艺术对我们来说,比较难,但认识造字的四种方法,这就简单多了,读者只需要记住汉字有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形声文字四种造字方法即可。
这四种造字方法,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虽然人类的思维结构,借助于这些文字符号越来越复杂,但这四种造字方法,其实就像计算机原理中的0和1的组合一样。
象形文字:完全由图形演变而来,比如“火”、“水”、“日”、“月”。您看这像不像火、像不像水、像不像太阳、像不像月亮?
指事文字:刀上加一点为刃,指出这里是锋利的刃;上、下、旦都是指事文字;旦,太阳从地面生起的意思。一个日字,下面一横代表地面。
会意文字:人山为仙,仙人住在山中;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人言为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言之有信。最有意思的是会意文字中的“男”:男人就是在田里用力干活的人。
形声文字:字体的组成,一个部分表示读音,一个部分表示关联的含义。比如“骑”,与马有关,读音为“奇”。有人就会问:“财”是形声字吗?是的,古代以贝壳为钱币,所以财富的财,以贝为偏旁,以“才”为读音。
这些象形、指事文字,都包含着古人最直接的发现;这些会意、形声字,都有许多朴素的哲学道理。
仓颉造字和谷雨有什么关系?
再回到仓颉造字和谷雨的传说。
轩辕黄帝,内以农为本,以发明创造为推动力;外战炎帝、擒蚩尤,武功赫赫,四海宾服。
轩辕皇帝能够成为五帝之首,被称为华夏的创始人、“人文初祖”、中华民族敬仰的神,如果这些文治武功没有记载,那将是多大的遗憾!
冬青先生为海外华人手书《族魂》
所以仓颉造字,不仅能够格物致知,帮助人们记载和交流,还能够记载和传承历史,凝聚中华民族之魂。当然,文字能够帮助人们整理思想、创造未来,那是后话。
因仓颉造字有功,黄帝令天下臣民共习之。而中华民族信仰的“上帝”——玉皇大帝,也深受感动,重奖仓颉以金人。
但是仓颉认为金人和文字均属“天下之物”,文字不可独占,金人不可独享。
当时天干地燥,草木枯黄。仓颉只祈求五谷丰登,天下富足。至于文以载道,武威怀柔,那是后人需要面对的事情,仓颉只希望大家能够吃饱饭。
仓颉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惊天动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过去有仓颉创造了书写文字,(感动了上天),因而天降谷雨,鬼神都感动得夜里大哭”。
把谷雨说成是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这是神话传说;换一种说法,这场重要的雨,让庄稼茁壮成长,产出了无数的谷米,这是希望。
后人遂将此节气定名为“谷雨”,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充满希望的一个节气。
从此,华夏大地许多地方就有了“谷雨祭仓颉”的传统习俗。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仓颉庙,其中以陕西白水县史官仓颉庙为盛,“千秋仓颉庙,华夏文明根”,谷雨祭祀仓颉,历经数千年,而约定成俗,这里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
而河南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的“仓颉陵”,这里被称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仓颉在这里被誉为“三教之祖”、“万圣之宗”,自汉朝以来,为历代贤哲文人朝拜。
河南仓颉陵
仓颉和谷雨的启发
今天我们记住仓颉,记住谷雨,记住汉字,对现实有很多启发。
一是全球文化传播,汉字为本。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以汉字为本,汉语为桥,汉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老外”的欢迎,很多外国朋友通过学习汉语改变了命运。
二是不忘农时,粮食为本。今年的蝗灾和粮食危机,再次提醒国人,在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的时刻,更需要丢掉幻想,“广积粮、不称霸”,重农敬农,粮食为本。
三是不论作家、学者、白领、网红、主播还是大V,无论AI还是机器人,仓颉都是文化工作者心中的神。敬与不敬,仓颉都在那里……
敬仓颉,就是敬文字、敬文明、敬祖宗;
敬文字,就是不妄写、不伪书、不昧作;
谨以记。
(本文部分图片和内容参考和间接引用了《汉字的智慧》英文版,《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版,引用了中国科技馆老馆长王渝生的智慧,并征得苗冬青先生、真广师傅、江虹老师同意,借用了他们的作品。特此致谢!)
原创文字,感谢阅读。关注、转发“会飞的老船长”,呵护内心恒亮的光
来源:会飞的老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