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幸提前收到了Yamaha寄来的试听机,其实原本我知道有两款新品要出,其中我个人最期待的就是那款封闭式动圈YH-C3000,刚好收到的即是这副,因为前阵子频繁出差,但又想整上口热乎的,所以还是在试听时间相当有限的基础上高强度听了两三天的C3000,但因为没有频
有幸提前收到了Yamaha寄来的试听机,其实原本我知道有两款新品要出,其中我个人最期待的就是那款封闭式动圈YH-C3000,刚好收到的即是这副,因为前阵子频繁出差,但又想整上口热乎的,所以还是在试听时间相当有限的基础上高强度听了两三天的C3000,但因为没有频繁更换不同的台式系统来AB,只是插在我熟悉的一些平台上做了试听,所以本文会给到你一个相对宏观的声音感受,类似于取声音的“中位数”的做法,希望能够给到你一定的种草/拔草参考。
前言部分还是简单介绍一下Yamaha在音乐领域的专业背景,虽然他们涉足的领域非常多,但绝非样样通样样松的那种类型,至少在音乐相关的领域里,Yamaha几乎是有着足够权威的声望,包括我众多学古典乐出身的朋友都告诉我虽然坊间民众也许更熟Steinway,但Yamaha虽然作为后起之秀、却其实在专业领域里是与之齐名的存在,自1887年诞生以来,他们就一直力求做到平衡古典派与现代派之间的音色界限、注重技术创新融合,尤其是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一骑绝尘。而Yamaha过往虽然推出过不少耳机类产品,但很多时候不论是设计目标还是投放的销售市场都是偏专业领域,虽然名声可能不如那些传统的“御三家”大厂那么响,但Yamaha在耳机制造层面一直有着自己的独有的风格与专利技术,比如当年在动圈的膜片硬件技术不够发达的时候,Yamaha的HPH-M82采用了“边缘切线式隔膜”技术,在那个振膜的基材刚性、球顶材料与悬边技术还不如现在那么完善的年代,Yamaha采用特殊工艺来切割振膜的边缘部分、提升整体的刚性与弹性,从而减少切割震动带来的失真与瞬态劣化,并且在当年已经对封闭式耳机的声学处理有了足够的经验。而不论是去年推出的YH-5000SE旗舰平板,还是本文主角的YH-C3000,Yamaha都带着他们自己独到的设计风格与全新的声学技术、以软硬件都自成一派的方式给发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设计语言方面,YH-C3000虽然乍一看与YH-5000SE风格完全不同,但一些涉及到佩戴调节的部分能够看到细节上的传承,比如我很喜欢他家的转轴处理、以及调整宽度的方式,阻尼感极其丝滑顺畅,甚至是上手后想再多盘一盘的程度,整体戴上耳朵以后依然可以在耳罩的部分进行水平层面的旋转、达到更佳的贴合度,不易漏音,更不用提它那非常宽大、相当能帮助头顶“卸力”的头梁了。虽然看起来耳机本体腔体的部分并不算大,但它的耳罩内部空间还是挺充裕的,我这个招风耳戴上去的时候会轻轻挨到耳朵外侧、但不会有压耳的感觉,以及在蛋白皮材料耳罩的柔软度加持下,我完全能够做到长时间佩戴它也不觉得夹头或者压耳。
配件方面主要是一个黑色的收纳盒与超细纤维的清洁布,耳机线依然是双边出线、母座的凹槽做的比较深,对第三方线材的更换不算友好,标配的线为无氧铜镀银材料。
其实看到照片的时候你们应该就知道为什么Yamaha要给YH-C3000配一个比较细纤维的布了,它黑色镜面处理的外壳材料几乎能够反射出周围的一切物体,仿佛是给耳机装了个鱼眼镜头似的,虽然实物的做工、表面的光泽感非常非常精致,但拍出来总归是没那个味儿,而且各位未来在耳机展上看到它的时候也不知道会被手汗、指纹等摧残成什么样,但我能保证的是,实物确实足够的优雅、美观,原谅我这次确实来不及给它拍更多的美照了。
