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坐诊的刘尚瑾,诊室人山人海,媒体称华佗转世,如今咋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8 16:00 2

摘要:十岁就能行医的孩子叫刘尚瑾,小小年纪的他还很稚嫩,但是诊室已经人山人海,他给人把脉、问诊、说出病症,有条有理、竟真像是个行医多年的老中医。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十岁的中医,你敢找他看病吗?

四五年级的孩子,却已经能够坐诊看病了,并且还师从名家,老师都夸他天资聪颖。

十岁就能行医的孩子叫刘尚瑾,小小年纪的他还很稚嫩,但是诊室已经人山人海,他给人把脉、问诊、说出病症,有条有理、竟真像是个行医多年的老中医。

甚至还有媒体给他加上了华佗转世的头衔,那么他如今咋样了?

«——【·小中医·】——»

医生一向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哪怕是西医,在现在也都是勤学多年,苦苦学习厚厚的专业书加上各种实操才能获得真正的经验,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就算是天赋型选手,也不能单凭天赋就对医学这门深奥博大的学科一触即通。

那么年纪小小的刘尚瑾,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备受瞩目呢?话还得从尚瑾小时候说起。

小尚瑾也许并不是一个多幸运的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身体的虚弱愁坏了他的父母,所以父母带着小小的尚瑾到处看病,中医西医都有接触。

也许是命运想给小尚瑾另一种补偿,在日复一日和医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小尚瑾对中医产生了好奇。

因为身体不好,妈妈带着小尚瑾去看中医,医生叔叔把手搭在手腕上,就能号出尚瑾身体的症状,这个点让尚瑾感到好奇,由此就对中医产生了兴趣。

小尚瑾又是幸运的孩子,他有接触名医的机会,也许是他的与众不同让中医大师杨志勋的愿意收下这个小徒弟。

有句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就愿意钻研这个门道,年仅8岁的尚瑾开始在国医启蒙班开始学习。

这个小徒弟年纪虽小,但是在号脉方便,丝毫不让杨医生失望,身为老师的他,给这个徒弟打出80分的满意分数。

但是中医哪是那么容易钻研的门道,即使是年仅十岁就能坐诊的尚瑾,在学习的路上也吃了不少苦。

«——【·天才背后是努力·】——»

号脉并不容易,中医里有很多口诀需要熟记,而且判断出一个人的脉象也相当困难,但是杨医生教学有方,而且尚瑾既有天赋又肯努力。

很快,在这个国医启蒙班的一众孩子中,小尚瑾就脱颖而出,成了杨医生的得意弟子。

北京,杨医生所在的医馆里,每周天都有各地的人络绎不绝前来求医,十岁的小尚瑾就坐在身穿白大褂的杨医生旁边,仔细给病人号脉和问诊。

“气短吗?”—“有点气短。”

“心脉是浮,滑弦,短,这个短在心脉上代表您的心气不足”

“肝脉是略浮,滑,略紧,略浮是您的肝阳有点上亢,滑就是您的血液有点不干净,略紧就是您可能会容易着急”

这是小尚瑾周天在医馆坐诊时跟患者说的话,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些专业术语出自一个孩童之口。

不仅能分辨出浮脉、滑脉,还能推断出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确实很让人刮目相看。

要诊断出脉象如何,所对应的病症是什么,又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医治,背后的知识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的,哪怕是中医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起来都很吃力。

而身为孩子的尚瑾却感受到了中医的乐趣,学习脉象时,号对了一个脉他就非常高兴,就是在这样的点滴收获中,尚瑾进步飞快。

刘尚瑾跟了一位好老师,杨老师传授完理论知识,还会带着尚瑾在门诊实践,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一位位患者都是他学习路上的经验基石。

虽然只有十岁的年纪,他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小中医了,所以慕名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尚瑾的名气越来越大,就受到了媒体们的关注,央视《中华医药》就专门做了期节目采访了尚瑾学习中医的过程。

正如杨志勋所言,对孩子们进行中医启蒙是锻炼他们的整体思维,所以在别的孩子还在和游戏打交道的年纪,小尚瑾就已经能跟患者面谈了。

中医的晦涩艰深在尚瑾一步步的摸索中慢慢突破和解决了一些问题,他也对这个学科越来越感兴趣。

但是现实中不少类似《伤仲永》的悲剧,小时候的“神童”,不加以雕琢,若是迷失初心或者浪费了才华也会造成“泯然众人”的结局。

好在尚瑾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年幼时对于中医这门学科的迷恋让他一直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

如今,刘尚瑾依然在钻研医学,并且还跟小时候一样,20多岁的他依然在跟患者打交道。

汗水和努力再有兴趣的加持,相信尚瑾的未来是灿烂的,并且能够成为造福更多人的中医。

如今我们国家也更加推崇中医,电视台陆续有弘扬中医的节目播出,山东卫视的《黄河文化大会》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节目中带火了一位00后熟练掌握中医技巧的少女黄琪惠,她对医术的精通更是让大家疑惑,这样的孩子怎么培养出来的?

«——【·中医少女·】——»

在节目录制时黄琪惠只有16岁,还是一名高中生,就凭着多项才能脱颖而出获得大家的喜爱。

不仅绘画、诗词歌赋能手到擒来,医术也很了得,而这样一位天才少女,出身自是不凡。

她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就在医学浓郁的氛围里成长,小时候就接触各种医书和药方。

年仅两岁时就对针灸产生兴趣,如今才十几岁的年纪,“飞针”技术已经炉火纯青,眨眼之间,都看不清她是怎么把针飞进患者皮肤上的。

而且蒙眼都能分辨200多味药材,这些说得出的成绩背后,都是她刻苦的努力。

这些对中医感兴趣的孩子,也许有一定的天赋和环境的熏陶,但是撑得起“天才”头衔的,一定在背后也没少付出。

«——【·结语·】——»

有句歌词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事情就是这样,任何轻易说出口的成就背后,更是付出了无数心血,才成就出来的。

参考:

央视节目《中华医药》2010-06-04期:刘尚谨 我是小中医(2010.06.02)

大象新闻:大象夜读|16岁中医美少女爆火,网友:能医会武,爽文女主 2024-01-12

来源:面包夹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