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分类及关联个股分类及细分领域梳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20:28 1

摘要:智能驾驶按自动化程度分为L0-L5级,其中**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技术分水岭,2025年成为规模化落地关键窗口期。其核心特征包括:

一、智能驾驶技术分级与核心特征

智能驾驶按自动化程度分为L0-L5级,其中**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是技术分水岭,2025年成为规模化落地关键窗口期。其核心特征包括:

• 责任转移:事故责任首次从驾驶员转向车企(如北京、武汉2025年4月实施的法规明确此规则)。

• 硬件冗余:需激光雷达、多摄像头、高精度地图等多传感器融合,算力要求超30 TOPS。

• 场景扩展:支持城市道路、复杂路口等开放场景,如华为ADS 3.0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覆盖。

二、核心产业链与关联个股

以下从感知-决策-执行-车路协同-测试仿真五大环节,结合技术突破与量产进度,梳理细分领域及龙头企业:

1. 感知系统:智能驾驶的「火眼金睛」

• 激光雷达:L3级标配硬件,成本降至2600元/颗推动规模化装车。

◦ 速腾聚创(未上市):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EM平台获8家主机厂45款车型定点,EM4(500线以上)与E1(全固态)成为Robotaxi首选方案。

◦ 禾赛科技(HSAI.US/02412.HK):ATX系列2025年量产,ETX(800线、400米测距)获海外车企定点,计划2026年交付。

• 摄像头与视觉芯片:纯视觉方案(如小鹏MONA 03)与多传感器融合并存。

◦ 联创电子:特斯拉HW5.0平台摄像头独家供应商,全球车载ADAS镜头市占率20%。

◦ 韦尔股份:车载CIS芯片国内市占率超30%,2025年推出8MP高动态范围产品。

• 毫米波雷达:升级至4D成像技术,提升角分辨率。

◦ 华阳集团:华为、百度ADAS解决方案核心供应商,4D毫米波雷达获理想、蔚来定点。

• 高精度地图:厘米级数据支撑路径规划,四维图新占据国内60%市场。

◦ 四维图新:覆盖全国44万公里高速,动态交通信息更新速度达1分钟/次,支持特斯拉、宝马L3级功能。

2. 决策系统:智能驾驶的「最强大脑」

• 智能驾驶芯片:算力竞赛白热化,国产替代加速。

◦ 地平线(未上市):征程6系列2025年量产,征程6P算力超254 TOPS,首发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覆盖21款车型。

◦ 华为昇腾(未上市):昇腾610芯片算力400 TOPS,MDC计算平台支持问界系列城市NOA,千公里接管次数<0.5次。

• 算法与操作系统:端到端大模型成为主流。

◦ 中科创达:智能驾驶OS市占率25%,滴水OS 2.0支持高通QAM8797芯片部署140亿参数大模型,与奥迪合作实现“油电同智”。

◦ 光庭信息:高精地图算法市占率15%,时空数据融合专利超200项,服务百度萝卜快跑。

• 域控制器:算力集中化核心载体。

◦ 德赛西威:国内市占率35%,英伟达Orin域控制器支持小鹏XNGP、理想L9,高阶智驾收入占比超40%。

3. 执行系统:智能驾驶的「肌肉与神经」

• 线控底盘:实现转向、制动精准控制,技术壁垒极高。

◦ 伯特利:线控制动国内市占率40%,EMB(电子机械制动)技术对标博世,获特斯拉、吉利订单。

◦ 拓普集团:线控转向量产中,适配L4级自动驾驶,配套蔚来、小鹏。

• 车身控制:支持多模态指令协同。

◦ 均胜电子: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市占率18%,反应速度0.01秒,配套特斯拉、大众。

4. 车路协同:智能驾驶的「超级外挂」

• 通信模组:5G+C-V2X实现车-路-云实时交互。

◦ 高鸿股份:全球首款C-V2X车规级模组DMD3A量产,与奕斯伟合作的40nm芯片进入流片阶段,成本较高通方案低50%。

• 路侧设备:智慧路口改造核心硬件。

◦ 千方科技: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主导者,“鲲巢·双智路口”支持L4级应用,订单年增80%。