当然了,动圈单元对腔体的衍射特性是非常敏感的,而早就深耕乐器领域的Yamaha自然是深谙这个道理,所以木壳的选材当然也有讲究,使用了与Yamaha三角钢琴产品同款的德国高品质山毛榉材料,按照官方的说法,榉木材料声音呈现非常自然纯粹,可以有效强化内部的ARMODYNAMIC™驱动单元的响应能力与声音表现。
YH-C3000搭载了Yamaha历经十年研发出来的ARMODYNAMIC ™驱动单元,由纸和树脂等复合材料模压成型为三层结构,并且其中包含 PBO 纤维 ZYLONT™(与Yamaha自家的旗舰音箱NS-5000同款材料),通过协调振膜的重要特性,如重量轻、高刚性和平衡内阻,驱动单元可实现流畅的声音表现力,同时兼具高解析度与快速响应特性。而这个单元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语的“和谐”,你会发现Yamaha在这些描述中更侧重的对材料的结合、匹配,实现一些硬性指标的平衡,而不是强调材料的莫氏硬度(刚性)、尺寸、也没有用什么贵金属材料,他们是用了在扬声器领域里成熟的材料、并通过技术手段移植到适用耳机的材料、耦合结构中去。其实在扬声器领域里,厂家也很少过度强调材料的重要性,更多的是结构设计与音色调教、乃至腔体的材料与谐振特性都可能是重要性不低于振膜的东西,而在实际的声音环节里,我也认为YH-C3000是一个非常注重音色表现的韵律派、乐感派选手。
YH-C3000作为一个售价超过一万元的动圈耳机,它自然很容易被拿去对比类似HD800、D9200之类的旗舰头戴耳机,但它给我的感受是,几乎不适用任何的“参照物”、在对比环节里也属于一耳朵可以分辨好恶的一个产品,我很难笼统告诉你它和XX相比哪个更好听,因为它的乐感其实是可以跳跃价位去PK一些更高级的竞品的,我甚至觉得它可以去正面PK一下ZMF家的封闭式旗舰VC,虽然价位的落差注定了硬素质PK不过,但呈现出的乐感、鲜活度、对音乐性的理解,是我觉得比“万元档”更高纬度的东西,如果你让我拿来对比Dan Clark的封闭,我只能说科Hi曲线在音乐性面前真的一文不值。当然我这里并不是为了踩一捧一,设计目标的不同本身就对应了不同的客群,至少我认为YH-C3000就属于一个纯粹拿来欣赏音乐的产品,不带有任何的参考工具属性。
不知道各位是否关注过Locking“锁舞”这一舞种?哪怕只是关注过综艺也没关系,如果说HD800这样的素质流器乐向动圈头戴是类似于Hilty&Bosch的流派,非常注重爆发力、动作的干净度,属于如同教科书般的New School流派,那YH-C3000则就好比是GoGo Brothers组合,他们的极限整齐度确实不如HB那么完美,但是身体的一些小幅度的动作上更加funky、有律动感,会有一种Hip-Hop的影子在、也更有老爷子Tony GoGo这个锁舞创始人的黑人范儿,会在观感上让人觉得非常流畅、舒服,但你如果把动作细节掰开来看,他们的技术也依然是天花板级别的——我的意思是,YH-C3000虽然乍一听是一个非常乐感派、乃至带点HuFi感的耳机,但仔细去推敲它的各项硬素质的话也依然是非常能打的,尤其是声音的密度,它虽然具备传统动圈的低频氛围与弹性、同时音色也偏暖,但听起来的那种密实感非常不像动圈,很接近现在主流旗舰平板的那种密度表现,所以在初听阶段,它虽然没有在大动态、两端延展层面惊艳到我,但是解析力与密度都是同价位一等一的水准。
封闭式耳机,那很多人肯定最关心的是对于封闭式结构的一些物理短板方面YH-C3000规避的怎么样,我的结论是不算完美、但一定是最好的那一梯队的,它不论是整体的声场规模、混响的扩散感、还是低频的通透度,都已经做到了相当完善,但我这里提出两个还没有做好的部分。第一点在于,它中低频的纯净度比较吃音源文件,或者再细一点说就是吃编曲的复杂度,它在相对不那么复杂的编曲下其实纯净度是没问题的、但并不太能够胜任非常复杂的编曲,比如交响类的、或者类似于一些偏躁的摇滚、ACG燃曲,它在大声压下的声音依然会有浑浊感,主要是在低频与中低频的这个过渡区间中。但还是那句话,这个浑浊感是和那些顶级开放式耳机相比,在封闭式里它依然是处理的极为优秀的那一档;第二点则属于是一个风格取舍问题,YH-C3000的高频风格非常符合典型的泛流行向、“存在感”并不算强的高频类型,它并不具备那种非常华丽的、张扬的清透感,结像有很好的密度、硬朗感,但在极高频的表达上并不激进、高频器乐的棱角方面是偏柔和的,所以它的高频足够的流畅温婉、也是偏稳温暖的风格,非常适合听一些器乐的独奏、以及并不复杂的小编制曲目,声音既扎实、又非常的轻盈丝滑,信息量的呈现相当自然有序,是那种我可以长期听下去、听不累的类型。
