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晚,甘肃兰州西关十字路口,一位80岁左右的老人拎着两袋东西,以极小步幅艰难横穿马路。车辆穿梭,几乎无人礼让这个佝偻的身影。
9月12日晚,甘肃兰州西关十字路口,一位80岁左右的老人拎着两袋东西,以极小步幅艰难横穿马路。车辆穿梭,几乎无人礼让这个佝偻的身影。
这时,一位穿红衣戴眼镜的女子从停在路边的车辆下来,上前扶住老人手臂,一边留意往来车辆。她小心翼翼,生怕老人被撞。
突然,老人挥起左手狠狠抽向女子脸部。啪的一声,眼镜应声飞落。女子下意识摸摸脸,捡起眼镜戴上,默默上车离开。整个过程,她没有还手,甚至没有说一句话。
目击者后来告诉记者:“我的车一直在她的车后等着呢,当时没有司机鸣笛催促。”这记巴掌来得毫无征兆,毫无理由。
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轩然大波。大多数网友力挺红衣女子:“我觉得应该安抚一下这个女子,隔着屏幕都可以感觉到她的那种伤心。”
有网友感叹:“善良的女孩估计得哭一鼻子,寒了善良人的心。”这一巴掌,打痛了一个善良人,也可能打掉了下一个需要帮助者获救的机会。
“扶不扶” 这个困扰中国人多年的道德难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我们的社会是不是真的让好人难做了?
警方回应此事时明确表示:“老人打人不对,肯定要道歉。”但事件背后远非一句道歉所能解决。
有网友透露老人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症。若是如此,这一巴掌就不只是恩将仇报那么简单,而是揭示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我们如何关爱和保护认知障碍群体。
网友们观点分明:一方认为无论什么原因,打人就是不对,好心人不应该受此对待。另一方则认为,如果老人确实患有痴呆症,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理解和关怀。
韩寒曾经讽刺过我们这个时代:善良成了奢侈品,小心谨慎成了标配。当搀扶一个老人需要先权衡风险,当帮助他人需要先评估后果,我们这个自称礼仪之邦的民族,究竟丢了什么?
问题不在于该不该批评打人老人,而在于如何构建一个让善良人不受伤害的社会。你说呢?
来源:智来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