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已将布地奈德列入重点监控药!安全服用注意七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0:20 1

摘要:布地奈德,这个名字听来陌生,其实在药店里价格不低,用的人不少。如今被卫健委点名纳入重点监控名单,一下子吊足了大家胃口:这药到底咋回事?该不该继续用?

气喘、咳嗽,本以为是小毛病,殊不知背后常常与呼吸道炎症脱不开干系。

布地奈德,这个名字听来陌生,其实在药店里价格不低,用的人不少。如今被卫健委点名纳入重点监控名单,一下子吊足了大家胃口:这药到底咋回事?该不该继续用?

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一类,主要靠它来减轻呼吸道炎症。常见于雾化吸入,也有胶囊、鼻喷剂等剂型。说白了它干的就是给发炎的呼吸道“灭火”。

临床上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用它并不稀奇。它的优点是起效快、局部作用强,全身副作用相对少。但正因为“好用”,有些人长期依赖不规范使用,埋下后患。

数据表明,国内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在近十年里增加了三倍以上,布地奈德就在榜单上。过快的增长趋势,也促使国家层面要管一管。

很多人一听到“监控”就紧张,好像这个药很危险,其实这是误解。重点监控指的是:药用量大、使用人群广,一旦管不住,就容易出乱子。比如乱用、滥用、过度依赖。

布地奈德最大的问题不是药本身,而是用错方式。比如有人为了求快,自己在家天天雾化,没有医生指导,还随意加大剂量。结果短期舒服了,长期却出现嗓子沙哑、口腔念珠菌感染,有的孩子甚至影响到生长发育。

打个比方,这药就像厨房里火力很猛的煤气灶,用对了能炒出好菜,用错了分分钟糊锅,还可能把厨房点着。

布地奈德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用得稳”。下面七点,算是老医生反复叮嘱的“顺口溜”,记住了少吃亏。

一是剂量要稳,医生咋定就咋用,别自己瞎加或骤停,急性加重也不能盲目猛加。

二是方式要对,雾化要规范,喷雾要吸入到位,别呼啦吞下去了,那不光浪费还加大副作用。

三是时间要控,长期需要用药的,得定期复查,看看肺功能和副作用,不能一用几十年不回头。

四是口腔要护,每次用完要漱口,减少真菌感染,不然白白长出“一嘴花斑”。

五是人群要辨,儿童用药格外谨慎,医生会权衡生长发育的影响,家长千万别图省事乱给。

六是联用要慎,同时使用其他激素或免疫抑制药,要小心叠加效果,具体如何得听医生一句话。

七是心理要明,别把布地奈德当成“止咳灵丹”,它针对的是炎症,不是一停药咳的毛病就会根治。

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布地奈德热度攀升,不光是疾病高发,更和社会背景有关。

一方面,城市空气质量、过敏性体质人群的增加,让呼吸病越发普遍。数据显示,我国哮喘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慢阻肺患者更是接近一亿。疾病多了,需求自然上去。

另一方面,医疗观念还存在差距。有人觉得“进口的、贵的药就是好”,甚至盲目追捧。布地奈德在不少地方成了“万能雾化药”,发烧、咳嗽一来就要求上。这种习惯,让药被推到了重点监控的风口浪尖。

还有个不得不提的情况,就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医院指导到位,病人用药规范;有的地方随手一开,没人管你怎么用。长此以往,差距就出现了。

从社会角度看,这次纳入重点监控,也算是在提醒大众:别把药当“万能灵药”,要回归到科学、合理、规范的使用。

在门诊见过不少布地奈德用药的患者,有些已经依赖感十足。小孩家长常说:“雾化一做,立马好,停了又反复。”其实这是典型的炎症未完全控制、长期方案不到位。

本质上,它只是个“工具”,不能取代系统管理。哮喘、慢阻肺的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康复计划,比如规律监测、长期随访,而不是单纯靠药压着。

也想告诉大家一句:药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药,用错场合、用错方法,最后都可能变成麻烦。

布地奈德被重点监控,并非妖魔化,而是提醒大家别走偏路。药没错,错的是人心里那点“图快省事”的心思。规矩用药、遵医嘱,少走弯路。

健康这事,说到底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点耐心和长远眼光。正是这份“慢”,才是真正的快。

大家怎么看布地奈德被重点监控这件事?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用药经历?欢迎说一说。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卫健委. 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23年版[R]. 202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04):311-332.

声明:以上内容为健康科普,非诊疗建议,文章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小医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