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历史和计算依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8 16:24 2

摘要:对等关税一词英文为Reciprocal Tariff,其中Reciprocal这个词的中文翻译为“互惠”或“对等”的意思。因为主要的英文解释为Given or done in return,所以以前这个词多译为“互惠”,但特朗普因为一直强调在关税上美国吃了亏,

从历史起源和美国当前的计算方式来讲解下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不代表支持美国的做法。

对等关税一词英文为Reciprocal Tariff,其中Reciprocal这个词的中文翻译为“互惠”或“对等”的意思。因为主要的英文解释为Given or done in return,所以以前这个词多译为“互惠”,但特朗普因为一直强调在关税上美国吃了亏,所以Reciprocal Tariff 这个词当前更多的翻译为“对等关税”来体现美国的意思。

对等实施关税的政策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过,就是1890年的麦金利关税。当时还是美国共和党议员的麦金利提出一项关税法案,理由是认为欧洲列强对美国进行钢铁产品的倾销且对美国出口欧洲的产品征收“不平等和不合理”关税,为保护本国工业企业,特别欧洲各国加征关税,将美国关税平均税率从 38% 提高到 49.5%。

这次加税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和进口商品涨价,引发了1893年至1896年的市场萧条。导致了1890 年议会选举中共和党的大败以及189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克利夫兰的获胜。1894 年,麦金利关税被民主党推行的威尔逊 — 戈尔曼关税法案取代,美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幅下调。

但麦金利关税支持了美国重工业的发展,为美国工业、制造业巨头带来发展红利。所以在1896年的总统大选中,得到工业企业支持的共和党候选人麦金利在选举中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麦金利总统也是特朗普的偶像之一,关于他的情况可以看我以前写的文章:

美国黄金时代的开创者——美国第25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

不过对等关税这个英文词并不是来自于麦金利,而是后来的罗斯福总统。

最开始用Reciprocal Tariff 这个词是罗斯福总统于1934年6月12日签署了《互惠税则法》(英语:Reciprocal Tariff Act,ch. 474,48 Stat. 943,美国法典第19编 § 第1351节),中文在这里翻译的是互惠而不是对等,是因为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是授权总统与外国谈判,以降低关税为目的,特别是降低美国和当时美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加拿大和英国的关税;以及对拉丁美洲国家签订多边互惠贸易协定的法律。该法涉及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使得自罗斯福开始美国的外贸政策在全球范围内转为开放,被视为自由贸易政策时代开始的标志。

因为美国的关税从从内战后到上世纪30年代初一直处于高位,特别是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是美国许多行业高关税的集合,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政策加剧了1931年经济大萧条。而互惠关税法则标志着美国脱离了贸易保护主义时代,自《互惠税则法》颁布后,美国对外国产品的关税开始一路下降,从1934年的平均46%下降到1962年的12%。此后因为WTO的要求和全球化风潮,美国关税税率一再下降,到了特朗普第一任期2017年前时的平均进口关税达到了 1.5%的水平,是西方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税率。

当然这也让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2023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7734亿美元。其中主要的逆差来自美中贸易,逆差近2794.24亿美元。从全球数据上看美国目前最大的出口产品是汽车、食品和商用飞机;最大的进口商品是手机、石油和汽车。

不过特朗普一直的主张就是通过加关税来为美国获取利益,我前两天发过一个视频,早上1988年特朗普在电视访谈中就阐述了他的加税理论,只是那时他的目标还是日本而不是中国。

链接见下:

在特朗普第一任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高了对钢铝、洗衣机、太阳能板等许多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和中国爆发贸易战。到 2019 年底,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提高了一倍,达到约 3%。其中对中国的关税平均税率上涨到19%的水平。

这次美国官方再次使用Reciprocal Tariff这个词,不是通过法案而是美国总统行政命令,关于美国总统各种命令的分类,见我以前写的:

美国总统是如何发号施令的

这个行政令在美国政府的内部编号为第14257号行政命令,命令的全称是《透过对等关税调整贸易行为以纠正导致美国商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问题》(英语:Regulating Imports with a Reciprocal Tariff to Rectify Trade Practices that Contribute to Large and Persistent Annual United States Goods Trade Deficits)。

在该行政令中,特朗普表示为应对所谓的“美国庞大且持续的贸易逆差”,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引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赋权,实施一项全新的双层关税制度。第一层为10%的基准关税,适用于所有进口商品,但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例外;第二层则针对约60个国家,基于美国政府认为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征收额外的“对等关税”。为表示美国的”仁慈“,税率按美国认定的关税税率除以2来征收。基准10%的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4月5日0时01分生效,而针对特定国家的额外关税则将于4月9日0时01分起实施。

但人们发现其指责的其它国家对美的进口关税水平远高于实际各国公布的关税税率,美国财经记者詹姆斯·苏罗维茨基经过验算后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计算方式很简单,就是将美国对某国的贸易逆差除以该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对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一个看上去高大上的计算公式:

