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县:活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建设“量变”到“质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6:34 1

摘要: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乐业县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大力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推动乡村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实践中,乐业县巧用科技赋能农产品产业,传承黄文秀优秀品质锻造出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乡村振兴队伍,发挥生态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果显著。

编者按: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乐业县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大力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推动乡村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实践中,乐业县巧用科技赋能农产品产业,传承黄文秀优秀品质锻造出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乡村振兴队伍,发挥生态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果显著。为此,特别推出《解锁天赐乐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密码系列报道》,聚焦乐业县乡(镇)及相关单位实践,深挖创新经验,展现乡村振兴生动场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共同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

近年来,乐业县活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乡村建设与治理,成果显著,板洪村、夏福村等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中的闪耀之星。

百坭新村。乐业县委宣传部供图

科学规划,勾勒乡村发展壮美蓝图

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先手棋”。乐业县秉持因地制宜原则,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规划先行理念,制定并下发《乐业县学用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乡村建设的目标、路径与重点任务,为乡村发展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南。

《乐业县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实施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十大提升工程”,构建起文旅主导型、“三农”优先型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系,从发展思路层面为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推动乡村特色发展,乐业县依据各村实际,将全县89个行政村(社区)精准划分为示范村、重点整治村、提升村三类,分别制定差异化建设方案。

在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火卖村,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优势,编制详细旅游发展规划。如今,火卖村以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体验为核心,开发出徒步探险、观星露营等特色项目。漫步在火卖村,青山环绕,民宿错落有致,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的村民逐年增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过去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4年的1.8万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而在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板洪村,当地建成千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和高山蔬菜基地。走进板洪村,漫山遍野的猕猴桃藤蔓缠绕,每到采摘季,空气中弥漫着果香,游客们穿梭在果园中,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板洪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举办猕猴桃采摘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2024年,板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成为乐业县乡村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村。

此外,乐业县还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通过“政策向群众讲、需求听群众说、项目带群众干”三大行动,多渠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干部们走村入户,耐心宣讲政策;会议上,积极倡议村民参与;多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环保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开展“三清三拆”行动。2024年,全县累计清理垃圾1.2万吨,拆除乱搭乱盖建筑5000余处,村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不仅如此,乐业县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利用中央衔接资金487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1492.74万元专项投入补齐28项基建短板,乡村道路更加平坦宽阔,供水供电稳定可靠,通信网络畅通无阻,乡村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乐业县逻西乡坡马屯群众参与乡村公路工程建设现场。乐业县委宣传部供图

强化治理,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石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乐业县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党旗领航·乡村振兴”提升行动。

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实行包村联系机制,把乡村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来抓,推行党委主引、支部主推、党员主导、乡贤主理、村民主体的“五主”工作模式。党员们以身作则,带头参与乡村建设,清理垃圾、拆除违建,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积极响应。

同时,全面推行“一支部一党员一小组长十联户”机制,构建起严密的治理网格。在花坪镇浪筛村,支部书记统筹全局,党员们每人联系10户村民,小组长负责屯里的事务,大家齐心协力开展信访维稳、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等工作。邻里间有了矛盾,党员和小组长第一时间上门调解;遇到治安问题,大家共同巡逻防范,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问题不上交,助力打造平安村、法治村、文明村。

据统计,2024年,全县新增自治区星级党组织10个,获评市级红旗乡镇2个、红旗村47个,凝聚起强大的乡村建设合力。

乐业县还通过“自筹、自建、自管、政府补助”的创新模式,充分调动市场和全民参与乡村建设。过去由于资金和人力短缺,乡村建设进展缓慢。如今,村民们积极自筹资金,你出一点、我凑一点,累计筹集96.606万元。大家还主动投工投劳,一起修路、改造房屋,为乡村建设按下“加速键”。

此外,在89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组建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卫生整治、污水治理、森林防火、群防群控等内容纳入其中,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夏福村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村里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环境清洁等活动。如今的夏福村,村庄环境整洁美观,文明风尚浓厚,村民和谐共处,获评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村。

发展产业,注入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乐业县充分发挥全国第一批综合类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优势,加快推进猕猴桃、刺梨、高山蔬菜、茶叶、肉牛等8大特色有机产业提质增效。

2024年,新发展特色产业约7.4万亩,深入挖掘高山有机生态食材235种,开发药食同源“乐业菜”菜谱26个,8类56种产品获有机认证,拥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乐业县积极推行“休闲农业+民俗文化+康养度假”农文旅融合模式,利用丰富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多个旅游度假区。龙云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内,青山连绵,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宜人,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茶园里,游客可以漫步茶园,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万亩猕猴桃观光园、高山蔬菜基地等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乐业天然氧吧”入选全国夏至节气生态文旅品牌名录,农文旅融合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创建3个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广西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百坭村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4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文旅融合为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为畅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通过产业增收的稳定性。乐业县还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1个县级电商中心+ 8个乡(镇)电商服务站点+N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三级电商服务联动体系,成立乐业县商业孵化有限公司及农产品直营店。

走进县级电商中心,工作人员忙碌地打包、发货,各类农副产品摆放整齐。这里整合农副产品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如今,乐业县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成功打入东三省、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2024年,农村电商销售额达2900万元,且逐年增长,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

如今的乐业县,深入学习并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粤桂协作·乐业县数字乡村项目建成,实现村(社区)公共事务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全县68个行政村实施积分制治理模式,覆盖率达76%,70个行政村实施清单制治理模式,覆盖率达78%。乡村建设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正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姚再禧)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