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放,这个词在古装剧里常常出现,看似只是把人赶到远方,但在清朝,它可没那么简单。清朝的流放,那可是仅次于死刑的严重惩罚,被列为五大主刑之一,五刑从轻到重,分别是笞、杖、徒、流、死 。
在清朝,有这么一种刑罚,一旦被判,比死刑还让人绝望,那就是流放。
流放,这个词在古装剧里常常出现,看似只是把人赶到远方,但在清朝,它可没那么简单。清朝的流放,那可是仅次于死刑的严重惩罚,被列为五大主刑之一,五刑从轻到重,分别是笞、杖、徒、流、死 。
顺治年间,满清入关后,就把流刑编入《大清律例》,正式将其作为一种官方刑罚确定下来。那些获罪的文人、官吏,明代旧臣、反叛士兵等等,统统都有可能成为被发配边疆的对象。
起初,犯人大多被押送到辽宁的尚阳堡关押。但后来,随着东北地区逐渐解禁,流放范围扩大到黑龙江,像宁古塔、瑷珲(黑河)及阿勒楚喀(阿城)这些地方,都成了犯人噩梦的开始,其中又以宁古塔最为出名,被流放的人数最多,而且很多都是地位显赫之人。
宁古塔,听名字还以为是座塔,实际上它是一个地方,在今天的黑龙江。在清朝初期,这里可不像现在这样繁华,那时的宁古塔,完全就是个未开化的地方,经济落后,文化荒芜,再加上地处北部边塞,天寒地冻,野兽横行,道路还难行,简直就是人间炼狱,也因此成了当时最残酷的流放地。
从京师押送犯人到宁古塔,那路程可太远了,足足有4000里地。而且法律还明确规定,犯人每天行程不得低于50里地,这3000里外的流放地,必须在60日以内抵达,所以从京城到宁古塔的犯人,得在80日内赶到,不然押送官就得遭受和罪犯一样的残酷极刑。
这在古代,交通道路落后,每天要在雪地里疾行50里,对那些养尊处优的罪犯来说,简直是身体的极限考验。很多人还没走到吉林地界,就因为受不了寒冷和长途跋涉,冻死累死在路上。更惨的是,被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很多都是犯了株连之罪,整个家族都得一起远行。那些裹着三寸金莲的妇女,以前可能高高在上,从来没走过远路,现在也只能靠着那小巧的三寸金莲,艰难地行走在冰天雪地中。一路上,要经过荒无人烟的古道,还有瘴气弥漫、虎狼出没的原始森林,能活着到达的,寥寥无几。
流放途中的日子,那叫一个惨。除了吃饭的时候,犯人必须一直戴着枷锁,如果不给押送的人行贿,那枷锁就会紧紧地嵌在身体上,磨得血肉模糊。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本来就需要高热量食物补充能量,可这些流人的食物却少得可怜。按照律例规定,流人每人每天只有8两口粮,15岁以下的还得减半。就这点口粮,仅仅能保证不被饿死。可即便如此,押送官员还会想尽办法克扣,到犯人手里的,一天也就6两左右。
宁古塔的流人,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提防凶猛的野兽,同时还得完成日行50里的路程任务。据清代史料统计,流人的死亡率竟然高达三分之二,很多人不是半道被虎狼吃掉,就是被猿猴抓走,甚至还有被饥饿的人吃掉的,能活下来才是奇迹。
好不容易到达宁古塔,这也并不意味着解脱,而是另一种苦难的开始。不管你以前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一旦成了流人,就立马沦为阶下囚,全家都得在戍所接受管制。进入戍所一带的官庄后,就彻底失去自由,得接受庄头的管束,过着农奴一样的生活。
清政府对流人的子孙也有各种严苛管束,流人子孙世代为奴,如果辱骂官庄的大家长,大家长可以随意处置,甚至可以将其处死,官府都不会过问。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很多流人不堪重负,选择逃藏隐匿。但在这冰冻三尺的苦寒之地,逃跑又谈何容易。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南方,流人或许还能靠种植稻米生存,可在宁古塔,他们只能打猎采集,挖人参、猎获狍子、野鹿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可这又谈何容易,很多人在这过程中,因饥寒交迫死在外面,再也没能回来。
那些没逃跑的流人,日子也不好过。每天用斧头敲碎冰块,化雪为水补充水分,一日三餐就是在小炉子上煮些稗子充饥,勉强维持温饱。清廷对流人的家族还有明确规定,一般案犯在规定时期内可以赎罪返回原籍,但罪情重大的,即便服刑很久,年岁已高,也不准减释,更不准赎身,子孙也要世世代代为奴,不准出户为民。
恶劣的生存环境,高压的劳作方式,让这些流人对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一些人不堪忍受磨难,选择结束生命,但也有一些坚韧乐观的人,在这极寒之地努力寻找着光明。1661年,宁古塔来了一批从江南来的文人士子,他们平日里吟诗作对,却因家人获罪受牵连。来到这苦寒之地,他们没有放弃,通过赠送字画、教导看守官子女学习中原文化等方式,暂时摆脱了枷锁的束缚。这年重阳节,18位流放文人相约登高,吟诗作对抒发思乡情怀,还成立了“七子之会”社团,把酒言欢、吟诗作乐,给他们痛苦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这些文人逆境生长,留下了无数名诗雅集 ,比如方拱乾的《何陋居集》,收诗近千首,全是在流放途中或宁古塔所作,是真正意义上黑龙江的第一部诗集;吴兆骞既是清代唯一的边塞诗人,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边塞诗人。这些文化流人被遣戍东北后,还积极传播文化知识,让中原文化大规模传入宁古塔地区,改变了当地的教育文化。
清朝时期被判流放,尤其是被流放到宁古塔,那真的是无比可怕,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摧残,许多人宁愿一死也不愿踏上这条流放之路。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刑罚的残酷,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来源:纪双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