5. 测试仿真:智能驾驶的「虚拟驾校」

• 仿真测试:降低实车测试成本,提升极端场景覆盖。

◦ 赛目科技(未上市):国内ICV测试市占率5.3%,仿真测试软件市占率5.9%,服务比亚迪、小鹏。

• 数据标注:支撑算法训练,众包模式成趋势。

◦ 海天瑞声:智能驾驶数据标注市占率超15%,覆盖激光雷达点云、摄像头图像等多模态数据。

三、细分领域机会与风险提示

1. 高确定性赛道

◦ 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受益于L3级硬件标配,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

◦ 车路协同:高鸿股份、千方科技深度参与新基建,北京、上海示范区扩容带来订单放量。

◦ 线控底盘:伯特利、拓普集团国产替代率超60%,特斯拉、比亚迪订单驱动业绩增长。

2. 技术突破方向

◦ 端到端大模型:华为ADS 3.0、小鹏V6采用该架构,复杂场景通过率提升90%。

◦ 全固态激光雷达:速腾聚创E1、禾赛FTX计划2026年量产,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可靠性。

◦ 车规级芯片:地平线征程6、华为昇腾610打破英伟达垄断,2025年国产市占率有望超30%。

3. 风险与挑战

◦ 技术替代风险:特斯拉FSD入华可能冲击本土供应商(如中科创达、德赛西威)。

◦ 数据合规压力:欧盟《数字市场法案》、中国《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本地化存储,增加车企运营成本。

◦ 长尾场景难题:极端天气(如暴雨、暴雪)下传感器性能衰减,需结合V2X路侧感知补充。

四、投资策略建议

• 短期(2025年):关注激光雷达(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线控底盘(伯特利)、车路协同(高鸿股份),受益于L3级量产启动与政策红利。

• 中期(2026-2027年):布局车规级芯片(地平线)、端到端大模型(华为、小鹏)、全固态激光雷达(速腾聚创),把握技术迭代红利。

• 长期(2028年后):聚焦车路云一体化(中科创达、四维图新)、Robotaxi(滴滴、百度)、商用车自动驾驶(视驭科技),抢占万亿级出行服务市场。

五、典型案例与技术突破

1. 华为与奥迪合作:基于E³ 1.2电子电气架构,实现燃油车与电动车“油电同智”,曲面双激光雷达方案兼顾美学与性能,2025年PPE平台车型支持城市NOA。

2. 特斯拉HW5.0芯片:算力达2500 TOPS,支持无监督学习算法,2025年量产车型将实现“影子模式”全球数据闭环。

3. 中科创达滴水OS 2.0:融合高通QAM8797芯片,部署140亿参数大模型,实现端侧智能闭环与舱驾融合,2026年量产交付吉利高端车型。

六、国际竞争格局与中国优势

• 美国:以“单车智能”为主,特斯拉FSD、Waymo Robotaxi技术领先,但成本高企且法规滞后。

• 欧洲:聚焦“安全冗余”,奔驰Drive Pilot获全球首个L3认证,但数据隐私限制制约创新。

• 中国:依托“车路云一体化”战略,华为、小鹏等企业在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成本控制、政策支持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2025年L3新车渗透率有望突破20%。

智能驾驶正从“辅助工具”向“出行服务”跃迁,激光雷达、车规级芯片、线控底盘、车路协同是当前核心赛道,华为、地平线、速腾聚创、伯特利、高鸿股份等企业凭借技术卡位与量产能力,有望成为产业链核心受益者。投资者需紧扣“政策催化-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主线,动态评估企业研发投入与订单转化效率,在行业变革中捕捉超额收益。

所涉个股仅为总结梳理,绝非推荐,不作为任何买卖依据!

—本文由半闲生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来源:半闲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