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笔财富为奥琳匹娅未来的道路奠定基石,让她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资本。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教皇英诺森十世,竟为小他17岁的嫂子——奥琳匹娅·迈达尔基尼神魂颠倒?
这位“女教皇”果真凭爱操控梵蒂冈?
十七世纪的罗马,权力与信仰交织,家族的兴衰在此上演。
奥琳匹娅·迈达尔基尼,一个名字,承载了无数争议与传奇。
她于1591年5月26日生于维泰博一个显赫家庭。
奥琳匹娅的父亲曾想让她进入修道院,以此省下一笔不菲的嫁妆。
这做法,奥琳匹娅果断抵制,她拒绝被动安排人生。
1608年,奥琳匹娅嫁给当地富商保罗·尼尼。
短短三年后,尼尼离世,奥琳匹娅继承了巨额遗产。
这笔财富为奥琳匹娅未来的道路奠定基石,让她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资本。
奥琳匹娅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寡妇,她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1612年,奥琳匹娅第二次步入婚姻殿堂,丈夫是潘菲利奥·潘菲利,一位年长奥琳匹娅27岁的罗马贵族。
这次结合,将奥琳匹娅与潘菲利家族紧密相连,这家族在罗马拥有不小的势力。
教皇英诺森十世,本名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
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于1574年5月6日生于罗马,人生轨迹与奥琳匹娅有着奇妙的交叉。
他接受了精良的法律训练,之后选择投身教会。
在教会体系中,一步步向上攀升,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与手腕。
他比奥琳匹娅年长17岁。
奥琳匹娅是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兄弟的妻子,因此成为他的嫂子。
年龄的差异,一开始就消解了部分关于浪漫恋情的猜测。
他们的结合,更像是权力与利益的联姻。
潘菲利家族在罗马拥有影响力,但要达到教会的最高权力顶峰,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有力的助推。
奥琳匹娅正是那个助推者。
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在晋升枢机的道路上,奥琳匹娅不遗余力地支持。
她动用了自己的财富、社会关系以及敏锐的政治手腕,为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铺平道路。
这不只是简单的家族情谊,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投资,一场基于双方野心的联盟。
奥琳匹娅看到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身上蕴藏的潜力,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则需要奥琳匹娅的资源和影响力。
双方目标一致,共谋更高地位。
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随着乔瓦尼·巴蒂斯塔·潘菲利在1644年被选为教皇、以英诺森十世之名登基,达到了巅峰。
新任教皇英诺森十世,此时70岁高龄,奥琳匹娅53岁。
他们一同站在了罗马乃至天主教世界的权力之巅。
奥琳匹娅的智慧与果决,在教皇加冕那一刻,将伴随教皇的权杖,伸入梵蒂冈的每个角落。
英诺森十世登上圣彼得宝座,梵蒂冈的政治生态随之剧变。
教皇身边,一位女性的身影日益清晰,她,奥琳匹娅·迈达尔基尼。
奥琳匹娅迅速成为教皇最亲密的顾问,权力核心,非她莫属。
每天清晨,奥琳匹娅便早早抵达教皇宫殿,各项事务,她亲力亲为,处理至深夜才离开。
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幕僚,她更像是一位“影子统治者”。
奥琳匹娅的影响力,大到让当时的许多人相信,梵蒂冈的实际掌控者正是她。
人们因此给她起了“La Papessa”,即“女教皇”的绰号。
有枢机主教曾因此不满地宣称:“我们刚选出了一位女教皇。”
这句讽刺,揭示了奥琳匹娅在教廷内部的超然地位。
奥琳匹娅对教廷事务的干预,深入且广泛。
枢机主教的任命,这一最高层权力分配,她参与其中。
梵蒂冈的财政管理,巨额财富流向,她牢牢掌握。
教会的政策制定,奥琳匹娅的建议往往能左右最终决定。
她几乎决定了教皇在“人力资源政策”上的选择,这在17世纪的教会中,闻所未闻。
外交官们深谙此道,他们想要求得教皇的恩惠,通常会先拜访奥琳匹娅。
向奥琳匹娅行贿,成为获得教皇支持的最佳途径。
她的办公室门庭若市,求助者络绎不绝。
奥琳匹娅的权力渗透,甚至引发了家族内部的冲突。
教皇的侄子法兰切斯科·迈达尔基尼,被证明能力平庸。
教皇一度想重用他,但奥琳匹娅对此颇有微词。
最终,教皇采纳了国务卿的建议,任命了卡米洛·阿斯塔利为枢机侄子。
这一举动,无疑激怒了奥琳匹娅,她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奥琳匹娅以其对金钱和权力的强烈欲望而闻名。
她被指控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受贿、接受礼物、出售教皇恩典等方式,积累了巨额财富。
她的私产迅速膨胀,对梵蒂冈财富的控制,也导致了社会对腐败和贪婪的指控。
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奥琳匹娅并非一个单纯的敛财者。
她同时是一位重要的艺术赞助人,出资支持了贝尼尼,这位巴洛克艺术大师,为罗马纳沃纳广场设计了著名的四河喷泉。
这座喷泉成为罗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彰显了潘菲利家族的财富与品味。
奥琳匹娅的权力,在罗马城留下了印记。
她的故事,不仅仅关乎个人的野心,它也映射出十七世纪教会权力结构中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一个女性,能够在一个男性主导的机构中达到如此高度,这本身就值得深思。
她的存在,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挑战。