虽然看上去很复杂,但根据公布的数据,这里面的ε、φ两个系数分别给定义为常数4和0.25,二者乘积为1,所以这两个系数完全没意义,该公式简化表达为综合税率=美方出口额-美方进口额/美方进口额,和那个记者的算法一样。这个公式推出后舆论大哗,纷纷表示特朗普的财经班子就是一群文盲。

此后美国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在媒体采访时解释了特朗普对关税的看法,就是“对等关税”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关税,即如果某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00%的进口关税,美国也将对该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其次是商品层面的关税,例如目前美国对来自某国的某种商品征收2.5%关税,但对方对来自美国的同种商品征收10%关税。那么对等关税就是美国把这一国的这种商品关税提高到10%。

另外则是非关税壁垒层面的关税,这一层面较复杂涉及增值税等内容,包括大量难以量化的法律和其他政策,特朗普视其为美国产生如此巨额贸易逆差的首要原因。

下面我举个简单对比的详细例子以便于大家理解:

例如美国从海外进口一件高档成衣从到港清关到最终上货架销售给消费者,涉及到的所有税费(为方便计算我们假设为到岸价为10000美元,售价为20000美元):

其中在清关中缴纳的联邦税费一般为:

关税(Duty/Tariff)税率根据品名和政府规定的税率计算;假设是10%商品加工费(MPF, Merchandise Processing Fee)一般是商品价值的 0.3464%,可以理解为我们国家的增值税。港口维护费(HMF, Harbor Maintenance Fee)费率:进口商品价值的 0.125%,海运进口才收。

清关后可能收取的州和地方税(说可能因为美国各州规定不一样):

销售税(Sales Tax)税率各州不同(以前加州是 7.25%)消费税,例如酒精、烟草要收取,服装不收取。环保税:部分州对电子产品或高耗能污染产品征收。

那么这一件衣服可能会征收的税款为:

费用类型计算方式金额关税(Duty)商品价值 × 10%$1,000MPF$10,000 × 0.3464%$34.64HMF(海运)$10,000 × 0.125%$12.50加州销售税(20,000) × 7.25%$1450总征收税款税款占比约25%$2,497.14

如果这件衣服从美国出口到中国,到岸价格按10000元人民币,销售按20000元算,那么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要征收的费用为:

关税(Duty):按10%的关税税率计算增值税(VAT):一般为13%消费税(CCT)(针对烟酒、化妆品、珠宝类特定商品,成衣不收取)增值税(VAT):13%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额的 7%)教育费附加(增值税额的 3%)地方教育附加(增值税额的 2%)企业所得税:20%

在美国人看来,你实际对进口产品的税率是47.5%而不是10%的关税税率,这样美国对华产品的出口所承担的税赋就要高于中国产品对美出口,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各国的征收标准都不同,所以为了简单起见美国就按那个莫名其妙的公式来计算实际税率。

新关税主要的目的是向贸易伙伴发出明确讯息:“取消你们的关税,撤除你们的贸易壁垒。”“想让你的关税降到零,那就把你的产品在美国生产。”

至于有人说的美国已经近乎去工业化,许多产品已经很久不在美国生产了,短期内产业也不能回流的问题,其实美国也已经留了后手,只是多数人没注意到。

美国白宫在四月三日公布了一份对等关税豁免清单,涉及了特定工业品、药品、芯片和能源等美国欠缺或急需的物品。按2024年美国进出口金额计算,这些豁免商品的价值约为6440亿美元。

所以总体上看对等关税并不会严重影响美国的经济运行,特朗普喊的凶实际只是叫价而已。

豁免清单链接:https://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5/04/Annex-II.pdf

但这一举措代表美国放弃了二战后一直坚持的全球化政策和当前的WTO贸易体制,所以依托这一体制的全球股市开始大跌。

目前海外各大经济体对特朗普加税的反应为:

阿根廷:第一个主动宣布对美取消所有关税。越南:第一个给白官打电话,表示愿意通过谈判取消所有关税。以色列:最早宣布考虑取消所有关税,时间还在特朗普加税前一天。加拿大:宣布进行报复,但只对美国产汽车加25%关税,并表示愿意谈判解决问题。相当于摆个姿态,但实际认怂。墨西哥:明确表示没计划对等加收关税,愿意进行谈判。欧盟:提出了报复计划,但需要统一内部各国的要求并走法律程序不可能马上实施。实际上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澳大利亚: 强调不会立即报复,等待进行谈判。日本:表示强烈遗憾,将争取美国对日本豁免关税再考虑是否加征关税。英国:保持冷静,暂时没有对等加征关税计划,致力于同美国达成协议。印度:考虑降低关税,将于 4 月 9 日对美关税进行调整,寻求为谈判创造条件。韩国:暂时没有对等加征关税计划,等待进行谈判。巴西:强调美国对巴西是贸易顺差,评估所有可能的行动以确保双边贸易的互惠性。瑞士:将根据形势变化,迅速决定下一步措施。智利:表示遗憾,但目前主要出口商品未受影响。马来西亚:表达关切并尝试开展谈判,并代表东盟表明不会对美国关税措施进行报复,新加坡:认为是对WTO体系的重大打击,但强调新加坡不会采取报复措施。

来源:青花大磁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