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点(瘀斑)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点(瘀斑)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脑膜炎双球菌具有荚膜,能抵抗白细胞的吞作用。患者或带菌者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通过飞沫传播。大多数不发病,成为带菌者。2%~3%机体抵抗力低下者,病菌到达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2.病理变化(1)上呼吸道感染期 细菌在鼻咽部黏膜繁殖,经2~4天潜伏期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病理变化为黏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分泌物增多。1~2天后,部分患者进入败血症期。(2)败血症期患者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瘀点,为细菌栓塞在小血管和内毒素对血管壁损害所致的出血灶,该处刮片也常可找见细菌。
(3)脑膜炎症期此期的特征性病变是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
来源:蜜雪冰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