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罗永浩在直播间随口一句:“西贝全是预制菜”,本是饭后闲谈级别的吐槽,结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一听,血压直接拉满,当场开炮:“一道预制菜都没有!要起诉!”
9月10日,罗永浩在直播间随口一句:“西贝全是预制菜”,本是饭后闲谈级别的吐槽,结果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一听,血压直接拉满,当场开炮:“一道预制菜都没有!要起诉!”
好家伙,这不是火上浇油,这是直接往火山口扔了个打火机。
一场本可轻拿轻放的消费者抱怨,愣是被贾国龙操作成了一场全民围观的“商战大戏”。问题是——对手罗永浩压根没想开战,他只是吃了顿饭,说了句实话,结果被推上了审判席。
而贾国龙呢?非但不退,还要迎头硬刚,誓要把“清白”二字刻进消费者脑子里。可问题是,你越喊清白,大家越觉得你心虚。
这就像考试作弊被抓,你第一反应不是道歉,而是拍桌子吼:“我根本没抄!”——那大家只会更怀疑:你抄得还不止这一道题吧?
贾国龙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的反面案例。你说“一道预制菜都没有”,结果网友立马晒出西贝外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冷链信息,白纸黑字写着“预制品”。
你再解释那是“去年关掉的快餐品牌尾货”,可消费者问的是“现在堂食是不是预制菜”,你答的是“那是过去的外卖”——驴唇不对马嘴,越描越黑。
更魔幻的是,他一边说“没有预制菜”,一边又大谈“预制工艺”“中央厨房”“标准化流程”。兄弟,你都说出“中央厨房”了,还嘴硬“不是预制菜”?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我从不喝酒”,然后端起一杯茅台说:“这是我每天养生用的‘工艺性液体’。”
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吃的不是菜,是信任。你非但不承认,还要把消费者当小学生来教育,那结果只有一个:用脚投票。
贾国龙自己都承认,事件爆发后,西贝日营业额暴跌百万。这不是舆论战,这是真金白银的打脸。
最讽刺的是,真正“赢了”的罗永浩,反而心软了。他说:“天啊,这个人没有朋友吗?你们这些朋友可以告诉他呀。”
这话听着像调侃,实则扎心。一个企业家走到这一步,身边全是附和的人,没人敢说真话,这才是最可怕的。
老罗的诉求,其实特别朴素:用预制菜可以,但请标明。让消费者知道我吃的是现炒,还是回锅货,这是最起码的知情权。
可就这么简单的要求,贾国龙偏偏要上升到“商誉损害”“人格攻击”的高度,仿佛承认用预制菜,就等于承认自己是“黑心商家”。
可现实是,谁家餐厅不用预制?火锅店的底料、奶茶店的糖浆、快餐店的炸鸡,哪个不是提前备好的?关键不是“用不用”,而是“诚不诚实”。
贾国龙的问题,不在于用了预制菜,而在于他拒绝承认,甚至试图用“法律威胁”来堵住消费者的嘴。这种傲慢,才是把消费者彻底推远的根本原因。
更有趣的是,一时间餐饮圈“群雄并起”,巴奴、吉祥馄饨、朱光玉等品牌纷纷发声力挺西贝,仿佛在说:“我们都用预制菜,别只骂他!”
这哪是声援?这分明是“集体恐慌”。大家怕的不是罗永浩,而是消费者觉醒,一旦今天西贝被扒,明天就轮到自己。
就连一向“正义化身”的胖东来于东来,也先发支持后秒删文、关账号,操作比贾国龙还迷。这说明什么?说明整个行业都心虚,都知道“预制菜”是个雷,谁碰谁炸,但谁又都在偷偷踩。
这场闹剧的结局,其实从贾国龙按下“起诉”按钮那一刻就注定了。
就算他真告赢了罗永浩,又能怎样?消费者不会记住“西贝胜诉”,只会记住“西贝怕被说用预制菜”。信任一旦崩塌,再高的法律判决也补不回来。
而罗永浩呢?他反而成了“消费者嘴替”,一句吐槽换来全网共鸣。麻六记的后厨忙到“七荤八素”,看似被动,实则躺赢——你西贝越否认,大家越想对比“谁家才是真炒”。
说到底,餐饮的本质是“人情味”,不是“工业化秀”。你可以用科技提升效率,但别用傲慢践踏信任。
贾国龙这一刚,刚走的不是罗永浩,是西贝三十年积累的口碑。最后送一句老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今天的水,叫“消费者情绪”。
不作死,就不会死。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