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检单上的“脂肪肝”三个字,很多人觉得“没症状就不用管”,可你知道吗?如果脂肪肝发展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不仅会一步步变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还会让心血管病、肝癌的风险悄悄升高。
体检单上的“脂肪肝”三个字,很多人觉得“没症状就不用管”,可你知道吗?如果脂肪肝发展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不仅会一步步变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还会让心血管病、肝癌的风险悄悄升高。
目前全球有大量MASH患者,就算有少数药物获批,也很难阻止肝脏变硬的进程——不过最近《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研究,给这些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一款叫“efruxifermin”的新药,不仅能让近半数患者的肝纤维化减轻,甚至有30%人的病情几乎完全逆转,还能顺便改善血脂、胰岛素抵抗这些全身代谢问题。
这款新药的“工作原理”很精准,它是一种“FGF21类似物”——简单说,就是专门瞄准人体内调节代谢、保护肝脏的“关键信号分子FGF21”,既能帮肝脏“减负”,又能稳住全身的能量代谢。之前的早期研究就发现它能改善肝纤维化,这次HARMONY 2期试验的96周长期数据,更是让效果变得清晰可见。
研究团队在美国41家医疗中心找了128位确诊MASH且有中度至重度肝纤维化(F2-F3期)的成人患者,把他们分成三组:一组每周打一针28毫克的efruxifermin,一组打50毫克的高剂量,还有一组打安慰剂,足足观察了96周。结果一出来,高剂量组的效果特别突出:在至少用了一次药的126位患者里,49%的人实现了“肝纤维化减轻至少1期,且MASH没恶化”,而安慰剂组只有19%;更让人惊喜的是,那些坚持到96周做完肝脏活检的患者中,高剂量组有75%达到了这个目标,比安慰剂组(24%)多了整整51个百分点。
而且这药的效果不是“昙花一现”,反而会随时间变强。比如高剂量组里,24周时就有效的患者,96周时还有92%能维持效果;就连24周时没看出效果的人,到96周也有63%开始起效。除了纤维化改善,它对MASH本身的治疗也很给力:活检患者里,28毫克组和50毫克组分别有62%、57%的人实现“MASH消退且纤维化没加重”,而安慰剂组只有24%;更厉害的是,高剂量组有54%的人同时做到“MASH消退+纤维化改善”,安慰剂组仅9%。
最让人振奋的是“几乎完全逆转”的效果——在做了MRI检查肝脏脂肪的患者中,高剂量组有30%的人达到了“三重好结果”:肝纤维化退回到轻度以下(≤F1期)、MASH完全消失、肝脏脂肪含量降到5%以下(正常水平),而安慰剂组没有一个人做到这一点。另外,不管是28毫克还是50毫克组,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都明显下降,高剂量组平均降了40.8%,31%的人肝脏脂肪恢复正常;同时,肝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脏硬度也降了,就连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些“坏血脂”,还有胰岛素抵抗问题,都得到了改善,相当于给全身代谢“做了次保养”。
安全性方面也不用太担心,三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不多(95%-100%),efruxifermin组多是轻中度反应,没有出现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也没有患者死亡。目前这款药还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相信等更多数据出来,会给千万MASH患者带来更靠谱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为医学科普,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用药指导或疾病诊断依据。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及脂肪性肝炎(MASH)的诊断需经正规医院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医生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肝活检等综合判断,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患者切勿依据本文内容自行用药或调整治疗计划,如出现腹胀、黄疸、腹痛等不适,或体检发现肝脏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 王辰, 王建安. 内科学(第9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34-439.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等.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0年更新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 28(3): 209-222.
3. 医学微视.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治疗进展[EB/OL]. https://www.mvyxws.com/topic/789.html, 2025-06-12.
4. 丁香园医学论坛. FGF21类似物在脂肪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EB/OL]. https://dxy.me/6Z7X8a, 2025-07-05.
5. The Lancet中文版. Efruxifermin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长期疗效[J]. The Lancet(中文版), 2025, 3(8): 451-458.
来源:综合科周医生