奥琳匹娅·迈达尔基尼在梵蒂冈的独特地位,以及她与教皇英诺森十世之间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必然引发了无数传闻。
罗马的宫廷内外,人们议论纷纷,尤其关于他们是否存在一段禁忌恋情。
这些传闻,并非无中生有。
奥琳匹娅与教皇的会面,常伴随着高度的隐秘性。
历史记录指出,奥琳匹娅会通过花园,或利用其他隐蔽的通道,前往教皇的私人寝宫。
这样做,目的是为了避免管家和其他宫廷人员察觉她何时来去。
这种秘密往来,本身就给外界留下了想象空间。
奥琳匹娅长时间待在教皇宫殿,与教皇关门讨论政务。
这些行为,无疑加剧了人们的猜测。
她每天从清晨到深夜,甚至有时工作至午夜,都在教皇身边处理事务。
教皇的私密书房,奥琳匹娅经常出入。
更有甚者,当时的传言,描绘了一幅更具冲击力的画面。
有说法指出,奥琳匹娅有时会和教皇单独在锁着的门后待上长达六个小时。
这种夜间的隐秘,长时间的私人会面,在外界看来,是极不寻常的。
当时的社会,对这种亲密关系缺乏合理解释。
这些细节,自然引发了对梵蒂冈内年长者之间是否存在激情事的猜测。
这样的猜测,在当时保守的教会环境中,如同炸弹一般,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念。
它不仅挑战了教皇的神圣性,也质疑了教会的纯洁。
历史学者们在考证这段历史时,并未发现足以支撑此论的物证。
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例如利奥波德·冯·兰克,他研究了大量教廷档案,认为奥琳匹娅并非教皇的情妇。
这并非他的个人主观臆断。
天主教百科全书,这份权威的教会历史文献,也将奥琳匹娅称为英诺森十世教宗任期的“巨大污点”。
这凸显了奥琳匹娅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天主教百科全书同时也认为,英诺森十世本人“无可指责”,并且“热爱正义”。
这间接否认了教皇有不轨行为的指控。
这些长时间的会面,更可能与奥琳匹娅作为教皇核心顾问,和“影子统治者”的行政与政治职责有关,而非浪漫幽会。
她的职责,是管理教廷内外的各项事务,包括财政、人事,甚至外交。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教皇英诺森十世,是一位年迈的君主,他对奥琳匹娅的依赖,更多是出于对她能力和手腕的信任。
奥琳匹娅的聪明才智,她的组织能力,她的政治敏锐度,这都是教皇所看重的。
在一个权力中心,秘密与猜测总是相伴而生。
奥琳匹娅的行事风格,她的无所不在,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
这些流言,与其说是真相,不如说是十七世纪罗马社会对权力女性的一种反应,一种带着审视与偏见的凝视。
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女性能如此接近权力核心,必然是凭借着某种非正常的手段。
教皇英诺森十世的统治进入晚期,奥琳匹娅·迈达尔基尼的权力光环,开始逐渐褪色。
从1652年开始,她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新星开始升起,未来的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当时的法比奥·基吉,逐渐获得了教皇的信任和重用。
基吉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学识,赢得了英诺森十世的青睐。
亚历山大七世
权力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奥琳匹娅不再是教皇唯一的倚仗。
1655年1月7日,英诺森十世教皇去世。
他的离世,对奥琳匹娅的权势,造成了致命打击。
教皇一死,她的保护伞消失。
坊间迅速流传出一些令人震惊的传闻。
据说,在教皇弥留之际,奥琳匹娅将梵蒂冈的金库秘密转移到教皇的寝宫。
教皇去世后,奥琳匹娅被指控将大量财富秘密运出宫殿。
更甚者,她被指责拒绝支付教皇的葬礼费用,理由是她“只是一个贫穷的寡妇”。
这些指控,让奥琳匹娅的声誉跌至谷底。
她的贪婪与冷酷,似乎得到了印证。
虽然对奥琳匹娅的腐败和挪用公款进行过调查,但这些调查最终并未导致她被定罪。
这揭示了当时法律体系的复杂性,或者说,奥琳匹娅仍有足够的影响力来避免最严厉的惩罚。
教皇去世后,奥琳匹娅被迫退出公众视野。
她离开了繁华的罗马,回到她在圣马蒂诺阿尔奇米诺的领地。
那里曾是潘菲利家族的庄园,也是她权力巅峰时期的象征。
1657年,奥琳匹娅死于瘟疫,享年66岁。
一个时代,随着她的离去而终结。
奥琳匹娅·迈达尔基尼,作为17世纪罗马最有权势、也最具争议的女性之一,被载入史册。
她挑战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机构中,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权力。
她的故事,不是简单的黑白对错。
奥琳匹娅的权势,源于她自身的才智、手腕,以及与教皇之间的特殊关系。
她利用家族纽带,将个人野心与教会政治完美结合。
她的名誉,在某些历史记载中受到严重贬损,被描绘成贪婪、阴险、无情的形象,这些描述,无疑带有当时社会对女性掌权者的偏见。
但即使是她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她的强大影响力。
奥琳匹娅对罗马城市建设和艺术的贡献,至今仍可见。
她支持贝尼尼的艺术项目,这些项目让罗马城焕发光彩。
她的财富,最终也以各种形式,回馈了这座城市。
奥琳匹娅的存在,迫使人们重新思考权力与性别。
一个女性,凭借智慧与坚韧,在一个男性主导的体制中,能够达到何种高度?
奥琳匹娅给出了一个答案。
她的一生,是对权力本质的一次深刻演绎。
这权力,可以是建设的力量,也可能是腐蚀的根源。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复杂多面,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两句定论。
她的存在,是十七世纪罗马的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辉煌与阴暗,野心与挣扎。
参考信息:
奥林匹娅·迈达尔基尼:罗马教廷的“女教皇”·澎湃新闻·2020-05-24
教宗英诺森十世与奥林匹娅:权力游戏的真相·新华网读书·2018-11-06
来源:小喵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