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人才科创服务在硬科技并购中的核心价值 | 2025并购嘉年华回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4 16:00 1

摘要:2025年9月12日,以“并购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25并购嘉年华”在上海市长宁区西郊金融产业园圆满落幕。本届盛会由金融博物馆首创主办,汇聚多方资源共同打造,首届由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上海国际并购研究

2025并购嘉年华 · 上海

2025年9月12日,以“并购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25并购嘉年华”在上海市长宁区西郊金融产业园圆满落幕。本届盛会由金融博物馆首创主办,汇聚多方资源共同打造,首届由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上海国际并购研究中心与安徽省并购联合会协办,天津中金博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国投科创与证券之星承办。当天活动设置了项目路演区、展区洽谈区、会场论坛区、生态嘉年华,通过政策解读、趋势研判、案例分享与生态交流,成功构建了“资本-产业-区域”三位一体的高效对接平台,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10万人在线观看直播。(活动回顾报道点此查看)

会上,国投科创董事、总经理沈伟围绕“人才科创服务在硬科技并购中的核心价值”这一主题分享观点,现将内容整理分享如下:

主旨演讲

▲ 国投科创董事、总经理

沈伟

非常荣幸参加本次活动,与各位一同探讨并购领域的未来与机遇。在目前并购历史机遇期,我们见证过太多的强强联合,也目睹过不少的失败案例。尤其是在涉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中,传统的尽调模型常常是“失灵”的。我们发现,估值预期的鸿沟、高新技术的黑盒效应、规范管理的缺失以及企业文化的冲突,这四座大山是许多硬科技并购交易,尤其是科创企业并购面前的巨大挑战。

那么,如何跨越这些鸿沟?在高新技术企业并购中,科创服务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确保交易成功、实现协同价值的“战略罗盘”和“整合引擎”,其角色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并购交易的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并购前期的早期发现 —— 扮演科创企业“价值发现者”与“风险扫描仪”

在中国资本市场从上到下,全面鼓励发展科技企业的浪潮下,不仅科创板重视企业的科创属性,创业板、主板以及北交所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科技含量,由顶尖科学家团队领衔,拥有多项专利发明,具备一定的产值利润,并且商业模式跑得通的硬科技企业成为上市公司以及头部企业特别欢迎的并购标的。

从价值发现角度,我们坚信长期陪伴的“信任”是并购成功的基石。国投科创是源自国家人才工程科技服务团队,是目前国内联系触达国家级科技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层次最高、数量规模最大、专业分布最广的科创服务企业。在长期服务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中形成的生态特殊优势为依托,自2011年以来,国投科创团队累计服务联系超2万名国家级科学家和创新企业家,这其中20%创办了近4000家企业,我们又长期跟踪服务了这4000中的前20%,大概800多“专精特新”及“准独角兽”企业,这800多家其中20%在过去十年跑出约228家上市公司和挂牌企业,科创板企业占比42.5%,科创属性明显。800多家除去已上市挂牌企业,仍未上市的还有600多家科技型成长企业,我们认为这是当下非常优质的潜在并购标的。我们用十五年的时间聚焦科学家创新创业,逐步打造“以人才为中枢+载体网络+产业协同+科研同盟”的人才项目科技服务生态。

同时,国投科创与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深度融合,作为由海归科学家创办的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国投科创全力支持西湖大学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共同培育未来产业。截至今年7月,西湖大学已经孵化成果转化企业51家,对外融资25亿元,估值近200亿元。这些战略新兴产业科学家创业,终极目标不只是上市敲钟,也是让技术在最合适的时点实现产业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从风险防范角度,传统的财务尽调看的是“过去”,而技术尽调看的是“未来”。这些潜在企业并购标的,我们统计了一下,75%的项目获投中榜及清科榜top50投资机构背书认证,约90%的项目创始人有十余年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经历。我们通过长期联系的2万多科学家群体组成的专家智库帮助深入目标企业的技术内核,对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度、研发体系与团队的稳定合理性、技术参数的真实性与营收情况的合规性做一次全面的“CT扫描”。通过我们的技术尽调,帮助并购方穿透财务数据的迷雾,精准评估技术的真实价值与潜在风险,为交易定价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天价买回一个技术泡沫”。

第二阶段:交易执行期 ——“架构优化师”与“交易催化师”

创新投入本身具有累积性、长期性与风险性,IPO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依赖高风险创新的公司自身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原本追求独立IPO的企业开始接受被并购。然而成功的并购项目往往需要长期布局,以及一个非常恰当、正确的时机,绝非一蹴而就。

在涉及科学家创始企业的并购上,存在公司治理与估值错配两大困境和难题。一方面科学家团队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技术开发与产品打磨上,并没有对公司的各项治理花太多精力,这就导致公司的内部治理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规范管理,各项财务数据也无法被资本市场认可,想要被上市公司并购,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科学家创业往往追求高估值,但等到谋求并购时,就要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上市公司收购时一般PE倍数很难超过15倍,早期高估值造成的股东高溢价投资如何确保其有满意的回报?科创服务的架构优化就是要配合各位专业的并购交易机构解决买卖双方对于并购估值预期陷入的错配僵局。

第三阶段:并购后期 ——“整合粘合剂”与“价值加速器”

并购的成功,不在于协议的签署,而在于签后的整合。正如“并购六条”提出的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交易撮合和专业服务等功能,助力上市公司实施高质量的并购重组。

科创服务在并购后期的赋能作用至关重要。通过推动科学家企业与上市公司的技术整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而非互相制约的内耗。并购重组成为科技企业快速整合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的有效渠道,并购的本质不再是简单的资产收购,而是对创新能力的购买和对未来潜力的投资。因此,专业的科创服务全程护航,帮助资本看懂科技、评估科技、最终融合科技,让并购不再是一场豪赌,而是一次精准的、战略性的价值创造。

我们坚信,资本与科技的结合,需要专业的“翻译官”和“催化剂”,而这,正是我们所有科创服务从业者的使命。感谢大会的邀请,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期待与各位同仁携手并进,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并购浪潮中共同价值创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