低频的部分,YH-C3000也存在一些我认为倾向流行乐调音的痕迹,比如它的低频乍一听是比较多的、肉感很足,结像丰满醇厚,下潜的一个“基础”部分也做的很到位,但是极低频的部分同样不算激进、没有非常深邃的感觉。听流行也好、摇滚也好,包括军鼓的那种清脆与弹性都做的非常好、可以摇头晃脑让你听爽的程度,但是听交响里的定音鼓、以及现代型OST电影原声里自带的大量极低频与偏大的动态中,YH-C3000和那些传统的素质流、以及古典向的头戴不在一个路线上,我更喜欢用它去听摇滚、CityPop等节奏感强的音乐,听常规的流行曲目时,它也可以把那些合成器制作出来的低频所“软化”,带来更有弹性与氛围的听感,是一种非常圆润化的艺术加工、但好听的很纯粹。
人声的部分是YH-C3000很戳我个人喜好的点,但也有我要劝退的地方——如果你喜欢那种小清新式的、偏明亮型、女声比较抓耳的人声风格,那显然它不是这样的风格。YH-C3000它最拿手的地方是人声的醇厚度、颗粒感、对喉音部分的适度修饰非常迷人,越有磁性的喉音它演绎的越好听,比如陈奕迅、玉置浩二、女声中的黄丽玲、Adele这种类型。前阵子正好预定的陈奕迅《《FEAR and DREAMS》》演唱会CD到了,我一整个听到嗨的程度,它把肥陈声音尾韵的那种气声细节、颗粒感演绎的实在是毒人,而且它还没有为了迎合口水歌用户去做一个血盆大口式的口型与人声的舔耳感,整个声场和结像的表达是规规矩矩的、纵深的表达相当完整。过去我经常说,好听的、相对贴耳的人声,与声场的协调性,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调音难题,但在Yamaha这儿我觉得是属于他们的基操,一个有音乐修养的品牌就该把这些调音中的难点、矛盾点给解决好,是能力、也是职责所在。
在搭配方面我给不到太多的建议,因为YH-C3000的阻抗虽然非常适中,34欧的负载哪怕是便携设备如今也不算是什么重负载了,但94dB/mW的灵敏度可能还是会吓退不少人,但它毕竟是动圈、而且现在的耳放设备在功率层面都是冗余的,只要不是超低阻抗的重负载,你放心拧音量就好了,但我个人认为YH-C3000是一个可以在一些中高阶便携设备上驱动出相当不错框架的产品,但仅限于一些功率储备足够高的国砖设备或者独立解码耳放设备。当然了,能上台就上台、并且尽量用低增益来拧音量,往往能够获得动圈耳机的最佳饱满度与低频下潜表现,YH-C3000这一点也是不例外的。
YH-C3000的乐感表现是大大超出我预期的,而且目前为止,不论是平板旗舰YH-5000SE还是这款动圈,我能感受到Yamaha是非常注重声音的流畅度、韵律感的,而不那么重视棱角感、线条分明的风格,但单说对泛流行乐的乐感呈现与音色理解的话,YH-C3000是一个不弱于YH-5000SE的产品,它具备着现代型耳机的高密度、优秀的两端延展与动态,但在低频乐感的丰富性、人声的醇厚度与模拟味上,又非常的传统、老派,是一个明显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产品,个性十足、辨识度极高,会比自家旗舰型号更注重大众用户对人声类曲目的需求,我感觉未来几年的旗舰封闭耳机市场里,会有YH-C3000的一席之地。
来源:李凌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